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推行立體經濟型林業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13 04:39:00
導語:縣推行立體經濟型林業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發展現狀
*縣是全國著名的“裘皮之都”,又是以尚村鎮為中心的珍稀動物養殖基地。目前,全縣貂、狐、貉等珍稀動物存欄89萬只,其中僅尚村鎮存欄就達26萬只。傳統養殖都是一家一戶院內散養,存在遮陰差、外界干擾嚴重、空氣污濁、臭味濃烈、配種繁殖程序復雜、傷亡率高等弊端。隨著野生動物人工馴養繁殖標準化技術的推廣,院內籠養的模式將在1-2年內取消,而在林地養殖最接近野生動物原始的生存環境,不但改變了農戶院內籠養的不利條件,還大大提高了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為此,自2004年以來,該縣大力推行在林木行間養殖珍稀動物,以達到林木生產與動物養殖相互促進、增產增效的目的,并取得顯著效果。主要表現為:
一是生態效益明顯。在速生楊行間搭養殖棚養殖珍稀動物,非常接近珍稀動物的生存環境。夏季陽光強烈,由樹木遮陰;冬季樹木落葉,又有利于通風透光,動物排出的糞便及刷洗籠舍的水給樹木提供了必需的肥水,動物呼出的CO2是樹木的光合原料,使樹木生長旺盛,樹木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的O2做為動物的呼吸原料,可使動物不斷呼吸新鮮空氣,提高了動物的生長速度,縮短了飼養周期,二者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環的生物圈,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
二是經濟效益巨大。正常投資速生楊生產每年每畝平均200-250元,其中水、肥占投資的2/3,8年每畝投資1600-2000元,林木收入8000-10000元,減去投資,純收入7200元左右。通過養殖動物所排糞便用于林地施肥,加上管護8年每畝可減少投資1000元。每畝可養殖貂、貉、狐295只,每只純利潤173元,每年每畝野生動物純收入51035元,加上林木收入每畝每年1000元,實行林養模式的種養戶每年每畝純收益可達5.2萬元。
三是社會效益顯著。實行林養結合,使發展速生豐產林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其豐厚的利潤不僅充分調動了林木種植戶和動物養殖戶的積極性,同時也帶動了皮毛加工、運輸、餐飲、中介服務等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比單一種樹的社會效益有了明顯的提高。由于有了較高的經濟效益,造林戶對林木的管護力度加大,樹木的長勢明顯高于沒有進行動物養殖的林地,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林業的快速發展。
二、前景展望
一是從國內外市場看,對貂、貉、狐皮和木材的需求穩中有增,價格穩中有升。貂、貉、狐皮從歷史上就是國際裘皮貿易中的支柱產品,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貂、貉、狐皮的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市場上所體現出的優質優價規律,使貂、貉、狐皮價格大幅度攀升,高的達到每張皮500元以上,純利潤250元以上,低的每張也達300多元,純利150元以上,這給貂、貉、狐養殖者加速種群品種改良,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質毛皮,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有利契機。同時,隨著國家封山育林、禁伐原始森林等政策的實施,導致國家從國外大量進口木材,然而仍不然很好地滿足國內需求,從而使國內木材價格呈穩定增長的態勢,也使廣大造林戶的收入穩定增加,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林業的大發展快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是從經濟效益上看,具有*特色的立體經濟型林業將成為推進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目前,全縣楊樹面積46500畝,其中已實行動物養殖的林地僅為785畝,如果目前全縣存欄的89萬只珍稀動物全部實行林地養殖,年純收入可高達1.57億元,當前該縣正積極推廣發展這一模式,兩年內將建成生態林養殖場100個,珍稀動物存欄達到150萬只以上,計劃實現林地養殖120萬只,達到80%以上,年純收入將高達2.1億元以上,成為帶動全縣經濟快速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三是皮毛市場、皮毛加工以及林產加工企業的迅速崛起,為*立體經濟型林業發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到目前,全縣共建成占地140畝、年交易皮毛1億張的大型交易市場1個,擁有皮毛加工企業350多家,其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7家,裘皮服裝年出口額1.17億美元,占全國總出口量的20%以上。同時,建立*人造板廠等較大規模的木材加工龍頭企業2家,年加工木材3.5萬立方米,年產值3600萬元。隨著特種養殖、皮毛加工和林木產、工、貿一體化的建立和完善,不僅有效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實現了林業增值,也為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林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幾點啟示
其一,發展立體經濟型林業,解放思想是前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縣作為一個農業縣,基礎差,底子薄,受傳統思想影響,一些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相對落后。一種特色林業發展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群眾是否從思想上真正接受,從行動上真正支持。對此,該縣緊緊抓住解決農民群眾思想認識這一關鍵,積極通過電視、廣播、宣傳車、集市咨詢、入戶宣傳等多種教育和引導形式,努力做到每家每戶都有三件“寶”,即《林養結合效益分析》、《速生豐產林管理技術要點》和《珍稀動物養殖經驗介紹》,并積極引導廣大種養群眾樹立市場意識,以促使廣大群眾從思想觀念上得到根本轉變,主動做立體經濟型林業發展模式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者。
其二,發展立體經濟型林業,因地制宜是基礎。由于地理位置、種養習慣和基礎條件等方面的不同,決定著各地發展特色產業的路子存在著特殊性和差異性。該縣群眾素有養殖貂、狐、貉的傳統優勢,為此,他們選擇了適合本地、市場前景較好的養殖品種,群眾易于接受,再加上借助了國家退耕還林以及鼓勵發展速生豐產林政策的東風,從而形成了推進特色林業發展模式的強大合力。
其三,發展立體經濟型林業,典型示范是關鍵。身邊的經驗最能說服人、鼓舞人。*縣最大的華晨養殖場發展林地生態養殖,占林地155畝,養貂、狐、貉62000只,年純收入1088萬元,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在示范戶取得成功的基礎上,該縣充分利用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為群眾樹立榜樣,廣大群眾發展立體生態養殖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使這一高效林業發展模式呈現出勃勃生機。
其四,發展立體經濟型林業,搞好服務是后盾。推行立體生態經濟型林業發展模式,不僅是市場行為,個人行為,同時也是政府行為。在推進這一模式的進程中,該縣縣委、縣政府在確定總體思路、進行宏觀布局、提供優質服務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專門印發了《*縣人民政府關于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行林養結合發展立體生態經濟型林業的通知》。通過實行出臺優惠政策、部門分片包村、信息、技術扶持、培樹典型等多種引導服務措施,從而有力地保障這一立體高效模式的順利實施,推動了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研究論文
-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