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務管理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24 10:48:00
導語:農村財務管理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財務管理是促進集體資產保值與增值的基礎,歷來是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因涉及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所以農村財務問題成了廣大農民關心的熱點,農村工作的焦點,基層工作的難點,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根源;農村財務問題已成為引發村干部犯罪,激化干群矛盾,導致群眾上訪,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制約農村經濟健康運行、發展的主要因素。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的農村財務管理有利于鞏固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對促進農村社會的發展進步有重要意義。農村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村級班子的團結,關系到黨群、干群關系的融洽與農村工作的順利進展。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強對農村財務的管理,在農村財務管理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法規及制度等,各級農村干部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但是,由于農村財務管理面大,情況復雜,也有一些現實存在不可回避的問題,值得認真研究和解決。
一、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
當前,大部分農村經濟合作社在財務管理中基本能搞好基礎的財務預決算,合理使用資金,較好地執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發揮了農村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定作用。但在實踐中,由于開展工作不平衡、缺乏有效和有力的長效機制的保障,農村財務管理不規范、前清后亂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觀,農村集體經濟各地發展不平衡,差距比較大,反映農村干部財務問題的舉報和上訪比較多,因此,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著棘手的問題和艱巨的任務。
二、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的問題
1、制度不健全。制度是用來約束規范人們行為的,然而有些村沒有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即使是有也未必按照制度照章行事;有些制度條款往往規定的不符合農村實際,面對社會千變萬化的情況,一種條款形式難以解決農村存在的所有的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相關新政策的出臺,與其相應的管理制度迫切需要修訂、完善和重修,以適應新形勢,確保工作有章可循。
2、執行制度不到位。政策制度的出臺往往帶有濃厚的家長制色彩,各級組織越俎代庖的管理,有可能成為越位、錯位的嫌疑,甚至成為違法的嫌疑;財務制度流于形式,公開后不能及時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沒有相關的人員和機構對農民群眾質疑的地方做出合理的解釋;白條抵庫和庫存現金超額現象沒有消除,嚴重違反了財政紀律。
(二)農村財務管理體制的問題
1、管理不嚴格。農村財務關鍵在于管理,而有的村干部疏忽管理,總認為只要將上級安排的事情辦好就行,而不管群眾滿意不滿意,表現在村干部多人經手現金,不按時交賬,沒有現金管理制度,失去有效監督,造成“公款私存”,“公款私借”,“公款私挪”等現象。
2、不按規定財務程序辦事。村干部直接插手管錢管物、坐支收入,使財會人員、民主理財和民主監督形同虛設。村干部的考核主要以鄉鎮政府的相關部門為主,經營管理部門對村級財經人員失去考核約束,又由于村干部缺乏必要的財經法規知識和會計基本常識,不懂得資金收支的賬務處理程序和有關時限要求,主觀上無意識地違反了有關財經法律法規,以致造成財務管理的混亂。
3、財務手續混亂,眷屬理財。許多村賬目混亂,科目設置不規范,于是,多人收錢,多人管錢,多人用錢,長時間不交賬、不結賬、不記賬成為當前農村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財務手續不健全,原始憑證沒有審批人、經手人或驗收人蓋章就入賬,公款私存現象嚴重。也有一些村負責人在選聘會計時,從個人利益出發,任人唯親,人為地把村級管理人員配備成眷屬型關系網,致使內部關系失控,喪失了會計崗位的監督作用。
4、民主理財小組發揮作用不大。部分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不是經村民民主選舉產生的,而是由干部指定,民主理財小組失去了本身意義;理財小組成員文化水平低,財務水平有限,在實際理財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和監督作用;部分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參加活動不及時,其監督作用只是走過程流于形式。
(三)農村財務監督機制的問題
1、財務監控制度落實不到位。目前涉及村、社財務管理的制度,雖然有章可循,但實際上名存實亡,所謂的制度只不過是上條條、墻上掛掛而已,有些村仍存在“一只筆”審批權限擅自突破規定,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單項支出未經集體研究,就由“一只筆”簽字入賬。
2、財務監管人員落實不到位。機構改革后,有鄉鎮、街道都設了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專門配備了編制,然而真正從事經管工作的人卻寥寥無幾,不是人員編制被其他部門占用,就是人員與其他部門混崗使用,嚴重影響了對農村財務的監督管理,造成了村級干群矛盾升級,影響了農村社會穩定。
3、監督機制作用發揮不到位。首先,基礎性的群眾監督作用發揮不充分,有些地方群眾監督成為虛設,部分村民對集體的事不關心、不過問、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監督流于形式,給了某些不廉潔干部可乘之機,以致有些地方、有些單位對農村干部的經濟問題處理不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一些違法亂紀行為往往是上級默認的,大家心照不宣;其次,業務監督和審計監督不到位,只是走過場,沒有實質性進展,村級干部礙于情面和怕得罪人,不愿監督,財務管理人員處于個人利益考慮,怕打擊報復,怕丟飯碗,發現問題不敢管,聽之任之,村民主理財小組不認真負責,對群眾質疑的解釋敷衍了事,對村干部理財用財的違約行為視而不見;最后,紀檢監察部門監督缺乏力度,各級配合不協調,在處理違紀違法的案件中心慈手軟,沒有按照“客觀、公正、規范、具體”的原則辦事。
(四)農村財務管理理念的問題
