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縣創建自查驗收報告

時間:2022-12-24 11:03:00

導語:林業生態縣創建自查驗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生態縣創建自查驗收報告

二、基本情況

1、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概況

1.1地理位置

西華縣位于豫東南,黃泛區腹心,隸屬周口市,地理坐標為北緯33°36′—33°59′,東經114°05′—114°43′,屬黃淮海平原。東臨淮陽縣,南靠沙河與商水縣相望,西與漯河市、郾城縣、臨潁縣、鄢陵縣毗鄰,北同扶溝縣、太康縣接壤。東西長57公里,南北寬21公里,總面積159.77萬畝。

1.2地形地貌

境內海拔48-52米,地勢西北略高于東南,坡降1/6000,平坦開闊,起伏較小,具有典型的平原地貌。

1.3氣候條件

西華縣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際變化顯著,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熱多雨;年均日照時數2318.5小時,年日照率52%,高于10℃的年平均積溫4635℃,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無霜期216天,年均降水量744.9毫米,多集中在6-8月份,年均蒸發量1622.7毫米,年均相對濕度70%,大風天氣一般5-6級,最大風力達10級,最多風向為偏北風,主害風向為北風和南風。

1.4水文

西華縣是多河流地區,均屬淮河流域的沙潁河水系,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溝河有14條,統稱“七溝七河”。年平均過境水量36.65億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為3.78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儲量豐富,為2.13億立方米,含水層厚度大都在15-30米,地下水位2-4米。

1.5土壤

全縣土壤分為潮土、褐土和砂姜黑土3個土類,包括黃潮土、灰潮土、鹽潮土、褐土化潮土、沙姜黑土和褐土6個亞類,11個土屬,43個土種。據1995年全省風沙化土地普查,西華縣風沙化土地面積45.8萬畝,主要分布在賈魯河故道及其兩側,尤以聶堆、田口、紅花、皮營、東王營5個鄉鎮較為集中。

1.6植被

西華縣植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紅薯、花生、芝麻、蘆筍、瓜果等;用材林主要樹種有楊、泡桐、榆、柳、刺槐、楝、椿等;經濟林主要樹種有:棗、柿、桃、梨、蘋果、杏、葡萄、櫻桃、石榴、李等;園林綠化樹種主要有梧桐、法桐、欒樹、冬青、國槐、黃楊等;花卉主要有:月季、玫瑰、桂花、菊花等。

1.7社會經濟狀況

西華縣轄19個鄉鎮,縣農場、林場、園藝場各1個,434個行政村,1109個自然村,總人口8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8.4萬人,農業勞力49.65萬人;西華縣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22.65億元,糧食總產量8.73億斤;全縣農民人均收入2493元;西華縣西臨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周鄭公路,南石公路和吳潢公路縱橫穿境而過,加之縣鄉公路11條,鄉村道路432條,構成了較發達的交通網絡。

2、林業生態縣建設工作開展概況

西華縣委、縣政府自2005年以來,高度重視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首先成立了西華縣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此項工作。在冬春季造林開始前,每年都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安排布署創建工作,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作為鄉鎮(單位)年終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造林季節,采取縣四大班子領導包片,縣直有關單位包鄉鎮,林業技術人員包技術指導,鄉鎮干部包村,村組干部包地塊(路段)的“五包措施”。林業局人員吃住在鄉,深入植樹現場作好技術指導與服務,并當好“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報”的通訊員和監督員,將每天的造林進度一天一匯報,兩天一電視排名通報,好的表揚,差的批評。特別是2007年春季縣政府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拿出3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了創建工作。

在造林機制上,通過穩定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的機制創新,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性,并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鼓勵社會各界通過拍賣、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造林,既有效地解決了前期造林資金投入問題和后期管護問題,又實現了政府要生態、群眾要票子的“雙贏”效果。

在城鎮綠化方面堅持“統一規劃,生態園林,文化特色,群眾參與,長期管護”五原則,做到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喬灌花草相結合,綠化美化相結合,建設公共綠地和創建花園式單相位結合。

通過兩年多的連續奮戰,西華縣林網間作控制率、溝河路渠綠化率、城鎮綠化等方面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提高,目前已完全達到了河南省林業生態縣的各項標準。

