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落實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30 04:23:00

導語:財政局落實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落實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在財政領域,就是要樹立科學理財觀,把科學發展理念貫穿到財政工作的方方面面:科學預測、科學決策、科學預算、科學執行、科學分配、科學撥款、科學報批、科學監管。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求取財政改革新突破,實現財政效益最大化。就*縣財政而言,由于與省、市先進縣份財政相比,存在收入量小、保障力弱、精確度低、結構欠佳等薄弱之處,*縣財政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應該樹立新觀念,創建新機制,促進新發展。具體在三個方面下力:

一、樹立實力財政觀念,創新服務發展機制,促進財政經濟協調發展

經濟決定財政,財政調控經濟,財政實力體現經濟實力。科學發展觀首要的一條是發展,判斷經濟發展與否的重要方面看財政。三十年的改革與發展經驗證明:經濟不發達,財政無實力;建設實力財政前提是做大做強經濟,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賴于實力財政杠桿撬動作用的發揮。目前,*縣正處于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戰略轉型期,也是靈活運用財政政策手段支持經濟發展的大有可為時期。牢固樹立實力財政觀念,解放思想,奮力超越,是*縣財政的第一要務。

一是銜接省對縣體制調整。對接新出臺的省對縣財政體制調整政策,做好標準、基數、增長點等方面的測算核定工作,積極與省市協調溝通,爭取*縣利益的最大化,促進*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是政策引導保重點。綜合運用預算、稅收、貼息、配套、采購等財政工具,重點支持500億元的煤鹽化工產業、電動三輪車基地建設和蘇肥肥業、大唐熱電、大型超市、專業市場等大項目、新項目、品牌項目建設,培植壯大骨干財源;大力支持招商引資、經濟開發區建設、老城改造、新城開發和高速公路、*沛鐵路、*沛運河建設,優化*縣發展環境;通過支持萬畝設施菜、萬畝設施菌等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帶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是搭建企業、“三農”發展平臺。積極破解融資難題,通過出臺激勵金融機構放貸政策、出資開設貸款擔保公司,支持中小企業吃飽開足;通過組織開設農村資金互助社、村內銀行,支持農戶創業致富;及時向企業提供新政策、新信息,搞好項目庫建設,聯系省市為企業爭取更多項目資金,無償為中小企業提供記賬服務,實行財政與企業、村鎮聯系座談會制度,增強財政服務發展的主動性、針對性、有效性。

四是全力以赴抓收入。財政部門在為主組織好契稅、耕地占用稅和非稅收入的同時,注重加強與國、地兩家稅務部門的聯系協作,排稅源,嚴征管,建立護稅網絡,做到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大幅增長。

二、樹立精細財政觀念,創新資金監管機制,促進績效管理長足發展

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是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財政本質屬性一脈相承的。科學發展觀體現在公共財政方面,就要求投入講效益、支出算細賬、理財要節儉、分配須依法;要以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化的效益,要以最少投入換取價廉質優的公共供給,要以優質的服務提高財政部門社會滿意度。社會主義公共財政的縱深發展,把財政精細化管理推向了前臺,這也是公共財政的任務使然、發展必然。財政工作要轉變方式,財政工作者要轉變理財思路,樹立起精細財政觀念,創新創優資金監管機制。這將有利于解決預算約束不力、資金監管不嚴等棘手問題,推進服務型財政建設。

一是注重推進財政管理改革。以信息化推動財政管理的科學化,更新部門預算管理軟件系統;深化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在縣直單位先試點后推開,統一安裝江蘇省省級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系統,實現財政、單位、銀行共同聯網,對非稅收入信息實時監控,確保票款同步;強化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繼續擴大國庫集中支付、“鎮財縣管”和政府采購的范圍;探索完善會計委派改革的方法;規范國有資產管理。從而實現對財政資金全方位、全過程的控制,大力壓縮部門、各鎮隨意掌控資金的空間,有效杜絕亂收濫支、坐收坐支、截留挪用行為的發生。

二是注重部門預算編制、執行的科學性。按照財權和事權匹配、協調的公共財政原則,全面制定預算定額、開支標準,合理壓縮人、車、會、話、網絡、違規建設等方面開支,真正做到預算準確、使用得當、效能發揮最佳。

三是注重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財政績效問責機制。樹立有效供給為核心的預算觀,以資金運行為主線,把績效問責貫穿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到結果評價的全過程,通過動態績效考評來提高資金分配效率,通過整合財政收支監督、財政內部監督、會計監督資源,促進財政管理服務方式的轉變,變傳統的“賬房先生”式的算賬、記賬為預算管理、效能問責的新式理財方式,變被動“請客”為主動“買單”,從“一撥了之”的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用錢必問效”的精細化管理。

四是注重主動理財。進一步規范、簡化資金審批程序,嚴格預算的追加,對于來自各方面的資金申請要求,符合支出要求的,立即辦快速辦;不符合支出方向或超出財力可能的,耐心解釋求得理解。

五是注重打造“陽光財政”。加大財務公開力度,主動向社會公開財政事權、財政政策、工作要求、辦事程序、服務承諾等,對主要業務事項制作流程圖和崗位責任表,優化資金分配流程,網上公開審批項目,格式化“為何做、如何做、何時做、何地做、由誰做、做什么”等財政事項,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由裁量權,以公開促廉潔,以廉潔促效率,以贏得社會各界和內部職工對財政工作的理解支持。

六是注重依法理財。內抓法規執行,把照章辦事、依法理財演化成每一個財政人的自覺行動,貫穿于財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外抓普法宣傳,真正將財政部門承擔的普法任務落實到位,使財政法規普及全縣百萬人民,營造財政工作良好環境。

三、樹立惠民財政觀念,創新為民理財機制,促進民生各業快速發展

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財政部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民財政為人民”的具體體現。把科學發展觀反映到財政政策、分配之中,切實解決民生問題,富民、安民、惠民,讓公共財政惠及全縣人民,財政部門職責所在,使命所系。這就要求財政工作者要牢固樹立惠民財政觀念,把財政工作重點從建設型向惠民型轉變。

一是支持惠民項目建設。按照實現民生“五有”的要求,加強與各有關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將新增財力重點向教育、就業、養老、醫保、新農村建設等民生項目傾斜,以更多的財力投向關系民生重點工程、關系農民群眾、關系弱勢群體的事業開辦上,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生的改善,推進影響民生突出問題的解決,充分發揮惠民財政在和諧*縣建設中的支撐保障作用,讓更多的群眾從發展中受益。

二是保障惠民支出。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全縣行政事業人員工資的按月發放;及時滿足民生社保資金的需要,為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為城鄉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提高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補助標準;規范程序,全程監督,確保全縣財政涉農補貼通過“一折通”安全發放;編制城建資金預算,保障城建資金需要;做好支農項目申報工作;積極化解義務教育階段累積債務;保障維穩支出需要,大力支持平安*縣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