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建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03 11:16:00
導語:城市社區建設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城市社區的來由及我市工作概況
隨著全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原有的城市街道居委會在加強城市管理,服務市民生活,促進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等方面的作用已不能滿足需要。在建設現代文明城市的新形勢下,社會成員的“單位”、組織屬性逐漸減弱,大量“單位人”轉為“社會人”,社會人口流動性加劇,致使城市社會管理相對滯后。企業剝離和政府轉移出來的許多社會職能、服務職能,大部分也要由社區來承接。隨著居民與社區關系的逐步密切,推動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廣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1991年民政部提出了探索社區建設的新課題,許多城市紛紛響應。1999年,民政部在全國選擇了北京市的西城區等26個城區作為社區建設實驗區,為加強城市基層社會管理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城市社區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科學合理地劃分社區規模,是建設現代文明的前提。許多城市包括我市,借鑒國內外經驗,結合當地實際,把社區規模定位在城市基層自然形成的地域。在這個思路下,按照1000戶-2000戶的規模,對居委會的管轄范圍進行了調整,確保了基層社會管理與服務的到位。我市將原來300多個居委會,劃分為目前的165個新型社區。
社區組織建設是社區建設的核心,是實行社區居民自治的最重要部分。我市在建立和完善社區組織體系過程中,一是抓好社區黨的組織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建設,積極探索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方法,充分發揮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的參與作用,大力開展社區黨建設工作,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在社區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使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和旗幟作用日益明顯。二是加強了城市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建設,建立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社區居民委員會。居民通過社區成員代表會議,對社區內的重大事項進行討論、評議。一個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主要內容的社區居民自治體制正在逐步形成。
轉變政府職能、實現重心下移,這項工作是社區建設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在推進社區建設過程中,四個區按照“權隨事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大力轉變政府職能,將該由社區管理的職權還給社區,極大地調動了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的積極性。
我市社區建設工作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蓬勃發展的社區在為群眾解決困難的同時,又在服務中傳播了文明風尚,深受社區居民歡迎,增強了社區凝聚力。
二、從先鋒社區看社區建設的工作成效及共性問題
我是市直派駐新市區先鋒街道辦事處先鋒社區群眾工作站的一名干部,根據干部蹲點的要求,就近對先鋒社區的工作狀況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一)社區構成的三個特點:
1、地域集中。先鋒社區位于先鋒街東側,向陽路西側,東風路北側,五四路南側,占地0.157平方公里,是一個正方形地域。這是對社區規模定位在城市基層自然形成的地域后確定的居委會轄區。由于地域集中,便于管理,易于服務。
2、人口適中。先鋒社區是由樂凱、向陽、體委、區委、信用社宿舍等十個居民小區所組成。共1805戶,居民總人口3900人。
3、領導和辦事機構精干。本轄區居委會設有書記,主任各一人(目前由一人兼任),協管員2人,干事3人,駐區民警1人。社區黨支部成員5人(多是居委會人員兼任),6個黨小組,197名黨員。此外,還明確了樓院長45人,建立了工會、組代會,共青團等組織,成立了社區志愿者組織和社區衛生管理員隊伍。這些機構中,除居委會6個屬正式編制外,其他人員均為居民兼職。
(二)居委會工作條件和服務內容。
作為最基層的自治機構或管理單位,它的工作條件已基本具備。在辦公設施上,實現了“五有”:有復印機、有打印機、有空調、有電腦、有電話。辦公室面積80平方米,辦公桌椅、檔案櫥、沙發等條件基本滿足需要。各種制度健全,一站式服務廳,圖書閱覽室,警務室均正常開展工作。在服務網點和文體設施上,轄區內有樂凱醫院、食品超市以及修鎖等便民服務點。安裝了十三件健身器材,硬化地面200平方米,可容數百人參加活動。
社區已經作為一個單獨的層次實施著轄區內居民的管理和服務,而且服務的心態和質量是過去所沒有過的。比如:
