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分析研究報告
時間:2022-08-03 05:14:00
導語: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分析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是一個社會經濟過程,除了受技術因素的制約外,制度環境也是決定創新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創新過程中,無論是創新資源的獲取、整合和創新動力的提供,還是創新機制的運轉和創新功能的發揮,都離不開制度環境體系的支撐。影響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行為的主要因素包括四個方面:創新動力、創新風險、創新能力、創新融資,它們影響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意愿,決定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行為。制度設計能否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欲望,是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行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一、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一)動力機制不完善,企業不想創新
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創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人又不能很快得到相應回報,創新必然影響企業的即期利潤,因此,創新的投入產出方式導致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其次,資本實力、技術實力雄厚和創新能力很強的民營企業很少,大多數民營企業的優勢仍停留在勞動力和資源使用的低成本上,在創新中存在規模、技術、資金管理方面的制約,企業自主創新較高的機會成本也弱化了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第三,民營企業靠機會、靠公關、靠利用廉價勞動力可以獲得較高利潤,企業投機心理較強,對自主創新的必要性認識不夠。
(二)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企業不敢創新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面臨很大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技術流失風險,民營企業缺乏創新管理的基本經驗,無力應對創新的巨大風險,普遍存在“創新恐懼癥”。另外,民營企業的產權結構過于集中也不利于分散創新風險。合伙制和承擔無限責任的民營企業,一旦創新失敗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有時甚至傾家蕩產。此外,我國支持創新的相關政策與制度仍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不佳,與自主創新相比,模仿反而成本低、效益好。
(三)創新人才缺乏,研發能力有限,企業不會創新
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僅靠自身的力量太過薄弱,而企業間及產學研的經常性合作機制尚未建立或完善,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能通過在“干中學”的學習機制和產學研合作機制得到提升。民營企業創新人才缺乏,研發隊伍不穩定,嚴重影響企業創新的連續性。創新人員缺乏的直接后果就是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有心無力”,技術研發能力差和技術成果產業化乏力。因此,人才是制約民企自主創新的首要因素。
(四)金融體制不配套,融資困難,企業不能創新
民營企業創新的兩個最重要環節就是技術研發和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而這兩個環節都需要資金的高投入,大多數民營企業在創新中都會遭遇融資瓶頸。當前,政府科技投入體制還傾向于將資金投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很少投入企業,而投人民營企業的則更少。我國民營高技術企業也很難通過外源融資渠道獲得融資,由于民營企業資信差、尋保難、抵押難,從銀行獲取貸款相當困難。因此,民營企業創新只能嚴重依賴內源融資。此外,我國高技術企業從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的機會很小,阻礙了企業的創新。
二、推進我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戰略構想
實施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戰略,必須依靠制度創新。要通過利益補償機制,解決民營企業的創新動力問題;通過風險分擔機制,分擔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風險,降低創新成本;通過建立合作機制,提升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通過重構金融體制,解決民營企業創新融資難問題。
(一)建立利益補償機制,使民企愿意創新
民企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需要政府完善促進自主創新的財政、稅收、科技開發及政府采購政策,注重其可操作性和有效實施,對企業自主創新進行利益補償,讓其有利可圖。
首先,加大各級財政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支持強度;其次,研究現行稅制中阻礙技術創新的問題,改革不利于創新的稅收制度;第三,建立中小企業科技開發準備金對中小企業創新予以扶持;第四,完善政府采購配套措施和強化政府采購政策的執行力,引導政府采購向民營企業高技術產品傾斜。
(二)完善風險分擔機制,讓企業敢于創新
首先,建立風險投資的母基金,推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大發展;其次,加大對中小民營企業的創業扶持,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第三,切實保護自主知識產權,使創新者的利益不受侵害;第四,營造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支持冒險、鼓勵冒險。
(三)健全創新合作機制,讓企業善于創新
合作創新是當前企業基于降低風險和縮減成本的重要戰略,也是企業獲取外部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合作創新,廣泛建立企業間及產學研緊密的合作創新機制。在企業間建立大企業和上下游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機制,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問的創新聯動機制;在產學研合作上,建立由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負責研究開發,由企業來負責生產和市場銷售的創新模式。
首先,推進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戰略技術聯盟,讓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在創新合作中優勢互補;其次,推進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產學研合作,使企業獲得扶持的創新能力;第三,完善為合作創新服務的專業化服務體系。
(四)重構金融體制,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
科技型企業從初創到成熟的過程,會經歷不同階段,在每一個發展階段,企業的規模、贏利能力、發展目標、技術創新活躍程度、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企業的資金強度、資金籌措能力等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適用不同的融資策略,需要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提供融資策略,需要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提供融資支持。因此,應當以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解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融資的遠期目標,推進創業板的開設,為風險投資提供退資通道,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同時,加大金融政策的扶持,推動民營企業在間接融資和政策性融資上有所突破。公務員之家:
首先,將中小企業板逐步改造為創業板,拓寬高技術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其次,繼續推行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和完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構建支持自主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五)設立中小企業銀行,解決融資難題
許多市場經濟國家都有專門面向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它們運行模式各不相同,在融資的運營機制、業務的開展等方面都值得借鑒。另外,要完善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制度,讓無形資產也能作為財產抵押,建立高效的貸款抵押管理體制,解決高新技術產業化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
總之,要讓民企愿意創新、敢于創新、有人力創新、有財力創新,必須在國家政策層面上加強扶持和引導,通過利益補償、風險分擔、研發聯盟、融資擔保,推動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時,通過高技術產業集群建設,積極營造民企區域創新的良好環境,對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進行分類指導,促進區域創新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的互動.全方位提升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 上一篇:民營集團人才資源創新論文
- 下一篇:致全市廣大市民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