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村垃圾處理現狀及應對措施

時間:2022-12-07 03:18:00

導語:市農村垃圾處理現狀及應對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農村垃圾處理現狀及應對措施

垃圾處理產業是城鄉環衛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如今農村生活垃圾正在嚴重污染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嚴重影響了農民文明衛生素質的提高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垃圾污染已成為制約城市進一步發展,嚴重影響我市的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利因素。垃圾處理已成為我市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目前農村垃圾和糞便處理現狀

(一)垃圾處理現狀

1.*市現有250個行政村,農村常住人口約55萬,農村外來流動人口約20萬,按每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為0.7公斤計算,*市農村每天就產生生活垃圾約為525噸,全年生活垃圾約為18.9萬余噸,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工業垃圾和建筑垃圾。

2.全市農村垃圾從成分上來看,主要為塑料、纖維、廢紙、玻璃、廚房垃圾等。

3.目前農村垃圾的處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一是少數村(主要是省級衛生村)自己選擇簡易垃圾填埋場所就地填埋,處置的主要方式為集中堆放和無防滲層的簡單填埋,這些村解決了約10%的農村垃圾;二是大部分農村垃圾都是隨地堆放,主要傾到地點是“六邊”:路邊、河邊、村邊、田邊、塘邊、屋邊;三是部分農村企業的工業廢棄物隨意傾到在工廠企業的附近。

(二)糞便處理現狀

1.目前我市糞便出路基本以家庭戶廁、公廁化糞池、三格式倒糞池貯存,滿溢后自然滲透排放為主,由于部分化(貯)糞池的建造未按無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糞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經真正的無害化處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雖然2007年底我市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7.34%,但目前還存有少量露天糞缸,部分糞便還得不到無害化處理。

2.近幾年來農村養殖業的無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較嚴重。一方面養殖戶的環保意識較差,畜禽糞尿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環境;另一方面大多數養殖戶缺乏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的措施,要用先進的無害化方法處理,成本較高,養殖戶難以承受。

(三)農村生活垃圾處置工作嚴重滯后

雖然我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環境衛生專業規劃,但在管理職能上沒有延伸,規劃的制定上對鄉鎮的環境衛生專業不是編的很細致和深透。按照省里的要求,在農村垃圾的運轉處理上,應實行城鄉一體化,即:組保潔,村收集,鎮壓縮、運轉,市統一填埋或焚燒;由于我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垃圾收運體系去年才正式啟動,待正式運行還有些時日。目前,我市農村垃圾處理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況,一些行政村垃圾根本沒有出路,部分鄉鎮的垃圾出路已成問題。

由于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城鄉環衛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城鄉統籌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我市除*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處理的生活垃圾達到無害化要求外,當前農村垃圾處理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集鎮所在地和少數村莊的垃圾,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被收集后運到由當地政府建設的垃圾堆放場,這方面處理的垃圾僅占農村垃圾總數的50%左右。二是大部分農村垃圾仍處于亂傾倒狀態,垃圾一般散落于公路邊、河邊、村邊、池塘邊,嚴重污染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嚴重威脅著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

二、推進城鄉環衛垃圾處理一體化的幾點應對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網絡。推進城鄉環衛垃圾處理一體化,需要一個健全的工作網絡。市、鎮兩級必須加強領導,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專門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協調,把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工作目標和考核內容。理順城鄉管理體制,實行市、鎮、村三位一體的三級環衛管理體制,分級負責城鄉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運輸、處理,打破城鄉環衛管理二元結構,走村收集、鎮中轉、市集中處理的一體化之路,逐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網絡,實現長效管理。

(二)積極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要把優化整合各方面資源,發揮各方面優勢,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作為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開展的重要保證。充分利用農村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意義,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組織文藝宣傳隊,采取群眾喜聞樂見、通谷易懂的形式,進行巡回演出,引導廣大群眾克服與現代文明不相適應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俗。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改變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激發群眾參與環衛一體化工作的自覺性。

(三)構建完善工作機制。一是投入保障機制。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經費按照“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市里補一點、鎮里貼一點、村(戶)和企事業單位出一點”的辦法籌集。各村委會負責垃圾收集點建設和垃圾收集清運,各鎮負責轄區內垃圾中轉站建設,設備、配套車輛以及生活垃圾運到中轉站后的清運、處理等。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對建成村級垃圾收集點的行政村,經驗收合格后,市、鎮實行以獎代補。二是運行管理機制。主要是加強鎮垃圾收集清運管理。各鎮要制訂出臺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建立垃圾清掃、收集、轉運保潔管理責任制,以村為單位,做到定人員、定任務、定報酬,不留空白。三是督查考核機制。制訂城鄉環衛一體化考核辦法,分解落實工作任務,并將其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充分發揮各級組織、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的作用,使督查呈現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特點。針對重點部位、薄弱環節開展經常性的督查,及時通報工作開展情況。各新聞媒體在加強動態報道、典型宣傳的同時,對各地存在的問題進行曝光,從而營造強大的輿論氛圍。

(四)加快完善環衛基礎設施。根據新編制的《*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統籌考慮我市城鄉環衛設施發展相對不平衡的實際情況,逐步完善市、鎮、村環衛基礎設施。要大力提高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的現代化水平,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收集設施上,逐步淘汰簡易垃圾堆放點、露天垃圾桶點,實現垃圾收運的分類化、容器化、密閉化和機械化。要加強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建設,提高垃圾中轉能力,大力完善農村垃圾收集設施,提高垃圾收集能力。在處理設施上,加快垃圾焚燒熱電項目工程建設進程和應急垃圾填埋場工程建設。參照國內最先進的無害化處理標準,按照“一步到位、分期實施”的原則,解決今后較長時期的垃圾處理問題。

(五)穩步推進環衛市場化改革。既要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慮環衛事業改革作為城市公用事業改革的特殊性,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要求,以“保證質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轉移風險”為目標,按照“監督管理與環衛作業”相分離的原則,逐步把環衛作業服務中經營性和競爭性項目推向市場,吸引社會資金投向環衛事業,分階段有序推進環衛體制改革。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和行之有效的考評獎罰體系,防止出現因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而忽視公共利益,使“臟、亂、差”現象反彈。其次是合理引入競爭機制,以鎮為單位或劃塊分片,把清掃保潔推向市場,向社會公開招標,實施扁平化運作模式,以實現環衛保潔的全覆蓋。積極探索,逐步建立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加快形成穩定的收入、投入機制,培育垃圾處理市場主體,推動城鄉環衛保潔工作的企業化運作、市場化經營、產業化發展。使城鄉環衛垃圾處理一體化早日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