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繼續發展工業強縣之路的實施報告
時間:2022-04-03 05:09:00
導語:關于繼續發展工業強縣之路的實施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發展既是難題,又是第一要務。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的發展,出臺各種政策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幫助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拓寬工業發展路子、增強縣域經濟活力,縣緊扣“堅持科學發展,加快富民強縣”的主題,專題研究如何破解發展難題,吹響了“工業強縣”的偉大號角,全縣上下掀起了大力發展工業的熱潮。那么今后的工作中心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縣”之路,精心做好“工業強縣”這篇文章。
一、立足縣情,全面推進工業強縣。
尊重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我們務必要以科學視角、開放眼光、戰略思維、求實態度對縣情進行再認識、再把握。
1、依托現有工業基礎,積極擴大工業規模。
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全意義的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改革開發三十年來,工業雖有長足發展,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產業體系,工業基礎比較扎實,但工業規模急需擴大,企業競爭力有待增強,加上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城鄉差別大,縣域經濟總量小,這樣的縣情決定了加快發展是當務之急、民心所向,而要加快發展必須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壯大工業經濟實力。實施工業強縣要求我們立足縣情、實事求是、審時度勢,找準發展突破口,要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大力發展優勢工業產業,努力擴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2、充分發揮三大優勢,構筑良好發展環境。
(1)資源優勢。一是礦產資源豐富。全縣現已探明礦藏20余種,其中:重晶石礦儲量達2.8億噸,是全國特大型的礦床之一,享有“中國鋇都”之美譽;鉀長石礦儲量達9億噸,是全國最大的鉀長石礦床。目前,境內的礦產品加工企業已有近10家,其中以重晶石加工為主的企業有青島紅星()精細化學有限公司、山東新泰市萬河化工有限公司創建的魯湘鋇業有限公司較上規模。三是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7.8%,木材加工業發展潛力巨大。生物醫藥除盛產天麻、杜仲、吳茱萸等名貴中藥材外,紅豆杉、右旋龍腦樟等名貴樹種呈群落分布,為“國寶”級森林資源。三是電力資源充足。是全國100個首批電氣化縣之一。水能資源豐富,目前在平溪河、舞水河段已建成電站13座,總裝機容量1.8萬千瓦,在建私營電站10座,裝機房量1.68萬千瓦,供電量從2001年9900萬kwh,增加到2006的1.93億kwh。實現了與貴州銅仁電網并網運行,目前銅仁電網供電占總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引進了貴州凱里電網供應,目前已完成從貴州青溪至涼傘鎮,最后到酒店塘工業園的35千伏線路,建成了酒店塘變電站,為工業園提供了強大的電力資源;完成了與湖南省市大電網聯網。電力供應體系初步形成。同時,電力價格較懷化其它縣具有明顯優勢,較接邊地區貴州玉屏工業鎮大龍相對便宜。四是勞動力資源充足。據統計,全縣農村剩余勞動力達到了8萬多人。同時,近年來通過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這些勞動力的素質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勞動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很好地滿足粗放型工業向集約型工業發展過度初期對勞動力的需求。
(2)交通優勢。區位交通獨特,三面環黔,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稱,既是湖南和懷化的“西大門”,又是湘黔邊界重要的商道和物資集散地,同時也是貴州西部開發的大后方,具有承東啟西的獨特區位。湘黔株六復線鐵路、320國道和滬昆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加上即將啟動的貴州松(桃)從(江)高速公路將穿越腹地,將成為全國少之又少的縣境內有“十字型”高速公路交叉的縣城,省道、縣道、鄉道橫通縱接。縣城距貴州銅仁大興機場80公里,距本省芷江機場僅40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區位獨特,有利于工業招商引資。
(3)政策優勢。2007年成功入列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執行地區。今年“比照”政策有望從實質上得到落實,長期制約我們與貴州周邊發展政策不對等的問題可從根本上得到破解。另一方面,國家產業政策宏觀調控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實施、湘西地區開發的縱深推進、中部崛起的實質啟動,特別是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的正式啟動,為我們夯實基礎,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3、培育產業集群,壯大支柱經濟。
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社會化大生產的組織模式,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經濟現象,培育產業集群,發揮集群效應,推動生產要素在產業、區域間的流動、重組、融合,提高社會經濟有限資源的綜合效益,增強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綜合經濟實力,是推進工業強縣的必然選擇。產業集群的本質是一種生產組織方式,它通過產業與區域的有機結合,導致該產業在該地區的發展獲得較高的生產率,從而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工業園區便是產業集群的一種常見的發展模式。通過立足豐富的資源,發揮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依托良好的政策支持,在酒店塘工業園、前鋒工業園、柏樹林食品工業區以及面上的零散企業四大板塊的基礎上,可以大力發展資源型產業集群。
