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12-19 09:24:00
導語: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面臨新的挑戰,因此,要充分認識到建設新農村必然要實現“量”和“質”的提高統一。沒有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沒有基礎。在新形勢下,農信社如何有效地助推新農村建設,構架新的信貸支農平臺。筆者通過調查研究,拙見于后。
一、拓展服務新領域,當好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
(一)貸款向小額農貸傾斜。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要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的形勢,做好小額農貸工作,以“五個一”信貸支農工程為載體,統攬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局。在確定重點支持對象基礎上,進一步搞好調查研究,要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適時擴大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和覆蓋面,將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服務方式移植到社區,建立多層次的信用共同體,把貸款對象從農戶擴大到城鎮居民和個體工商戶。做好新規劃,積極支持符合“五個一”信貸支農工程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基地、中小企業、支持農產品深加工民營企業,促進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大戶加大投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貸款向特色高效產業傾斜。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要積極支持農業產業由傳統種養業向產前、產中和產后相關產業的演變;積極支持農業經營方式由傳統的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向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經營演變;積極支持農村勞動力就業由原來集中在農業生產中就業向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和非農產業多領域就業演變;積極支持農民收入來源由單純種養業獲取收入向務農及打工多元化獲取收入演變,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升農業產業層次和整體水平,當好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
(三)支持農村保證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村和諧發展。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要大力支持農村的小城鎮建設,支持農村社區開展公益性設施建設,支持農民進入鄉鎮經商,支持外出打工農民回鄉創業,參與家鄉建設,促進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
二、推行信貸新品種,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
(一)深化“黨員農貸快車”活動,做優做實農戶聯保貸款。建立黨員聯保、農戶聯保、個體工商戶聯保、社區居民聯保、在職職工聯保小組,發放聯保貸款。對于農村調整產業大戶、各種專業大戶超過小額農貸額度的貸款需求,通過聯保貸款方式予以支持。
(二)積極發放打工創業貸款,支持農民務工創業。農村信用社要積極為農民工提供“打工學技貸款”,幫助他們提高文化和技能;積極發放“打工路費貸款”,支持農民工到外地務工、經商、辦企業;提供“打工創業貸款”,支持打工農民回鄉興業。形成農民致富,信用社發展的格局,實現農民與信用社的雙贏。
(三)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支持農村貧困學生就學。發放助學貸款支持家庭貧困的在校中小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提高未來新農民的整體素質。實行與各級政府、財政、教育主管部門捆綁式助學,在確保財政貼息到位的情況下,積極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
(四)積極開辦社團貸款,支持大中型客戶發展。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要不斷培植優質客戶,優化信貸結構,拓寬貸款營銷市場,整合資金優勢,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杠桿作用,采取“總額認定,各成員分擔”的方式,按“自愿認貸,協商確定”的原則,通過社團貸款的方式,滿足本地實力強、信譽好的大中型客戶的大額資金需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三、完善服務新功能,充分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
(一)整合網點,提高服務能力。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要對小規模的網點按照“整合資源、優化布局、總體收縮、局部調整、服務不減”的原則進行整合,這樣有利于信用社集約經營,防范風險,協調發展,增大業務經營的安全性和風險控制能力,提高經營效益,增強信用社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從而有利于信用社在助推新農村建設中輕裝上陣,充分發揮支農主力軍的作用。
(二)加快農村信用社電子化建設,全面提升信用社服務農村金融的手段。面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新形勢和農村對信用社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加快電子化建設的步伐,盡快實現全省的通存通兌,開通民工匯,并依托大小額支付系統實現與他行的資金匯兌,解決農民外出務工匯兌難,暢通資金結算渠道,優化服務手段,進一步提升信用社支農服務水平。
(三)推行客戶經理制,實現金融服務的創新。農村信用社客戶經理是指農村信用社負責對外聯系、立足農村信用社傳統業務、積極推行新型業務、協調農村信用社與客戶之間相互聯系、為客戶提供存、貸、匯等一體化金融服務,開發客戶新的市場的業務營銷人員。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金融市場的開放,國家開發銀行在縣級地區開展了授信,農發行業務向“三農”領域延伸,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小額信貸機構將介入“三農”,農村信用社的經營和發展將受到更大的挑戰。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要逐步推行客戶經理制,有利于樹立農村信用社的新形象,控制經營風險,提高經濟管理效益,提高農村信用社整體服務水平和人員素質,從而有得于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也能更好的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四、提高信用新意識,全方位支持新農村發展
(一)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農村信用社要認真開展信用農戶、信用村組、信用鄉鎮和信用社區評選活動,嚴格評審標準,逐步提高授信額度。在同等條件下實行貸款優先、額度放寬、利率優惠、手續從簡。對不講信用的單位和個人,取消貸款資格并限制發放新的貸款。通過創建農村信用工程,實行“銀政、銀企、銀農”授信,倡導“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有利于培育誠實守信的金融秩序,樹立良好的文明新風。為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營造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更好地發揮農村信用社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
(二)探索建立農村個人征信體系。隨著全國性人員流動的不斷增大,人員遷徙權越來越受到法律保護,人民銀行應盡快建立全國性個人征信體系,并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建立、完善農戶經濟檔案和賬戶管理,建立農戶、個體私營經濟組織的信用咨詢系統,實現與人民銀行個人咨詢系統和企業咨詢系統的互通,逐步實現根據個人消費及信用確定貸款額度,促進全社會信用意識的增強。
五、建立長效新機制,有效助推新農村建設
(一)切實加強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導。貧困地區信用社要把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工作重點。要結合當地實際,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轄內農村信用社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和科學合理的工作目標,擬定工作措施,建立健全支農服務工作責任制,層層落實工作職責,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確保把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工作落到實處。
(二)建立和農村生產相適應的信貸管理運行機制。目前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運行機制與產業的投資周期存在相對矛盾,農戶小額貸款規定過死,額度偏小,期限過短。與農業發展不相適應,現實中,農業產業化已成為各地農村發展的重要方向,產業化經營要求原來的針對分散小規模經營農戶的小額信貸轉向服務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農戶大額貸款,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應適應這種市場需求的變化,改進信貸方式,創新服務品種,逐漸增大小額農貸授信金額,不斷滿足新農村建設中的資金需要。
(三)建立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組建和完善農村信貸擔保公司。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要與地方財政積極協調,爭取支持,按照農村信用社在利潤中提取一部分,地方財政預算一部分的方式,建立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在此基礎上,組建農村信貸擔保公司,解決農村大型客戶需要大額資金而又無擔保抵押困難,降低信貸資產風險。
總之,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只有扎根農村這片熱土,通過實打實、心貼心地幫農增產,為農發展,促農致富,真正做到急農所急,解農所困,辦農所需,從關心到關懷,從扶持到建設,一步一步地行進,一步一步地夯實,切實肩負起為“三農”服務,把思想和工作重點統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來,把握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一歷史使命,把農村信用社真正辦成服務“三農”的社區銀行,成為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主力軍,才能有效地助推新農村的建設。
- 上一篇:市長在農村信用社改革推進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信用社區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意見
精品范文
10貧困生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