三、調查方法與結果

1.調查方法

1.1樣地:利用地形圖,在室內對全縣符合規定的公里網格數并自西向東,自北向南按序編號,采取機械抽樣方式抽取樣方,因西華縣土地總面積159.77萬畝,按每間隔30個公里網格抽取1個大樣地,全縣共抽取大樣地30個,其中平原沙區占9個樣地,一般平原農區占21個樣地,每個樣地面積1500畝(1000×1000平方米)。對樣地內的林網間作控制情況、溝河路(包括省道)渠綠化情況、村莊綠化情況等進行全面自查

1.2公益林:對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分小班進行全查。

1.3縣城(鄉鎮)建成區:對建成區分綠地類型進行逐塊、逐路、逐戶的全面詳查。

1.4古樹名木:對縣境內所有古樹名木各項調查因子進行了調查。

2、驗收結果

2.1綜合驗收結果

通過自查驗收,西華縣林木覆蓋率23.78%,林網間作控制率95.66%,溝河渠路綠化率100%,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99%,村莊林木覆蓋率44.10%,單一主栽樹種(品種)比例全部<70%,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17074畝,占國土面積的1.07%,古樹名木建檔率100%,保護率均達100%,連續3年林業總值增長幅度均在18%以上。

2.2分項檢查結果

2.2.1林木覆蓋率:總樣地面積45000畝,綠化覆蓋面積10701畝,林木覆蓋率達23.78%,其中平原沙區9個樣方,林木覆蓋率26.84%;一般平原農區21個樣方,林木覆蓋率22.47%。

2.2.2林網間作控制率:經調查,30個樣地內適宜林網間作總面積為31794畝,其中完整林網面積29634畝,不完整林網面積1380畝,林網間作控制率95.66%。

2.2.3溝河渠路綠化情況:樣地內省級公路共3條6段,長度6.37公里,綠化長度6.37公里,綠化率100.00%;縣級公路入口處1條,長1公里,綠化長度1公里,綠化率100.00%,河流1條,總長度3.37公里,綠化達標長度3.37公里,綠化率100.00%。

2.2.4縣城鎮建成區綠化,全縣19個鄉鎮所在地總面積31291畝,綠化覆蓋面積12828畝,其中生產綠地面積935畝,防護綠地面積586畝,附屬綠地面積11293畝,公園綠地面積8畝,綠化覆蓋率40.99%。

2.2.5村莊綠化:樣地內村莊總面積6798畝,綠化覆蓋面積2998畝,綠化覆蓋率達44.10%。

2.2.6樹(品)種比例:經調查匯總,西華縣樣方各樹(品)種總面積10861畝,主栽樹(品)種為72楊、46楊、其它楊、泡桐和闊雜等,其中72楊面積4183畝,占38.51%;46楊面積2430畝,占22.37%;其它楊面積1713畝,占15.77%;泡桐面積533畝,占4.91%;闊雜面積2002畝,占18.44%;單一樹(品)種面積比例均不超過70%。

2.2.7公益林面積:經國家林業局批復界定,我縣國家級重點公益林面積為17074畝,占國土面積的1.07%。

2.2.8古樹名木:縣境內共有兩株古樹,一株位于西夏鎮后朱村街中心的古槐,樹齡250年(傳);一株位于城關鎮山子頭村中的榔榆,樹齡300年(傳)。該兩株樹均設置有護欄,統一編號登記建檔,掛牌進行全面保護,并設有專人負責。

2.2.9林業產值:西華縣2003年林業總產值4.1464億元,2004年林業總產值5.05863億元,2005年林業總產值7.255億元,2006年林業總產值8.621億元,3年增長率分別是22.00%、43.42%、18.83%,均超過18%。

3、結論

西華縣委、縣政府對林業生態縣創建工作重視程度高,措施得力,效果顯著,縣級自查抽樣合理,調查認真,內業整理符合要求,從縣級自查驗收結果看,各項指標全部達到河南省林業生態縣創建標準。

四、問題與建議

1存在問題

1.1個別地塊存在田間生產路較窄,植樹后不利于大型機械化耕作及土地調整與林權的矛盾問題,造成年年栽樹保存率較低。

1.2城鎮綠化美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2建議

2.1一方面建議國家從體制上逐步實現農村土地分戶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轉變,簽訂長期合同,按標準設計成“田成方,林成網”的模式,就能較好地解決農田林網營造與管護的問題。

2.2城鎮綠化主要發揮著生態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較低,由于地方財力有限,就會造成部門管理不到位和綠化水平不高的情況,建議上級部門加大對生態效益補償的投入力度,給予資金的扶持和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