1、該社區居委會根據居民年齡構成特點,把為老人服務作為重點,積極組織開展了以老年健康咨詢,棋牌書畫,讀書閱覽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活動,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社區老年服務體系。他們對社區的585名退休人員一一的進行了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一些老人耳、眼不聽使喚,丟三落四的,他們就親自到他家去給他辦理;有的不會填表就代為他填好……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率深深的感動了這些退休的老人。這為做好退休人員的其它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掌握了每位退休人員的第一手真實材料。他們還為社區200余居民無養老保險的辦理了醫療保險,解決了這些人員的后顧之憂。現在,社區組建了“中老年活動隊”,每天活動在社區,還多次參加比賽,體現了“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2、積極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無論對軍轉干部,還是“修習”者,無論是對單位還是首先對個人,都懷著對他們關愛的心情去做工作。他們的突出做法,首先是用情感化,做好穩定工作:為確保社區的和諧穩定,對社區的“”人員、軍轉干部人員用情來感化他們。他們為原“”習練者,生活困難戶張慶會捐了家具、衣物等物品,還為他辦理了最低生活保證。而后,與辦事處、610辦公室聯系,又為他聯系了本人的工作關系,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這使他感動不已,連連說:“是黨和政府解救了我,是居委會幫助了我,我要與徹底決裂,改邪歸正”。對軍轉干部們他們經常帶著慰問品去慰問,了解他們的思想情況。從政治上關心他們,從生活上照顧他們,每當他們個人有了困難,都會毫不猶豫的上前幫忙。由于他們的工作到位,所以,無論在奧運期間,還是在“兩節”“兩會”期間,均無出現上訪和鬧事的問題。他們認為:搞好穩定,促進和諧,感情上的投資也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是用心感化居民,多做好事實事:該社區的房管樓是一座40年的老樓,管道老化,堵塞嚴重,化糞池多年不清淘,造成污水外溢,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居委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與房管局聯系此事,但房管局也有一些管理制度。于是他們找了清淘化糞池的工人,收了居民328元人民幣,居委會拿出了400元人民幣,對化糞池進行了清淘,而后,他們又找到房管局,對下水管道進行了更換,解決了居民多年以來的老大難問題。居民們說:“居委會真是居民的貼心人,為居民辦實實在在的好事”。第三是用力施助,創優生活環境。處理好鄰里糾紛、家庭矛盾也是創建和諧社區的一項主要工作。他們把黨員“雙化雙類”一個黨員一面旗,模范作用在社區等活動一并進行。平均每年處理各種糾紛10余起;社區的綠化環境、清潔衛生有專人管理、清掃,做到垃圾日產日清。本社區雖然居民樓比較舊,但生活環境清潔,居民也是很滿意的。
3、大力開展扶貧濟困,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每年為了讓社區的貧困戶、低保戶過好春節和其它重大節日,他們都帶著慰問品進行走家串戶。去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后,5月13日黨支部、居委會立即發出了向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的倡議。并在各個小區門口設立了6個捐款點。黨支部委員張信生不顧自己的心臟病痛冒著炎炎的酷暑,在捐款點組織捐款;黨小組長許秋來顧不上吃飯,一直在捐款點組織捐款;崔云亭老人已70歲有余了,每天在捐款點活動……共產黨黎衛國帶頭捐了200元的特殊黨費后,黨員們紛紛向組織交來數目不等的特殊黨費共計5463元。黨員帶了頭,社區的居民熱情更高。一些低保戶、特困戶、年邁的老人……也克服困難,積極捐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區共捐款19353元,衣物、棉被等2000多件。這次獻愛心活動,黨支部起到了戰斗堡壘作用。
目前,該居委會雖然工作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保證正常運行,搞好服務卻勿庸置疑。居委會6人中有5人是黨員,書記兼主任宋榮香同志是一位經驗豐富,辦事干練的中年婦女,和居民打交道即熱心又有辦法。其他5位同志也正值富有力強,工作熱情高,工作效率高。他們的工作目標是,使社區管理更有序,服務更完善,環境更優美,治安更良好,生活更便利,人際關系更和諧,充分體現社區的服務宗旨,他們提出的口號更直接“做時代先鋒,創良好家園”。目前已參加“精品社區”爭創工作。
(三)社區上功能上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認為,先鋒社區在全市社區中,工作屬于中上游水平。盡管如此,仍有一些需要上級幫助和自己努力解決的問題。比如:工作經費少,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雖然這幾年市、區政府大幅度強加了經費,由每月幾十元增加到了800元,但由于社區公益事業欠賬較多,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還要從經費中拿出一部分經費給予補貼更使經費提襟見肘。再比如:辦公室和活動用房,按一般標準是每個社區300平米,而先鋒社區目前只有五間房,80平米。使一些必要的活動場所(如老年活動場所)無處安置。還比如:社區居委會只有6人,而承擔著大量社會事務工作,如民政方面,要管低保、征兵、殘廢退伍軍人等等,計生方面,要做群眾工作、發藥品、辦準生證、獨生子女證等等,勞動保障方面要管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醫保等等,轄區內還要管安全生產、環境衛生、美化綠化等等。此外,還有社區的黨建。這些使居委會基本上滿負荷運行。但是,還要承擔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比如,兩污分流等臨時性工作。這些工作應該辦,但需要以工作職能、工作范圍的框框明確下來,以清楚自己應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不然就是心中無底,肩上無責,處于應付狀態。此問題需上級給予界定。
