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4 02:09:00
導語:構建和諧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站在構建和諧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強化城鄉弱勢群體救助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發展,城鄉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這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時也必須看到,由于發展的不平衡性和改革帶來的利益調整和利益失衡,目前社會貧富差距增大、城鄉弱勢群體生活窘困的問題十分突出。這正是黨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原因所在,也是我們在實現這一執政理念過程中必須要解決好的重大問題。
從我們市**縣調查掌握的情況看,全縣城鄉貧困戶大約占總數的14%左右。其中農村約占總數的10%左右,城鎮可能要達到20%以上;就目前城鄉貧困戶類型看,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救濟型,主要是指那些完全沒有生活來源,脫離了社會救助就根本無法生存下去的貧困戶,這部分人約占城鄉貧困戶總數的46%;另一種可以叫開發型,主要是指那些有致富愿望和吃苦耐勞精神,體力、智力、年齡、文化相對適應,因受資金、技術、信息等因素制約導致貧困,如果給予適當扶持就可能脫貧的貧困戶,這部分人占城鄉貧困戶總數的約54%。綜合分析城鄉貧困戶致貧原因,農村大致有十種情況:一是鰥寡孤獨、癡苶呆傻,年老體弱,喪失了勞動能力;二是家庭主要勞動力重病重殘;三是天災人禍,受到意外傷害;四是土地少,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走不出去,發展二三產業又苦于沒項目、沒本錢;五是家庭底子薄,又要供孩子上學;六是好逸惡勞,不會種地或種不好地,小錢不愿掙,大錢掙不來;七是不會過日子,大手大腳,沒有長遠打算;八是承包田長期轉租,土地升值后又要不回來,無地可種,其它收入又很少;九是只會干農活,土地又少,還不敢走出去務工,想搞養殖,沒本錢;十是兒子成家單過,父母背負著為兒子娶親時欠下的債務,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兒子又不愿意贍養。城鎮有六種情況:一是已經納入低保范圍的“六種人”,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或扶養人;癡苶呆傻、盲聾啞、肢殘等殘疾;患大病的;單親家庭;子女無力贍養的年邁老人;下崗失業吃飯有困難人員。二是因企業倒閉、破產、轉制而下崗,又沒有實現再就業,家庭收入很少或根本失去來源。三是能夠做點小買賣,但本錢小,獲利薄,勉強維持基本生活。四是父母年老體弱、失去勞動能力,成年子女沒文憑、沒技術、沒工作,找不到就業門路,家庭生活來源有限。五是有技術,有頭腦,有經營能力,但沒有本錢,自身素質優勢不能形成致富優勢。六是家庭經濟原本就底子薄,又找不到就業門路,還要供子女上學,靠借債生存。
我們感到,當前扶貧解困工作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城鎮。所說重點在農村,就是農村的貧困人口總量大,比城鎮要多30%,大量工作在農村,這也是建設新農村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所說難點在城鎮,就比較而言,城鎮貧困戶的生活更困難一些。農村的貧困戶有國家的惠農政策,再加上自身有承包田,口糧和燒柴不成問題,多數人基本生活可以維持;而對城鎮貧困戶,國家救助不足,城鎮的生活費又高于農村,吃飯和燃料等生活資料都需現金購買,一旦沒有了經濟來源,生活就無法維持。
從宏觀上講,抓好城鄉弱勢群體的救助工作,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經濟,壯大地方財政實力。但應該承認,實現城鄉弱勢群體整體脫貧解困目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長期任務,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在抓發展的同時,不斷創新扶貧思維,加大扶貧力度,提高幫扶水平。從我們**的實踐情況看,重點要在以下幾個關鍵環節上搞突破。一是整合力量,統籌城鄉,強化扶貧的指揮機制。以往抓扶貧城鄉割裂、單打獨奏,城鄉扶貧解困工作分屬于不同部門、不同層面,一手軟一手硬的問題十分突出。有鑒于此,我市**縣從縣情實際和有利于工作推進的角度出發,從理順指揮管理體制入手,在全省率先單獨成立了隸屬于縣委、縣政府,統管城鄉的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明確由縣委常務副書記主抓,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兼任扶貧辦主任,將農委、民政、勞動、工會以及鄉鎮和城鎮社區等部門抓扶貧解困的職能統一起來,由扶貧辦牽頭拿總,協調調度。為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和城鎮職工下崗再就業壓力大的問題,更主要是為了充分發揮就業這一扶貧工作的主渠道作用,他們把農委、勞轉辦和勞動局抓就業、輸出的職能合并起來,組建了統管城鄉就業工作的專門機構,調整了隸屬關系,明確了工作職能。這樣由于工作統籌規劃,扶貧款物統籌發放,扶貧政策措施統一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工作畸重畸輕、苦樂不均的問題,從宏觀上把城鄉扶貧解困工作納入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工作很快打開了局面。二是突破瓶頸,廣辟渠道,探索建立投入保障機制。抓好救助弱勢群體工作,關鍵是資金問題。