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濟發展趨勢調查研究報告
時間:2022-07-08 10:59:00
導語:浙江經濟發展趨勢調查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國際經濟環境分析
與2009年世界經濟起伏不定不同,2010年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下降,發展將相對平穩。對2010年來說,世界經濟將呈現一個恢復性增長,在國際經濟關系與世界經濟格局調整中,經濟將保持平穩回升態勢。由于短期內難以出現重大技術突破,難以推動以新能源產業為代表的低碳經濟迅速發展。因此,很難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將為緩慢回升至2%左右,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依然疲軟,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拉動效應會有所弱化,經濟增長更多的來自擴大內需的推動,新興經濟體預計會增長6%左右。
2010年作為全球最終消費者的美國,將會努力擴大國內投資,努力降低失業率,同時積極擴大出口,以“平衡增長”幌子限制進口增長,從而減少貿易赤字。由此引發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與國際貿易紛爭將會在短期內對世界經濟復蘇產生負面影響。
2010年世界經濟平穩回升,國際市場上對能源和礦產需求穩定。但是全球性刺激政策可能引發2010年全球物價上漲。正是基于這種憂慮,各國政府正在考慮如何實施金融刺激的退出政策。對經濟復蘇與通貨膨脹預期的權衡,是影響2010年全球宏觀經濟政策變動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2010年相對平穩的國際經濟環境使中國以及浙江經濟發展的外在不確定性相對弱化,浙江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外需帶動特征,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市場需求回升,將會對浙江產品出口、出口經濟回升和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
(二)國內經濟環境分析
由于國際市場需求疲軟以及中國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擴大內需尤其是最終消費是保持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必由之路。中國經濟增長由外需拉動到內需驅動的轉變,是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態勢。
2010年中央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仍將延續2009年所確定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針。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和側重點目標將會有所不同。
1、積極的財政政策
2010年我國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央政府所確定的四萬億元投資計劃2010年需要進一步落實。2010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將更偏重于對社會事業、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的扶持力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與社會和諧發展。
2、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2010年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基調不會改變,但是貨幣政策實施的力度和側重點將有較大調整。
2010年購房優惠信貸政策會作相應調整,住房貸款規模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時,隨著經濟回暖,實體經濟對資金的吸納能力增強,金融機構將會相應地增加對企業的貸款。并且加大對技術創新、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信貸扶持力度??刂瓶偭?,優化結構,提高效率,將是2010年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
3、優化的產業政策
調結構成為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主題。2010年結構調整的重點,一是根據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要求,加強重點產業的建設,形成新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體系。二是依據加快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的要求,加強新興產業培育,尤其是加快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的發展。同時,壓縮過剩產能,淘汰落后企業,提高服務業與高端制造業的比重,優化產業結構。此外,加強技術創新,提高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節能環保水平,增強經濟競爭力。
總體上,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將得到較明顯的改善,經濟增長水平會高于2009年,GPD增長水平將達到8.5-9.5%,CPI控制在3%左右。
(三)2010年浙江經濟走勢預測
1.消費需求將平穩增長
預計2010年浙江消費需求將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國家擴大消費政策仍將對消費增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初步預測,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4%左右,與上年基本持平。
2.投資需求將穩定增長
2010年,經濟刺激政策不會迅速退出,企業家信心將會進一步增強,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的勢頭是可以預期的。預計2010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水平,將保持在14%左右。
3.出口貿易將止跌回升
考慮到世界經濟的變化趨勢,預計2010年浙江出口貿易將增長10~15%,進口增長將略高于出口增長,凈出口增長率在5%以上。出口順差將止跌并略有回升,增幅將在5~10%,低于出口增速。
4、全省GDP增速將在10%左右
