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與家庭之間的關系調查研究報告

時間:2022-02-11 09:23:00

導語:婦女與家庭之間的關系調查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女與家庭之間的關系調查研究報告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的穩定和積極功能的充分發揮,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首先應從營造和諧家庭開始。在當前社會主流家庭中,婦女扮演著“家庭護士”、“心理醫生”和“營養師”等不同角色,為家人、家庭、社會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因此,了解當前婦女和每個家庭的主流意識情緒和主要述求,對于創建和諧家庭、構建和諧社會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現狀分析

2010年下半年,撫順市婦聯通過向各類家庭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各級婦聯干部和婦女代表專題座談會、深入鄉村、社區和家庭實地調研等方式,對撫順市婦女和家庭在當前社會形勢下的生活情況、思想狀態和主要需求進行了調研。通過對調研結果統一匯總分析得出,撫順市當前婦女和家庭情緒總體上呈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主要態勢,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文明發展“小家庭”,積極關注社會“大家庭”。家庭內部氛圍和諧,家庭成員能夠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發展,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家庭美德不斷被發揚光大。并且逐步跳出了小家庭的圈子,通過電視、報紙、廣播、交流、網絡等渠道了解國家大事,積極關注國家與社會發展與變化對自身生活的作用和影響,能夠理性、客觀的看待改革開放以來的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問題,為國家分難、為黨解憂的意識不斷增強,如去年的洪水災害中,很多婦女和家庭自覺投身于抗洪救災的行動中,把愛心與責任感,轉變成為每一個個體的的實際行動。

二是扎實肯干求發展,關愛社會同進步。廣大婦女和家庭都能發揮東北人特有的敢想、敢學、敢闖的勁頭和不服輸的精神積極參與到社會市場經濟的實踐中。涌現了一大批創業女性和致富典型家庭。并用自身講誠信、能吃苦的精神吸引了更多的外地人來撫投資,有力推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更多的家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積極投身于環保與公益事業。在調研走訪中,有80%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為環保和公益是“所有人”的事情,絕大多數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堅持做到節水、植樹、用布袋子購物、多用肥皂等環保行為。愿意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人數比例占到85%以上。說明多數女性和家庭的社會公益意識與社會責任心普遍增強。

三是兩性平等受尊重,自立自強樹新風。在調研中了解到,當前社會和家庭中,95%的人群認為兩性平等是社會的需要,認為女性更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73%的調查對象認為當前家庭內部男女基本平等,男女平等已經成為主流形態,42%的人認為社會就業等各方面已經實現男女平等。調查發現,87%以上的女性認為必須通過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需要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并希望婦聯、工會等社會團體多提供一些技能、信息方面的培訓,幫助更多的女性就業、創業,實現自身價值。

四是家庭教育受重視,思想信仰更健康。在調研結果中,子女教育關注率在70%以上,家庭收入的花費中為子女花費平均占60%左右,其中農村家庭對子女成才的希望要高于城市,農村家庭中近75%的女性認為“子女成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部分農村家庭存在借錢供孩子讀書的情況。城市90%以上的家庭和婦女無宗教信仰,農村90%以上的家庭宗教信仰積極向上。調研中,多數人認為認真學習文化、技能知識是上進的主要途徑,個人成就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寄希望于“神靈”現象明顯減少,不被社會認可。

由以上可以看出當前撫順市婦女和家庭都呈現出積極發展、穩步前進的良好態勢,解放思想,彰顯個性,求真、愛美、向善、創富成為廣大家庭和婦女的一直愿望,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存在問題

由于當前處于社會轉型期,人們的價值觀、利益觀也日趨多元化,折射在每個家庭上就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而婦女作為維持家庭穩定的核心成員,本身就面臨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再加上社會多元思想的沖擊,也表現出一些焦慮、迷茫的心態。

一是婚姻難以發揮原有牢固紐帶作用。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離婚現象越來越普遍,離婚率節節攀升,訴訟到法院的離婚案件也呈整體上升趨勢,婚姻已很難發揮以往堅固的紐帶作用,婦女對家庭的穩定性充滿了擔憂,尤其是留守婦女中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其中,8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群體,閃電式結婚離婚、隨結隨離等“閃婚”型離婚案件明顯增多,留下離婚后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諸多問題,影響社會的和諧進步。

