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和改進反腐倡廉教育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1 05:11:00

導語:創新和改進反腐倡廉教育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和改進反腐倡廉教育的調研報告

為警示教育后人,《中國紀檢監察報》、《檢察日報》分別開辦貪官懺悔錄專欄。閱讀發現,每一個貪官在懺悔的時有兩個共同點,除都會聲淚俱下,一把鼻涕一把淚外;另一個共同特點是,在訴說自己犯罪原因時都是因為“放松學習”,很少參加廉潔從政教育,使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等發生了畸形和扭曲,結果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腐敗分子的現身說法雖然能夠對一些領導干部起到警鐘震撼的作用,但貪官們“遠離廉潔從政教育”,不受教育約束的現象值得反思。

教育不是萬能的。但離開了教育,尤其是離開了廉潔從政教育,是萬萬不能的

學習是進步的階梯,否則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如果一個領導干部遠離了廉潔從政的學習與教育,思想上必然就會少了一些約束,思想防線就不牢固。實際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這樣的現象:每次廉政教育會上,領導講完話就離開會場,有的主官甚至讓副職代替;廉政教育活動一開始,有的領導干部聽上幾分鐘,算是點個卯就走;廉政教育的學習心得有人代勞;觀看警示教育片時領導干部只強調普通干部群眾不準請假、缺席,自己卻不觀看……領導干部不參加廉政教育的理由有許多:領導工作忙,顧不上參加;領導知識豐富,道德品質好,不用學習;領導覺悟高等等,組織教育者出于多種原因,對此現象出于無奈習以為常,或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導致一部分領導干部游離教育之外。

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最應該接受反腐倡廉教育的人是誰?看看每年被查處的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數字就知道,最應受教育的自然是領導干部。領導干部如果缺失了反腐倡廉教育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就會受到不正之風的侵蝕,就像一個人的身體缺失所需的鈣,會患軟骨病。免疫力下降,病菌趁虛而入,陷入金錢、權力、美色等腐敗陷阱不能自拔。由此可見,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自覺接受廉政教育,則猶如吃進良藥,可以調養精神心性,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淡化對名利的追求。這樣,才能守得住自己的生命不被腐敗疾病所侵害。

教育不是萬能的。但離開了教育,尤其是離開了廉潔從政教育,是萬萬不能的。因此,加強廉潔從政教育不能放松,并且要創新改進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實現懲治教育和預防教育的相統一。

創新和改進反腐倡廉教育,要多角度認識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礎地位和作用

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為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此,先后出臺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及《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更加突出了反腐倡廉的重要地位,十七屆四中全會對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反腐倡廉工作再次做出重要部署,有力推進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從而使反腐倡廉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分階段、有步驟的全面推進。因此,我們要結合實際,多角度認識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礎作用和地位。

從社會生態看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礎地位和作用。中央對反腐倡廉建設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不僅是對“重點人”開展的預防,也是對腐敗者實施懲治教化,還是對普通大眾進行的一種先進文化的熏陶。這樣的戰略部署既可以起到警鐘長鳴震撼威力,又可以起到陶冶和凈化道德品質的作用,也將促進思想和文化環境的改變。貪官們“遠離廉潔從政教育”,不愿接受教育的約束,走上犯罪道路,除把自己作為特殊人物游離教育之外,根本原因是沒有深刻認識到反腐倡廉教育通過教育機制對社會文化的生成、培育和發展的土壤播撒良種,形成抑制腐敗,從根本上陶冶情操,培養健康心性,改變腐敗存在環境,達到治本目的的重要意義。反腐倡廉教育是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豐富“營養”,是凈化“風氣污染”的“綠色屏障”,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只有深刻認識和把握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反腐倡廉建設才會不竭的社會資源,使“廉”成為信念和文化的一部分,使“腐”失去生長的空間和藏身之地。

從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內部關系看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礎地位和作用。反腐倡廉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反腐倡廉的指導方針是預防腐敗和懲治腐敗的統籌兼顧。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教育、制度和監督并重,而教育對完善制度和發揮制度效能,對監督的譜表性和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首先,從教育與制度的關系看。一方面,反腐倡廉制度的確立的過程,是當代中國政治理論與實踐的原理和邏輯知識化、技術化的過程。通過反腐倡廉教育,有助于促使相關主題掌握這些邏輯和原理的知識與技術,提高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預防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反腐倡廉教育,使受教育者堅定信仰,從而產生自律要求,形成強有力的行為約束。其次,從教育與監督的關系上說,監督是制度發揮效能的保障,對監督者的教育培訓尤為重要。通過反腐倡廉教育,能全面提升監督者的能力和水平,使其發揮有效的監督機制和效能,實現對反腐倡廉制度效能的保證作用??傊?,反腐倡廉建設離不開教育的支撐作用,因此,實現懲治和預防腐敗的科學發展,教育環節至關重要。

