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障制度問題調查研究報告

時間:2022-08-06 04:19:00

導語:養老保障制度問題調查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老保障制度問題調查研究報告

隨著我國當前人口迅速老齡化的現實,我國社會保障事業與老齡事業所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公民養老保障條件的差異懸殊,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相距甚遠。當前建立普惠化、均等化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當務之急。

老齡化問題凸現,公民養老保障條件差異懸殊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日益發展,老齡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課題。自1999年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5989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2%(將近1/8),比提高約0.44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天津、江蘇、北京、浙江、重慶、遼寧、山東、四川、湖南和安徽等11個省市老齡化水平超過全國平均值。今后,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以年均800萬人的規模遞增。,隨著新中國的同齡人步入老年,中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齡老人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趨勢日益突出。全國老齡辦的調查統計表明,城市“空巢”家庭已達49.7%,農村“空巢”類家庭達到了48.9%。無論城鄉,“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生活狀況十分令人擔憂。“十一五”期間,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續增長,到2010年將達到1.74億,約占總人口的12.78%,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將達到2132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2.25%。與“十五”時期相比,老年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與此同時,中國的老齡工作仍存在大量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從全國來看,當前的養老保障體系只覆蓋了很小的范圍,據統計,70%以上公民未在養老保障制度的覆蓋之下,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

全國與地方養老保險金制度設計中,不同類型人員享有的養老資金標準(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農民基本養老保險金標準以及非就業人員享受的養老資金標準)之間差距懸殊。尤其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因與在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增長直接掛鉤,以較高速度持續增長,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卻缺乏合理增長機制,導致兩者差距日益增大。另外,由于當前國家養老保障制度只考慮各種就業人員,導致非就業人員與就業人員的養老保障也完全處于不平等狀態。

整體上看,當前養老保障制度設計與實施中存在的差異懸殊的普遍現象,折射出我國老年人在養老待遇方面因身份不同而出現的嚴重不平等性,這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極不相稱。

建立系統的普惠化、均等化的基本養老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和諧

養老問題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建立一個科學的、切實有效的社會系統工程體系,確保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實現,是目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戰略任務。

在社會系統中,任何主體(無論是個人、家庭、組織、社會、國家還是人類)客觀上都具有“安全與發展”雙層目標架構,所以,無論是老年人生活還是老齡事業及老齡公共服務,也都具有“安全與發展”雙層目標架構。

在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經濟實力能夠承擔普惠化與均等化的基本老年保障(老年生存保障)的社會主義國家,如果在其公民進入人生的老年直至離開這個世界前,還不能公平地享受到普惠化、均等化的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他們的基本人權的享有將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解決基本老年保障的普惠化、均等化,能夠促進社會的穩定和和諧,并使我國不穩定的出口依賴型(外需拉動型)經濟系統,向穩定的內需拉動型經濟系統轉化。

因此,我個人認為,中央應當盡快將普惠化、均等化的基本養老保障措施,作為剛性指標列入各級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績效指標之一;應當在普惠化、均等化的社會保障系統工程體制下,通過建設國家級社會保障系統工程的信息技術支持平臺,實現全體公民社會保障信息的共享,使跨地域自由流動的任何公民(包括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都可以方便地使用居民身份證或公民卡實現社會保障(包括養老保障)“一卡通”;應當建立可持續(如定期)進行數據更新的國家老齡系統工程模型,使重大老齡問題的預測、決策、管理做到“胸中有數”。為此,在設計和實施老齡系統工程以及社會保障系統工程中,各級決策者應當澄清以下幾點認識:

(1)盡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障普惠化、均等化,不是指當前就要實現所有養老保障內容的普惠化、均等化,而是指事關老年人起碼的生存安全(“低端安全”)的那部分養老保障。老年人需求的多樣性,要求老齡事業與老齡公共服務的多樣性。政府與市場在養老產品(包括資金與服務等)供給上,有不同的側重,應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養老保障體系。

(2)認識和解決老齡問題,不但要算貨幣賬(易衡量價值、有限價值),更要算貨幣不可衡量的超貨幣帳(難以衡量價值、不可衡量價值乃至無限價值)。

(3)在老齡系統工程框架下,養老保障包括資金保障與非資金保障。資金保障,是以資金貨幣形式提供給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如養老保險金、老年津貼等;非資金保障,是以非資金非貨幣形式提供給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如老年公共服務設施、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定期為老年人體檢、老年公寓等。非資金保障有些是直接提供的,有些是從資金保障轉化過來的。

(4)徹底擴大基本養老保障的覆蓋面,不僅覆蓋所有就業者,也要覆蓋所有非就業者,以及作為雇主的公民。

(5)基本養老保障的普惠化、均等化應當盡快上升為剛性的、強制性的法律規范,而不應當僅僅在政策層面。

(6)基本養老保險是基本養老保障的物質基礎,而不是基本養老保障的全部內容。盡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障普惠化、均等化,首先要求盡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障的物質基礎——基本養老資金(包括保險金及其它資金如老年津貼)全國統籌。公務員之家:

(7)我國目前實施的政策,到2010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超過2.23億。這是在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具有城鄉差異的逐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的政策,而非基本養老領域的普惠化、均等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