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9 08:31:00
導語:社區黨建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發開放是一個快速城市化、率先市場化、跨越式工業化、不斷國際化的過程。**開發開放19年來,各種**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大量涌現,全區常住人口從100多萬人急增至300多萬人,流動人口100多萬人,而在從業人員中“白領”青年近50萬人、外籍人士3萬多人,涉外小區48個,外資企業超過1.6萬家,其他省市投資**的內資企業超過1萬家。除傳統舊式住宅區以外,**建商品化社區、涉外國際型社區、農村城市化社區、村居混合型社區、外來人口聚集社區等**型社區大量出現。盡管****區在黨建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但從調研情況反映出:面對我國進入社會轉型期的**形勢,社區黨建工作仍需要不斷探索和創**。
當前社區黨建面臨的主要問題
社區黨建工作的組織覆蓋問題。兩**組織發展迅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出現部分“空白點”,由于“兩**”組織變動比較大,普遍存在“黨的覆蓋面小”、“黨員比例少”、“黨組織不健全”、“黨的活動不正常”、“黨組織建設滯后”等問題。一些黨員的組織關系在原單位,人長期活動在外,缺乏黨組織的教育管理。一些流動黨員無法過正常的組織生活,缺乏歸
屬感。
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域拓展問題。隨著社區公共領域的擴大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單位人”逐漸向著“社會人”、“社區人”的轉變,單位和家庭的有限交往空間已不能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求,人們必然要向社區和社會拓展。如近年來社區中出現的各種社團、協會以及群眾自發組織的活動群體,就是公共領域的擴大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一個顯著體現。從社會發展趨勢看,人們在實現生活小康的同時將不斷追求人的社會價值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群眾會加入參加各種社會團體、組織和社會公共活動,作為展現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的重要舞臺。如何將黨的社區工作拓展到這一**的領域,如何正確引導社區公共發展,如何防止人的自由發展中出現無序化的傾向,是當前社區黨建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社區黨建工作的作用發揮問題。社區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三自”原則,是人的“全面發展”原則在基層民主政治上的重要體現。目前,城市中受教育程度高,民主意識、法律觀念較強的社區居民,要求實現基層民主,居民自治程度日益提高,要求加快政治文明的呼聲日益強烈。比如社區居民委員會直選和全體業主投票選舉業主委員
會已成為事實。這對社區黨組織在如何領導基層民主建設、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推進社區管理等方面提出許多**的要求。
社區黨建工作的職能定位問題。隨著社區建設的發展,社區工作范圍擴大,內容增多,任務加重。社區的黨務工作者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黨務工作者”,而是行政、黨務“一肩挑”的主要管理者,配合協助社區居委會做好各項工作,已成為社區黨建工作多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既要做好一些長期性的“中心工作”,又要應付日常性“繁忙事務”,還要配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一系列的臨時性工作,成了“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淹沒于社會居委會的日常事務中,黨建工作被不自覺的“邊緣化”。社區黨建工作僅限于維持日常的黨組織生活和完成上級黨委分配的工作,“滿足于應付、流之于形式”的現象較為普遍。
社區黨建工作的社會認同問題。社區黨員認同社區黨組織的思想淡薄,普遍存在“下崗黨員不相信社區,單位黨員瞧不起社區,離退休黨員顧不上社區,純居民黨員幫不上社區”的現象。如離退休黨員關系進入社區,但其心理不能接受由“單位人”變為
“社會人”或“社區人”的現實,認為轉入社區黨組織會失去單位的一些待遇,心懷顧慮,不愿融入。在職黨員自覺參與、支持社區黨建活動的觀念淡薄,推行在職黨員“雙重管理”步履維艱。社區單位黨組織參與支持社區黨建工作的認識不足,共建意識不強,配合支持不夠,全社會重視社區黨建工作的氛圍尚未真正形成。