創新和改進反腐倡廉教育,必須對反腐倡廉教育體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實現“五個統一”

為了有效治理腐敗,實現標本兼治,必須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創新和改進反腐倡廉教育,使其發揮更大的功效。從目標上說,反腐倡廉教育作為懲治和預防腐敗的支撐力,教育的目的是生成持續的反腐動力,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態,使制度效能最大化,實現有效監督。從理念上說,反腐倡廉教育是理想信念精神生活方式的確立過程,基本精神蘊藏在制度之內,通過教育使剛性的制度轉化為行動為體的自覺行動。從內容上說,反腐倡廉教育是信仰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及相關能力和技能的統一。它使受教育者能夠深入了解制度的基本精神,形成維護制度的信念,具備實際行動能力和技能。從途徑上說,反腐倡廉教育是側重于實踐的教育。從方式上說,反腐倡廉教育不能脫離制度獨立進行,應緊密結合制度基本精神、內容、要求、程序、條件、效能等展開,達到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的目的。所以,創新和改進反腐倡廉教育,可以圍繞“五個統一”來謀劃。

改進反腐倡廉教育,實現黨員先進性與公民自覺性的相統一。廉潔自律不僅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體現,也是公民文化素養和政治素養的體現。實現兩者的統一,就是將為人之道、為政之道、為官之道蘊于公共道德生活中,在開展國民素質教育、文化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各種教育活動中,將反腐倡廉教育滲透其中,例如誠實、守信、守法、護法、崇法等,有這些要素構成人的品性,自然就會筑起一道廉潔自律的防線。

改進反腐倡廉教育,實現教育主體與客體的相統一。教育的實質是自我教育,而每個人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然而,以往開展的反腐倡廉教育的對象是主體和客體的分離。如臺上講臺下聽的教育形式等,但這樣的教育效果差強人意。反腐倡廉建設不是只對領導干部的,它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因而要轉變觀念,實現教育過程由被動向主動、由單向轉向多向、由主客體分離轉向主客體一致的改變。除轉變觀念外,還要轉變教育方式方法、改變教育內容等等。

改進反腐倡廉教育,實現制度運行與反腐倡廉教育的相統一。制度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它們構成了人們社會行為的一條界線。違背制度的人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這就是制度的意義。制度的作用就是警示、約束、規范、懲治,本身就包含了教育的性質。實踐證明,反腐倡廉教育對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起著支撐作用的同時,制度本身也體現著教育功能。反過來,要讓制度具備反腐倡廉教育功能,制度必須具備權威性,更要得到嚴格的貫徹執行,并強化對制度運行的有效監督和考評。

改進反腐倡廉教育,實現監督與教育的相統一。反腐倡廉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監督形式,教育的過程也是監督的過程。反過來,實施監督的環節又滲透著反腐倡廉的理念。對此,監督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兩者的統一,首先要讓公眾在接受教育中學會監督,從而提高公民的反腐倡廉能力;其次,監督的公民化、民主化和專業化、職業化相結合,展現和檢驗著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不斷調整和改善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方法。

改進反腐倡廉教育,實現懲治教育和預防教育的相統一。針對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特點,可以將教育分成兩類,即懲治和預防。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統一又相互促進的關系。增強懲治的教育功能和效果是為了減少發生懲治的事件預防教育應使用大量的案例,強化預防的壓力,有助于形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內在循環機制,懲治的目的是依法推進制度的有效運行,預防是依靠道德力量維護制度的合理性。兩者之間最終統一于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穩定的有效運行。

新形勢下,無論從社會文化生態還是從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看,反腐倡廉教育都占據著重要的基礎地位和不可忽視的作用。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要最大化的充分發揮反腐倡廉教育的能動作用,讓教育成為開展反腐倡廉的強大支撐力,在根本上實現反腐倡廉體系的協調運轉,科學的加強反腐倡廉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