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的金融支持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2 05:16:00
導語:畜牧業的金融支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畜牧業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金融部門、以及農民三方面。近幾年,隨著中央向農業的財政支持,對畜牧業的投資有增無減。2008年中央和四川省政府對四川省畜牧業投入的專項資金達24.73億元,比2007年增加3.37億元,是歷年來中央和省財政投入最多的一年。在生豬和奶牛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退耕還草工程等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財政資金和農民自有資金的有限性要求金融機構對畜牧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并不能與當前畜牧業發展相適應。雖然有金融機構推出了小額信貸、聯保信貸等為農服務產品,但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牧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畜牧業規模化和現代化的發展受到資金匱乏的制約。
2007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2007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了《國務院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該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大對畜牧業的金融支持,運用貼息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畜牧業的貸款。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現代畜牧業建設,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引導、鼓勵和支持保險公司大力開發畜牧業保險市場,發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畜牧業保險,探索建立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畜禽品種的政策性保險制度,增強畜牧業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強調,在加大對畜牧業金融支持的同時,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增加資金投入,重點支持畜禽良種推廣、種質資源保護、優質飼草基地和標準化養殖小區示范等方面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繼續實行對飼料產品的優惠稅收政策,用以減輕養殖農戶的負擔,降低生產成本等手段擴大對畜牧業的財稅支持。
雖然我國畜牧業得到了金融機構的一定支持,由于各種阻礙,金融機構對于我國畜牧業發展還未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
2完善我國畜牧業金融支持所面臨的阻礙
2.1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盡管金融機構對畜牧業的支持有所增加,但遠遠不夠。金融機構對畜牧業的金融支持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因為畜牧業附加值較小,收益較低,對金融機構缺乏吸引力;二是農民的貸款信用能力達不到銀行放貸的標準;三是風險性大,不確定影響因素多,各種疾病也增加了金融機構對畜牧業不穩定性、高風險性的評估,所以金融機構也不敢輕易放貸。
2.2畜牧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差
畜牧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差主要來自于以下兩個原因:
2.2.1畜牧業養殖風險。我國畜牧業的從業人員基本上是農民,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及技術上的支持,一旦遭遇各種災害(氣候條件變化、各種疾病等),畜牧生產必然遭到極大的影響。
2.2.2市場風險。我國農村地域廣,經濟發展水平低,交通、通訊相對落后,加之畜牧業從業人員較分散,畜牧業生產者獲得畜牧產品的市場信息不及時,畜牧業產品容易受銷售過程中因供求關系、品種及質量、價格等市場因素發生變化的影響。例如,近幾年我國豬肉價格波動較大,2006年豬肉價格跌至每公斤10元,2007年平均每公斤超過20元,受價格上升的利益驅使,許多農民在2008年開始大量養豬,增大了豬肉供給量。同時,受今年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的影響,許多城市豬肉銷量下跌幅度在兩成左右,供給量和消費量減少使豬肉價格下跌到每公斤20元以下,生豬養殖戶處于虧損邊緣。
2.3畜牧業從業人員的信用意識不強由于畜牧業大多分布于農村地區,受當地教育水平、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影響,不少畜牧從業人員的信用和法律意識淡薄,畜牧業貸款的道德風險較高。因而金融機構不敢過多地向畜牧業提供貸款支持。
3完善我國畜牧業金融支持的措施
3.1提高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政策支持金融下鄉由于各金融機構都是以自身盈利為最終目標,政府應當出臺相應的政策,對向畜牧業提供金融支持的機構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鼓勵更多的金融機構為我國畜牧業發展提供支持,如當地政府配合小額貸款公司的工作,為其提供政策支持。
3.2提供多元化服務,吸引金融下鄉畜牧業金融支持的對象是廣大養殖戶,其投資成功率是金融機構控制風險的關鍵因素。由于養殖戶缺乏技術和信息,投資的失敗率較高,常常出現貸款到期后,養殖戶無法還款。金融機構不應僅發放貸款,還可以在養殖戶申請貸款時,根據其需要,免費為養殖戶提供相關的農業技術和農產品信息等,積極引導傳統養殖業實現產業升級,提高畜產品附加值,以此降低養殖戶投資失敗無法還款的風險,提高養殖戶償還能力。
3.3積極發展畜牧業保險,建立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政府可以運用農村財政資金建立畜牧業保險基金,以便在畜牧業遭受各種災害時彌補養殖戶的損失。對于參加畜牧業保險的養殖戶,在申請貸款時,應當在貸款利率上給予相應的優惠。因為投保養殖戶的貸款風險相對較低,采用優惠利率也可以鼓勵養殖戶在使用貸款時投保。這也是分擔畜牧業貸款風險的重要措施。
3.4建立嚴格的信用評級制度,實行積極放貸,差別管理畜牧業信貸機構要結合實際,制訂相對統一、便于操作的養殖戶信用等級標準,并有效實施,以降低道德風險。貸款前應加強養殖戶資信評定,根據養殖戶的家庭經濟狀況和信用狀況,結合貸款項目的風險性,評定養殖戶信用等級。再根據養殖戶信用的不同等級,確定不同的貸款期限、貸款額度以及貸款利率,實行積極放貸、差別管理制度。貸款后應加強管理和監督,最大限度地減少違約事件的發生。
3.5金融支持畜牧業產業鏈規模化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養殖戶大多分散經營,規模較小,從而生產效率低下,難以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實踐證明,提高畜牧業的抗風險能力和附加值的關鍵在于建立規模化的畜牧業產業鏈。通過較大規模、較強實力和較好信譽的畜牧業龍頭企業的組織和拉動,建立以畜牧養殖為核心的產業,建立從育種、飼料、養殖、防疫到屠宰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產業鏈。金融監管部門應協調各金融機構對整個產業鏈的信貸資金支持。
4我國畜牧業金融支持的成功實踐
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希望集團確實在向尤努斯學習,已經注冊了12家農村擔保公司,每一家農村擔保公司注冊資金為1000~1200萬元,為農民兄弟發展經濟提供金融支持。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農村擔保公司給農民提供銀行貸款擔保。通過擔保貸款,幫助他們擴大養殖業,一戶人家養幾萬只雞、幾千頭豬,實現規模經營。規模經營不僅能夠降低成本,使農民收入增加,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證食品生產的安全。通過幫助農民發展養殖產業,可以使農村經濟從原始經營發展到規模經營,將傳統的養殖業發展成為現代規模產業。
2009年劉永好在“兩會”上建議政府發行“惠農券”。因為農戶貸款風險大,銀行的扶持力度也有限,在農村發行“惠農券”,可以作為銀行給農戶貸款的授信憑證,用金融手段幫助農民擴大生產規模。實際上“惠農券”是一種信貸憑證,由發券銀行在征求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的意見后,向滿足“有種苗保證、技術服務和收儲合同等條件的農戶”發放貸款。根據農戶自身的情況不同,惠農擔保券額度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由于有龍頭企業的參與,降低了銀行對農戶的貸款風險,提高了銀行給農戶放貸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畜牧業進入了生產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的新階段。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畜牧業發展需要實現由快速發展向持續健康發展的轉變。以順應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新階段的發展需要,使我國畜牧業金融支持成為實現我國畜牧業產業升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經之路。
- 上一篇:我國鄉村改革研究論文
- 下一篇:自助性農民增收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