根據我們對浙江經濟增長與消費、投資和凈出口的預測模型,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10年全省GDP的預測值為26000億元。因此,2010年GDP的名義增長率將達到13%的水平。
同時2010年物價水平將見底回升,預計全年約在3%左右。扣除物價因素,2010年浙江GDP實際增長率將在10%左右。
(一)轉型升級具備良好的基礎
(1)從三次產業結構的演變看,浙江產業結構轉型開始進入戰略關鍵期。2008年,浙江開始突破6000美元階段,三次產業結構轉型正進入迅速調整階段。2009年浙江第三產業高速發展,在GDP中的比重有很大提高。
(2)工業內部結構變動呈復雜化。一是輕重工業比例出現穩滯。2004年,浙江重工業產值比重(54%)首次超過輕工業,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重工業比值回落至58%。2009年上半年,輕工業增長速度仍超過重工業,但下半年重工業回升速度加快。二是制造業內部行業結構出現逆轉。。三是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迅速發展;四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一些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在服務業結構上,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領先快跑。但金融業、房地產業等虛擬經濟的過快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需要引起關注。
(3)外部因素客觀上延緩了產業轉型進程。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浙江經濟沖擊較大,但也是浙江轉型的良好機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危機導致海外市場需求總量減少的同時,在需求結構上影響浙江出口商品結構,進而影響到浙江產業結構的轉型。二是在“保增長、保穩定”的思想下,國家宏觀政策尤其是大規模的投資刺激政策,以及各級政府的救助企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轉型升級的速度和進程。
(4)企業轉型多樣化:國有經濟轉型相對滯緩。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客觀上促進國內資源配置進一步向國有經濟集中,而且仍然是在固化原有的產業結構;外資經濟主動轉型,為應對危機沖擊與市場結構變動,外資經濟普遍加快產業重組轉型進程;民營經濟轉型慢中有快。2009年浙江傳統行業生產下滑快,但反彈也快,而結構提升則明顯放緩。但部分民營大中型企業抓住產業政策機遇,加大研發投入,主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軍,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加快浙江經濟轉型升級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期末年,又是“十二五”規劃的謀劃年。浙江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從而開創“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二)轉型升級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1、國際轉型的外部推動
從國際看,以低碳經濟和新能源為代表的產業革命,國際結構調整與經濟轉型對浙江產生了帶動效應。
2、國內轉型的內部推動
首先是國家宏觀政策上的微調,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其次,隨著國內經濟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帶來社會需求結構的戰略性變化,這些將持續影響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率,影響轉型進程。再者,我國開始向消費驅動的模式轉型,并逐步構建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這將成為浙江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
3、消費轉型的積極帶動
我國消費結構、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未來我國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增長是必然趨勢和轉型之路。消費模式的轉型,通過消費結構帶動影響產業結構,將成為浙江轉型的重要拉力。
(三)轉型升級需要處理好五大關系
2010年浙江將全面推進“創新強省”戰略,抓住產業結構升級與產業組織優化兩條主軸,以建設“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為載體,以創新為動力,促進浙江經濟轉型升級。
1、增長與轉型的關系:以轉型促增長
以轉型推進傳統型粗放式增長方式的改變;以轉型推進產業轉移背景下的結構調整。浙江在全國各省區中率先進入工業化發達階段后,經濟增長速度趨于下滑是轉型發展期的必然。未來浙江經濟要更加重視增長質量而非增長速度。
2、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關系:調二進三
加快轉型發展,將使浙江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逐步放慢,而第三產業的增長則明顯加快;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的互動發展和共同提升;制造業的發展重在調整優化,通過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的調整,實現產業的“以低換高”和“以新換舊”;從“提高三產自身的效益”與“三產對二次的帶動效益”兩方面著力,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3、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推陳出新
通過規劃與產業政策引導,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大力引導企業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更要重視產業內的技術創新與產品結構調整。
4、大企業與小企業的關系:強大扶小、以大帶小
協調產業組織關系,“強大扶小”,推進企業做大做強,扶持中小企業;優化產業組織結構,“以大帶小”;技術創新政策推動“以小成大”;制度環境建設推進“大小創新集群”。
5、內需與外需的關系:內外共進
利用世界經濟復蘇,力保出口穩定增長。重視國內市場開拓,利用擴大內需政策來促進浙貨的輸出;大力培育農村市場,啟動農村的內需。
- 上一篇:學生創先爭優動員會發言稿
- 下一篇:學校校長創先爭優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