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自身實力弱,造血功能差,要提高工作水平,必須著重解決資金投入這一主要矛盾,堅持多條腿走路,廣辟籌資渠道,形成有效的保障機制。我市**縣在這方面的主要作法是:在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對扶貧資金量力安排,并通過民政、勞動等職能部門積極向上反映情況,爭取獲得更多資金支持的基礎上,不等不靠,積極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對開發型貧困戶實行基金扶持辦法,就是通過全縣干部職工捐款,每年籌集100萬元;并動員鼓勵外來客商、在外**人、縣內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按納稅額度自愿為貧困群眾捐款捐物獻愛心等渠道,籌集建立起扶貧開發基金,資金實行市場化運作,滾動式扶持,大大增強了解困能力。僅今年,全縣從各種渠道納入扶貧基金的資金就達150多萬元,到2007年就將達到300多萬元。與此同時,我們也建議國家在出臺傾斜政策、中央和地方稅收分配,以及匹配扶貧資金等方面,對欠發達地區給予更多的優惠和傾斜,變一個積極性為多個積極性。三是創新辦法,突出主體,強化部門責任機制。大部分地方過去在城鄉弱勢群體的脫貧解困工作中,強調充分發揮干部職工的作用,主要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的辦法。從表面看,照顧到了貧困面,有影響、有聲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深入分析,這一做法又有嚴重的缺陷,每個干部職工力量畢竟有限,多數人也只能是過年過節送點米面,給點少量現金,供一饑不能解百飽,達不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工作效果。對于少數生活并不寬裕的干部職工來說,包扶貧困戶甚至成了負擔。有鑒于此,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市的**縣在20*年初作出決定,調整幫扶主體,在城鄉弱勢群體的脫貧解困工作中,變過去的以個人行為為主為現在的以各級黨政組織的部門行為為主。取消過去干部一對一式的幫扶任務,而由實力部門包扶貧困村,各部門單位都包扶一定數量的貧困戶。這樣,由于工作主體實力的增強,單位和個人統分結合,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扶貧效果。為了使各部門單位真正重視這一工作,他們把這一項工作納入到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評價體系之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限期完成脫貧解困任務。同時,嚴密了考評措施,嚴格考評獎懲。把脫貧解困任務完成情況與各部門單位評優選先、與其主要領導提職晉級直接掛鉤,完不成目標的,原來分配的包扶貧困村、戶任務不摘鉤,直至脫貧為止。20*年夏季,這個縣開展了解決農村極貧戶無房特危房問題會戰。由于包扶主體的調整,部門責任意識增強,投入力度增大,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籌資300多萬元,為606戶農村貧困戶的住房進行了改造和新建,解決了多年想解決而沒能力解決的問題,群眾十分滿意。四是攻破重點,狠抓薄弱,完善扶貧的運行機制。對一些按常規辦法解決不了的或現實沒有遵循的重點、難點問題,**縣主要采取了“三招”,十分奏效。①搞“會戰”。農村貧困戶有許多矛盾集中在土地上。為此,他們根據農村貧困戶的要求,去年在全縣大張旗鼓地開展了土地“三清”(清查土地、清理合同、清收欠款)工作會戰,共清查承包田以外的村集體統一管理土地10.6萬畝,依法清理承包合同8851份,清收資金580萬元,收到較好效果,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介紹了經驗。他們還在20*年集中解決農村貧困戶住房問題的基礎上,計劃今年用兩個月時間,在城鎮開展解決特困戶住房問題會戰。②給政策。對于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他們主要是突破一些限制,大膽出臺政策,給貧困戶生產生活開綠燈。為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和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他們規定農村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長要有一人常年專門抓勞務輸出,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必須確定一人直接帶領農民出去;城鎮內的民營企業和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必須優先安置下崗職工就業,由于這些政策的出臺,20*年全縣內轉外輸勞動力4.87萬人,拉動農民增收860元,城鎮下崗職業再就業達到5000多人。為解決貧困生輟學問題,他們確定對考入一、二表大學的貧困學生提供路費,保證其第一年能夠順利入學。在解決貧困群眾看不起病的問題上,他們制定了貧困群眾持醫療救助證到定點扶貧醫院就醫給予減免費用的政策。③定民約。農村孤寡老人的供養工作,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除縣里每年為每個敬老院增撥2萬元經費,鄉里承擔敬老院工作人員工資外,還統一制定了鄉規民約:規定村里向敬老院送五保戶必須承擔一定費用;對有子女而不贍養老人的,由鄉村組織強制收取大米、黃豆等實物,保證老人生活;農村老年人的土地流轉,必須經村里把關,防止子女借土地轉包占老人便宜,子女種老人承包地,必須按市場土地的流轉價格給予合理的補償。
- 上一篇:街道非公有制企業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區社會保障工作調研報告
精品范文
10構建企業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