社區黨建工作的體制機制問題。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加快和經濟體制的轉軌,城市基層治理結構將由政府領導的單一形式向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型治理結構轉變。在這一**型結構中,政府行政組織社區居委會不再是惟一的管理機構,社區中**成立的居民議事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科、教、文、衛、體方面的社團、協會,以及各種咨詢服務中心等各種社會組織將承擔越來越多的管理職能,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民主政治建設步伐加快,這些群眾自治組織、社會團體、協會的民主政治權利將逐漸強化。社區黨組織如何根據**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民主政治建設的要求,依托**的社區治理機構,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也對社區黨建工作提出許多**的要求。各地探索建立的黨建聯系會議制度等社區黨建工作機制,
目前還主要是依賴行政的推動和上級黨委部門的協調,缺乏社區黨組織本身的協調力、整合力以及影響力。
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對策措施
**時期社區黨建的任務是鞏固執政的社會基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協調維護群眾利益。社區黨建必須突出黨組織的主導作用、建立共議共決共建的運作機制、強化社區資源整合共享的協調功能。“固核結網、布點劃片、街社同構、兩縱兩橫運行”可作為推進社區黨建的主要方法。
固核結網。主要解決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及資源整合問題。“固核”就是將社區黨組織確立為領導社區黨建、整合社區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并強化其領導能力及整合能力。“結網”就是將各類社區黨組織整合成為統一的網絡,將街道黨工委轉變為社區黨委,賦予社區黨建工作的獨立決策權,實現權責平衡;推動轉制企事業單位屬地管理,徹底理順領導和被領導關系;實施社區黨委成員的民主選舉,增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對社區黨委的認同;建立支部書記聯席會議或社區黨員代表會議,賦予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對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決策參與權,強化基層黨組織的社區意識和相互聯系。
布點劃片。主要解決社區黨建的全覆蓋問題。針對“兩
**”組織由于人員流動加快、企業經營倒閉而導致黨組織不斷“開關”的客觀實際,“布點劃片”、構建“鐵打的營盤”的工作思路和黨組織設置原則。“點”即為樓宇黨組織、市場黨組織、一條街黨組織等;“片”即為一個區域,原則上50-100家左右兩**組織劃分為1個片,片上黨組織由街道、鎮派遣黨群工作者進行日常組織和管理,每個點和片就是一個責任區、一個網格。比如****區濰坊社區(街道)黨工委按轄區兩**組織分布情況,劃為東、中、西三個片,分別建立片上黨總支,并從社會綜合黨委派遣書記人選,采取網格方式,實行分片管理,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支部建在樓上”的組織設置,將“支部建在樓上”向“總支建在片上”拓展。
街社同構。主要解決社區的邊界定位問題。社區的規模決定社區管理的幅度問題,管理的層次影響運行的成本,從我國城市基層政權建設的歷史和現實考量,街道對區域資源的掌控力比較強,資源分布也相對均勻,街道就是社區、社區就是街道,將社區定位在街道,能較好地享有各種資源,如果通過對現有的街居體制的組織重構,實現向社區體制的轉換,推進社區治理的實現成
為可能,社區黨建就擁有先天的資源優勢和組織優勢,有利于強化社區黨組織的核心作用。
兩縱兩橫運行。主要解決社區黨建的運行機制問題。“兩縱”:是指社區黨組織對居民區黨支部實行縱向領導。加強對居民區黨支部的領導,充分發揮居民區黨支部作為黨在社區最基層一級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搞好社區兩個文明建設的基礎;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內的流動黨員和部分離退休黨員實行縱向領導。“兩橫”:是指社區黨組織與社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兩**”組織等進行橫向聯系;社區黨組織與社區內在職黨員進行橫向聯系,廣大在職黨員是社區黨建的重要力量,社區黨組織應通過宣傳、組織和發動,號召在職黨員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從“8小時黨員”轉變為“24小時黨員”,黨員角色全天候,在社區繼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 上一篇: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理論分析論文
- 下一篇:區委辦公室目標崗位責任制總結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