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3 10:09:00

導語: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研報告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容易形成誤解,把對機械化技術推廣性的補貼簡單的當成對農民的收入性補貼。準確把握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質,對加快農機化發展、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全面促進農業生產力發展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機械屬于技術生產的范疇

從實質上講,農業機械應屬于農藝裝備和農業生產技術的范疇,就像工業生產中,工業品的加工工藝和實現工藝的生產線都是要由機床等各種加工設備來實現一樣,現代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過程的農藝也同樣是要靠機械和設備來實現的。

縱觀發達國家農業及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程,伴隨著農業種植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化已由代替人(畜)力勞動、功能單一的簡單工具的初級階段,邁入了具備增產、節本、環保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功能的中級階段,這也是現代農業所賦予農業機械化的重要內涵。因此農業機械就是農業生產工藝過程的裝備,屬于生產技術的范疇。

農業機械應用是農業技術改造、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從人類農業發展進程看,農業機械這一先進的生產力的每一次進步,都極大地推動著農牧業生產邁上新的高度,實現了耕種面積的不斷擴大、產量的不斷增加、勞動生產率和抗災救災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等。

用先進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用先進的農業科技改造農業,是現代農業最基本的特征。可以說,現代農業是先進農藝科技與先進機械化技術的完整結合,而農業標準化生產(作業)體系又奠定了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的基礎。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實際上是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造和進步的具體體現,農業機械就猶如農業發展的引擎,是動力。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質是技術推廣性補貼政策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應屬于農業生產技術范疇,因此國家對農業機械的購置補貼也應歸屬于技術推廣類的補貼。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其特征表現在:一是具有普及性。補貼政策涉及方方面面的農業生產所需的實用、應用技術及機械或設備,覆蓋面廣。二是具有引導性。引導一部分農民先行運用先進機械,加快生產力發展。三是不同于農機化高新技術研發。農機購置補貼重點是對先進適用的實用、應用技術及機械的推廣性補貼,目的是改變現有生產力落后的局面,加快提高農業裝備水平。而農機化高新技術的研究投入是為了促進農機科技進步,提高農機科技含量,很大程度上是屬于前瞻性研究。四是不同于農機化新技術試驗、示范。農機化新技術試驗主要是新技術研發中試和適應性驗證,主要解決技術選擇、設備選型問題,農機化新技術示范主要是將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形成適應當地的可使用的技術,即驗證適用性。五是不同于收入性補貼政策。最明顯的就是不同于糧食補貼,糧食補貼政策主要是從糧食種植的比較效益低、影響農民收入的角度來考慮的,是為了減少農民成本投入、提高農民收入,即對農民的收入性補貼。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中,對農民購置農業機械進行補貼以減低農民購機成本、相對增加收入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機科技、提高生產力水平。綜上所述,農機購置補貼屬于對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技術推廣補貼,而非對農民的收入性補貼。在現階段,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不斷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技術,加快實現農業機械化、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將發揮重要而深遠的作用,應當長期而穩定的實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