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大戶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12-23 09:48:00

導語:農機大戶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大戶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現狀

(一)基本情況

巴州區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6家,均由社員自由合作組成,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組建,且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其內部管理制度健全,六個合作社擁有社員96個,注冊資金35.7萬元。合作社成員基本上是農民,以擁有農機具的農機專業戶為主,其次是種糧大戶。6家合作社共擁有各類農業機械設備156臺(套),原價值207萬元,其中拖拉機20臺,農用運輸車輛15輛,排灌機械37臺,聯合收割機8臺(高性能半喂入聯合收割機3臺),植保機械22臺,耕耘機59臺(套),插秧機3臺;有從業人員112人,其中常年聘用10人,專業技術人員19人。全區有農機專業協會4個,農機服務隊15個,有組織成員139個,擁有各型農機具162臺,資產總額86萬元。有農機大戶73個,擁有各類農機具295臺,資產總額148萬元。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機具為社員所有,接受合作社的統一調度和統一收費標準管理,社員根據機具作業量上繳部分收入(一般為3-5元/畝)。在管理上,建立了社員大會決策、事理會負責日常管理、監事會負責監理的制度;在服務上,合作社為社員提供后勤保障服務,為社員提供作業信息,統一組織采購、供應社員需要的農機配件,統一開展社員需要的機械維修保養和運輸作業等綜合服務。

農機專業合作社堅持從解決稻麥生產機械化入手,為種糧大戶及其他農戶提供從耕作、播種、育秧、栽植、排灌到植保、收獲等全程機械化服務。今年1-6月6家合作社機耕面積2.08萬畝,每畝收費50-60元;機收面積0.48萬畝,每畝收費120-130元;機械植保作業面積1.22萬畝,每畝一次收費8-10元;機械排灌服務面積0.28萬畝,每畝收費20-25元,6家合作社毛利合計18.6萬元,扣除有關費用后利潤為7.6萬元。

二、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取得的成效

1、加快了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促進農機裝備水平的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實現了把分散的農機具集中統一調度使用,使人多力量大的效果在機具、技術的推廣應用上亦能得以很好地體現。如聯合收割機、機動插秧機等新機具的推廣,沒有合作社做后援也是極難有成效的。多年來,我區的稻麥機械化收割一直是最薄弱的“瓶勁”環節。農機專業合作社正是根治良藥,2007年4月*市和瑞農機專業合作社率先購置2臺全喂入聯合收割機,開展稻麥機械化收割作業,受到農戶歡迎,農民排隊等待收割。2008年5月該合作社又購置2臺久保田高性能半喂入聯合收割機,開展跨區作業。今年1-6月全區機收作業6800畝,和瑞農機專業合作社就收割了4200畝,占61.8﹪。合作社不僅成為了推廣農機化新技術的主力軍,更成為了購買使用大中型農業機械的大戶。

2、打破了小農意識,增強了合作,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組建合作社之后,使機手之間、機手與種糧大戶之間由原來的競爭對手關系變成了團結互助的合作伙伴,有利于打破小農意識,增強合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機專業合作社機械作業比人工勞作節省開支,爭搶農時,提高了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勞動生產率,還大大降低了農作物收獲的損失,提高了水、種、肥、藥的利用率,成為農業節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對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3、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農戶和合作社的“雙贏”。一方面,我區是一個勞務輸出大區,采用機械化作業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將農民從繁重的農業勞動力中解放出來,從事二、三產業,改變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勞作方式。另一方面,合作社又吸納了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了農民收入,也鼓了自己腰包。經測算,由合作社提供服務的水稻機收:人工收割1畝水稻需開支260元左右,而采用機械化收割僅需140元,每畝僅在收割環節就可增收120多元。我國農業,以緊缺的耕地養活龐大的人口,出路在于機械化,而合作社的組建必將成為全面機械化的基石。

4、有效解決了農村耕地撂荒的問題。2008年5月我區組建農機助耕服務隊11個,今年1-6月為缺勞戶翻耕土地5780畝,有效緩解了我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多,勞動力緊缺,耕地撂荒的嚴重問題。

三、主要工作措施

我區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堅持自愿的原則,正確處理政策引導與群眾自愿的關系,充分利用市場作用,保持農機專業合作社良性健康發展

1、按照《農民合作社法》規定,實行規范化管理。在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工作,成立了合作社理事會,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召開社員大會,建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管理體制。為保證農機安全生產,區農機局分別與各農機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加強管理,責任到人。

2、做好引導,走市場化的運作方式。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產品商品率的不斷提高,農民對實用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農機合作社又有獨立的市場地位,因此,我們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充分發揮資金集中、作業機械齊全、市場信息快捷等優勢,依托市場,拓展服務領域,壯大合作社實力。

3、加強引導推動合作社可持續發展。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農機專業合作社保持穩定發展勢頭,不僅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信貸部門重視對合作社這一新生事物的扶持,加大信貸服務力度,切實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農機部門加大了培訓力度,舉辦了服務組織主管人員培訓,邀請專家免費培訓政策法規、經營管理和農機新技術等有關知識,提高農機作業服務組織主管人員素質。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管理工作還有待改善。農機合作組織還不能融入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還很低,有待進一步提高。

2、國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在發展進程中,尤其需要資金、技術方面的支持,雖然《農民合作社法》有相關的規定,但沒有明確在財政扶持、信貸、農機購置補貼、農用油料供應、培訓、技術等方面的優惠措施,制約了農機合作組織的發展。

3、規模小,層次低。幾十萬元的注冊資金和幾百個農戶的服務范圍,讓一些小規模、低層次的農機合作社,存在承載能力低、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各級對建設農機合作社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農機合作社是解決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中諸多矛盾的突破口,要加大宣傳力度,突出輿論引導,讓各級農機管理部門提高對加快發展農機合作社認識的重要性,做到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抓出成效。

2、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國家、省、市、區各級財政應著力傾斜農機合作組織的建設,對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給予資金扶持,特別是在財政支持、信貸、農用柴油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方面的激勵措施和優惠政策。

3、拓展農機合作社服務領域。按照《農民合作社法》的有關規定,合作社在服務農業生產的同時,可以承接國家、省、市級確立的大型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工程項目,也可以對農村土地實行連片承包,走集約化經營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