獨家原創:村民自治的制約因素分析報告

時間:2022-08-05 08:45:00

導語:獨家原創:村民自治的制約因素分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村民自治的制約因素分析報告

我國村民自治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歷程,農村民主與法制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我國村民自治也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導致有些地方村民自治效果不盡如人意。

一、村民自治的面臨的制約因素

村民自治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創舉,為中國農村找到了一條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道路。然而要在中國農村建立現代民主自治模式,卻非一日之功。村民自治在某些地方實行起來困難重重,制約因素主要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基層政府不愿放權。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基層政府不得干預依法屬于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使得基層政府就失去對村委會的人事、經濟等大權的控制,這是某些基層政府不愿看到的。所以盡管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了十多年,但由于很多地方基層政府放權不充分,很難真正意義上體現村民的民主自治。

(二)村兩委關系糾纏不清。計劃經濟時代,村兩委都是基層黨政的執行機構,加之黨政不分矛盾不大,但在村民自治中,兩委的沖突就凸現出來。這一方面造成村領導班子缺乏協作精神,權責不清,遇事或爭權奪利,或相互推諉,形成管理效率低下和官僚主義現象。另一方面降低了村委會和黨的威信。

(三)農民的民主意識比較淡薄。一是農民的參政意識不強。落后的自然經濟在生產關系上是狹小的、封閉的、隔絕的,由此而產生的小農思想,使很多村民對村民自治漠不關心。二是缺乏村民自治的經驗。在我國歷史上從未有過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大會等民主治理機制,村民自治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村民的技術素養都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二、破除制約因素促進村民自治走出困境的對策

(一)促進基層政府治理模式的變革。

1、促進“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政府要從市場交易、鄉村社會中收縮回來,加大對鄉村的指導和宏觀調控。實現村民對村上事務的自我經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與自我監督。

2、促進“管制政府”向“服務政府”的轉變。政府應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化、透明化進程,向老百姓公示重大問題的決策過程和結果。

(二)創新和改善基層黨組織領導模式。

1、黨應該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要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2、改善黨的政治、組織、思想領導。發揮政治思想工作的優勢,加強對村委會、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的領導。

3、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提高黨員干部的素質,并且加強人民群眾、黨員對支部的監督。例如近年出現的“兩票制”就是村民自治的新探索。

(三)引導農民走向市場經濟。

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形成人的自主意識,使村民認識到民主權利的價值。將在市場中形成的公平、公正的契約原則滲透到村民、村委會與基層政府中去,樹立嶄新的民主思想,給鄉村帶來真正的、穩定的民主。

(四)健全村民自治法制建設。

1、從立法層面看,進一步完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從執法角度看,要抓好制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