三、從發展趨勢的角度對社區工作的分析與建議
通過先鋒社區的典型事例可以看出,社區建設正朝著正規化、規范化的方向邁進。但從全市社區共性的角度分析,社區需要從管理體制上加強建設。因為經過多年的探索,雖然已有一些成功的經驗,但在一些細節或方面仍需完善。
從社區組織管理體制上看:一是社區組織結構不合理。社區團體和中介性社會組織發育不足,獨立性不強。二是社區組織管理目標的設定不科學。社區組織管理的工作目標是社區發展、人的發展以及城市化、文化與教育水準的提高等,而我們的城市社區工作卻多注重社區物質與設施的建設,特別是街道經濟的發展,而使社區內人力資源的開發不夠,社區居民的自助、互助和自治不夠。三是社區組織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區內的市、區屬機關企事業單位,分別受各自條條的領導,按條條的指令行事,與街道辦事處之間的關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據,往往造成社區事務相互推托或相互扯皮。
從行政管理體制上看:一方面“單位體制”的長期運行大大影響了社區的權威性。相當一部分單位的干部僅僅從行政級別的角度,來理解本單位與所屬社區的關系,只要自己單位的行政級別不低于社區,就不愿承擔社區布置的社會性工作,就不愿服從協調和監督。另一方面社區權力、職能很不明確。過去,市民生活上的問題主要由單位的相關部門解決。現在情況不同了,過去“條”上的許多職能轉到“塊”上,因而市民的許多問題由街道、社區來處理。因此,也就出現了“街道社區是個筐,什么問題都往里裝”的現象。
從社會管理機制上看:老小區缺乏物業管理。老的居民小區大多數情況為區間路破損嚴重,雨污水和自來水管線以及電、氣、通訊等市政基礎設施嚴重老化,娛樂休閑等配套設施不齊全,缺乏專業的治安隊伍,治安案件時有發生。
這些說明,社區建設還需從體制上予以完善。如何完善?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明晰社會組織結構功能。應將“街道”行政區與社區區分開來,將行政管理事務與社會管理事務區分開來,使行政力量與社會力量平衡發展。要發展各種社區組織的社會性功能。一是議事、決策型組織。這類組織的功能在于調動社區內的各種社會資源,統一規劃社區發展與社區服務的方向、內容、資金和行動,協調其他各組織的關系,作出決議并監督規劃實施情況。二是咨詢、智囊型組織。如社區事務評議會、社區事務咨詢協調委員會等。它們由社區知名人士、權威代表和一些關注社區事務的群眾代表組成,對社區進行輿論監督和咨詢服務。三是有償服務型組織。包括物業公司、修理服務公司、求助中心等。它們主要是為了承擔政府職能轉移出來的有償服務,發揮管理、服務與中心作用。以上這些組織,可由社區決策型組織統一協調管理,其他各組織處于平等地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2、實現社區黨的建設屬地化。建立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非國有單位在職職工、離退休干部和相關事業單位退休干部的黨員關系,應當逐步向主區轉移,強化自我監督,聘請非黨員居民擔任社區黨風監督員,請他們對社區黨員行為、黨風狀況進行監督評議,以提升黨員素質,密切黨群關系,為社區建設塑造良好的氛圍。
3、健全社區組織管理法律制度。通過法規和規章,賦予社區各類工作委員會或執行機構以一定的權力。如在社區的治安、衛生、公共設施保護等方面,必須使用相應的職能機構能行使管理、檢查、監督、處罰等權力,使社區組織能有效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4、大力發展社會中介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中介組織成為政府和社區的有利助手,彌補了管理上的某些薄弱環節,防止了政府職能轉變后出現的“真空地帶”,成了政府轉變職能的載體。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中介組織。
5、對服務項目實行政策優惠。對符合條件的社區服務項目,按照有關加強社區建設的文件精神,在財稅、用地、用房、收費標準等方面進一步給予扶持和照顧;鼓勵社會團體、經濟組織和個人興辦社區服務業;支持條件成熟的地方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社區服務業;對借社區服務名義開辦的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區服務掛靠項目和實體,加強管理,禁止濫用社區服務優惠政策。
6、調動社會資源支持社區發展。建立社區建設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增加對社區服務業的投入;推動中心城區與相鄰郊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設施的資源共享,用好現有社會存量資產;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的轉換,開展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為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鼓勵和推動優良衛生資源向社區配置,構建出政府領導、街道負責、各方配合、衛生部門實施行業管理的社區健康服務促進體系。
- 上一篇:鎮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 下一篇:縣社區建設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