1、管理理念不新。管理沒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和與時俱進,認識上的不足帶來實踐中的差距,有些鄉鎮的領導干部在抓農村財務管理上存在誤區,把加強管理與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對立起來,錯誤的認為強調抓財務管理是拿繩索捆自己的手腳,把堅持財務制度說成是思想不解放,沒有開拓精神,在實際工作中有章不循,放松了管理。2、“輕管理”傾向嚴重。目前鄉村干部普遍存在著“重稅費,輕管理”的片面認識,關注和工作的重點是農業的增產、農民的增收、農村的基本建設,而對村級集體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的辦法,村級財務管理工作被忽視,等到問題堆積成山了,才敢動真格搞財務清理,而每一次清理整頓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沒有根除這種現象的發生,缺乏一套規范完整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正常運轉的監督機制。
3、服務意識不強。農村財會人員素質偏低,現在的村、社財會人員,普遍是就地選用,選用辦法簡單,隨意性大,其文化素質比較低,缺乏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在業務上只能達到“記記賬、打打算盤”,無能力開展成本核算、會計分析,在實踐過程中既怕得罪鄉鎮領導和村級主要干部,又怕得罪鄉鄰及親朋好友,難以正確履行其管理和監督職責;農村財會人員不穩定,相當一部分農村財會人員的聘用由主要領導指定。因此,目前部分財會人員中“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十分嚴重,工作上依附權勢,不能堅持原則,不能按照規定對農村財務實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
三、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思想、素質較差
村干部文化程度較低,黨的各項政策、法律和法規學習放松,財務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缺乏管理經驗,不能正確履行職責。
(二)對農村財務管理力度不大
鄉鎮機構改革后,經管人員相對減少,對村級財務的管理職能有所削弱;村級財務管理缺乏透明度,財務公開力度不夠;賬前審核制度沒有落到實處,會計把關不嚴,在實際操作中只要憑證單據齊全,手續合理,便給予入賬報銷,而對支出的合理性及真實性不加關心。
(三)財務公開不到位,管理不民主,監督乏力
農村財務管理透明度低,甚至沒有透明度,管理缺乏民主,群眾監督乏力,業務監督乏力,民主理財小組監督乏力,使一些任意揮霍集體資產的行為得不到及時查處,導致農村財務管理亂上加亂。
(四)對農村財務問題重視不夠
有些地方沒有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有些村干部總認為村級自治,不宜多管,由于這種認識上的誤差,導致鄉村干部對農村財務管理不重視,對群眾反映的財務方面的問題不進行認真的調查和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財務管理混亂的蔓延,給某些不廉潔干部開了方便之門。
四、強化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規章制度,使農村財務管理有章可循,這是搞好財務管理的重要保證,是當前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當務之急。當前重點是要規范農村年度財務預決算制度,村級會計制度,村干部工資報酬管理制度等等,使財務人員有章可循,通過這些制度來規范農村財務管理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實現農村財務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提高農村財務管理在實現“雙增”和保障農民群眾權益中的作用。同時,農村財務管理在執行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堅持收支兩條線,實行先收后支,杜絕以收抵支、差額報賬、坐支現金等現象。鄉鎮政府要加強對財務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要不定期地組織開展財務大檢查,防微杜漸,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理順管理體制,建立規范化模式
一是改進農村財經管理人員的任用或選拔機制,打破村界,逐步實行會計委派。根據實際情況,鄉鎮政府應將村級財經委員的考核部分改為由財經所進行,財經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村級財務報賬員,經培訓考核,擇優錄取,按照異地任職制,委派到各村,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要求,統一工資報酬渠道,避免眷屬會計的產生,改變只管事不管人的軟約束現狀;二是明確職責分工,狠抓制度落實。明確村級干部和財務人員的責、權、利,規范每個人的行為;三是將“財權”進行適當分解,由一人掌握變為多人交叉掌握,正式發票或收據至少要由兩名村干部簽字,避免財務開支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約的機制。
(三)完善監督機制,加大財務監管力度
強化群眾監督,堅持定期公開賬目,落實好民主理財制度,把集體財務活動置于群眾監督之下;強化業務監督,鄉鎮政府要建立有權威的審計組織,加強對農村財務的監督檢查,以促進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強化紀檢監察部門監督,做到各部門緊密配合,協調一致,督促檢查,處理違法違紀案件不能心慈手軟、偏向袒護,以達到殺一儆百,事半功倍的效果;強化民主理財小組監督,村民主理財小組要定期對本村所發生的財務收支進行一次全面審核,對于不合理或未經審核的票據一律拒收拒付,堅決不予報銷。
(四)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各級領導干部要端正思想、擺正關系,克服“重生產、輕管理”的片面思想,樹立經濟越發展,財務管理越重要的觀念,要把加強財務管理當作是防腐倡廉,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鞏固和發展農村安定團結政治局面的大事抓實抓好。穩定財會人員隊伍,提高財會人員素質。嚴格財會人員的任免程序,要堅決杜絕“任人唯親”的行為,財會人員確定后,一般不要隨意變動。財會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財務管理質量的好壞,這就要求財會人員既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又具有較強的政治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因而要定期對財會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總而言之,面對新的財務管理環境,農村財務管理必須從農村現狀出發,以績效為導向,采取有效的對策和措施,解決好制度、體制、監督、理念四個方面的問題,全面保證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 上一篇:農村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論文
-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