二是家庭暴力問題不容忽視。2010年全市婦聯共受理499件案件,反映婚姻家庭類的案件167件,占受理案件的33.5%;其中反映家庭暴力的案件36件,占婚姻家庭類的案件21.6%,占全部受理案件的7.2%。在接待的家庭暴力案件中,施暴者多為男性,受害者多為女性、老人、兒童,以夫妻間暴力為主。其中男方低學歷、個體從業人員、農民占比例較大。

三是婦女身心健康值得關注。不少家庭主婦反應自己就像一只旋轉的陀螺,每天為家庭忙個不停,沒有休閑,沒有娛樂,甚至坐下來喝杯茶的時間都沒有,卻得不到家庭成員應有的尊重。身體健康更是容易被忽視,許多婦女換上婦科病礙于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不能及時就診,以致延誤病情。以上現象在農村婦女中更為突出。

四是女性就業中依然存在性別歧視。在對“目前女性就業現狀”的認識上,65%以上的女性認為不容易,尤其是女大學生就業面臨更大的問題,用人單位的“隱形性別歧視”是困擾她們的一個普遍問題,無形中失去了許多公平競爭的機會。

五是家庭宗教信仰問題值得重視。調查顯示,近10%的農村婦女有宗教信仰,其中國60歲以上的較多,40歲以下的較少;從文化結構看,小學、文盲較多,高中以上者較少;從城鄉分布看,農村家庭多,城市家庭少。由于民間信仰沒有系統的規范和行為準則,不受教義教規和相應團體組織的約束,同時政府沒有相應的政策措施,形成管理上的盲區,滋生了濃烈迷信色彩,一些不法分子借機斂財,不但蒙騙了群眾,甚至導致病人延誤最佳救治時間,身心健康受損。

由此可見,當前社會婦女和家庭還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勢必阻礙和諧社會的發展進程。

三對策及建議

要解決以上問題,就要充分發揮家庭和社區這一婦聯工作的傳統領域的優勢,聯合各相關部門,開展以和諧家庭為統領的各種特色家庭的創建活動。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以特色活動吸引人,以真情關懷感化人。

一是強化正面引導,加強思想教育。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引導婦女弘揚傳統美德,倡導文明新風,加大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廣大家庭成員特別是婦女的思想道德素質,夯實婦女思想道德基礎。同時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擴大“和諧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各種各類型家庭和“女創業能手”、“好媳婦好婆婆”等優秀婦女典型的表彰規模,使廣大家庭和婦女學有榜樣,見賢思齊。

二是注重人文關懷,加大維權力度。加大源頭參與的力度,多個部門通力合作,共同為女性的政治參與、平等就業創造條件。同時加大社會關愛、扶持力度,切實保障婦女兒童的權益,探尋更多遏制家庭暴力的良策,鼓勵婦女、兒童樹立自立自強意識和自撫順保護的法律意識,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將家暴列入基層司法系統日常工作范疇進行調解和處置。

三是創新工作機制,扎實開展活動。把家庭文明工程納入到整個精神文明建設體系中去,全面策劃,整體安排。在宣傳教育形式內容上有所創新。既要根據群眾的需求和喜好,使群眾能夠勇于參與,樂于接受,同時又要對群眾進行有效引導,根據時代的需求,賦予傳統的品牌和活動新的內容。同時充分發揮各地婦女學校、家長學校的網絡優勢,將家庭的思想教育內容作為常規性的工作納入其中,充分運用高科技成果,推動各種文化傳播方式的互相融合,廣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思想工作。

四是建立咨詢輔導中心,暢通情緒疏導渠道。通過志愿者招募的形式招募律師、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等特長人群,在社區(村)成立“家庭咨詢疏導中心”或者“知心大姐溝通室”,為更大多的婦女兒童提供咨詢、維權、指導等方面的服務,暢通婦女和其他家庭成員情緒疏導渠道,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