(1)構建食品工業園區,壯大食品產業集群。農畜產品豐富,特色鮮明,湘西黃牛等優良畜產品產量較大,是“中國湘西黃牛之鄉”,享譽周邊省市。近年來,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各項優惠政策的扶持,逐漸形成了以嘉信、老蔡等為代表的牛肉加工企業,以振興米業等為代表的大米加工企業。隨著“工業強縣”戰略的實施,加快經濟發展40條的出臺,為這些食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全縣湘西黃牛常年存欄量10.4萬頭,牛肉加工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由于沒有一個科學而統一的規劃,生產較為零亂,發展受到阻礙。嘉信、老蔡、小肥牛等企業都有做大做強的要求,在選址、整體規劃上要馬上幫助他們,集中發展,減少成本,形成產業小區。在發展食品工業的同時,堅持以工哺農,要依托縣內大量的農副產品資源,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最終實現以工帶農。在這方面,的牛肉加工、龍腦樟加工等工業企業走出來很好的路子。特別是牛肉加工工業,以老蔡肉牛食品有限公司、嘉信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了整個肉牛加工業的發展。目前全縣肉牛加工已發展到10余家,帶動了全縣10萬多農民養牛致富。今后要大力發展肉制品加工業和飼料工業,努力實現“種苗——飼料——獸藥——養殖——屠宰——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體系。范文目錄網
(2)構建化工工業園區,打造化工產業集群。礦產資源豐富,其中以重晶石礦、鉀長石礦著名。目前形成了以青島紅星公司,秦箭公司為代表的礦產品加工,實現硫酸鋇、硝酸鋇、機械填充料三個系列開發的全國鋇鹽高新技術開發基地;以湖南安圣公司為代表,實現年產600萬只高容量密閉型免維護鉛酸動力蓄電池項目一期300萬只生產線建成達產的中國動力蓄電池開發基地。目前,酒店塘工業園區總面積已達3平方公里,除原有11家企業外,新引進的山東新泰萬河公司年產8萬噸硝酸鋇加工項目已完成選址并進入項目申報環節。鉛鋅精深加工項目的引進工作正有序開展。加上今年“滬洽周”期間成功簽約引進鉻鐵生產線、電解鋅等重大項目,化工產業集群已初具雛形。以后要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形成集開采、洗選、冶煉、電解為一體的化工產業集群,同時加強廢物回收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保護好生態環境。
(3)構建木材加工園區,打造木材產業集群。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67.8%。境內有櫸木、紅豆杉、南方紅豆杉、花櫚木、檀木等用材林。木材加工業的發展潛力巨大。人造板、衛生筷子、木制工藝品、裝飾材料、玩具和健身器材等木制產品的市場巨大。壯大木材加工業顯得十分必要。一是加大工業原料林建設力度,加強林業資源保障。二是建設園區,搭建平臺。要規劃建設好木材加工園區,配套完善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將全縣經營效益較好的木材加工企業進行整合入駐,為規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外出參觀,典型帶動。組織干部群眾到外參觀學習木材加工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大力宣傳木材加工的生產效益,提高群眾發展木材經營的積極性。四是優化環境,集中管理。對進入基地生產經營的木材加工戶,從資金、設施配套、土地使用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4)構建生物醫藥園區,打造醫藥產業集群。生物制藥(又稱bt產業)正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支柱產業,成為新世紀最有發展前途、最具生命力的支柱產業之一。藥材資源豐富。龍腦樟、天麻、杜仲、厚樸、黃柏、吳茱萸等珍貴藥材近百種。特別是中藥材右旋龍腦樟呈群落分布,是我國除臺灣以外僅有的右旋龍腦樟種源地。中藥材加工業發展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目前的醫藥產業有以湖南巨能公司為代表的生物制藥。隨著工業強縣戰略的不斷推進,醫藥產業發展將迎來春天。筆者認為,要按照“構筑政策環境、立足特色資源、強化技術創新、擴大產業規模、注重品牌效應”的基本思路來發展的醫藥產業。生物醫藥屬于高科技產業,特別要注重技術創新,引導企業逐步建立專業技術工程中心以及技術中介服務和培訓機構,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和人員的培訓,提高先進制造技術在生物醫藥企業中的普及率和覆蓋率,從而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通過技術創新,開發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提高整體科技應用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注重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搶抓政策機遇,實現工業飛躍。
1、搶抓國家經濟刺激計劃機遇。
“4萬億元,08年11月9日的這一數字,一夜之間成了2008年關注度最高、普及率最廣的‘年度明星數字’。”《中國經濟周刊》這樣評價說。4萬億元投資計劃的出臺,至少標志著宏觀經濟調整的兩大轉折:一是長期以來以出口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以內需拉動為主;二是由穩健財政政策和適度從緊貨幣政策轉為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4萬億元投資,三年內落實。股市率先作出回應,一周內上漲逾13%。不久前,國務院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10項措施,其中關于民生方面的措施最多。前些天,國務院辦公廳又連夜發30條意見要求采取措施穩定股市等行業。聯系到近期中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密集政策,顯示了政府實現經濟發展的決心及新的效率和果斷態度。
對于我們這個邊遠山區縣來說,要正確把握經濟發展大勢,積極搶抓機遇,緊緊咬住加快工業發展這根主線不放松。一是要積極搞好項目的儲備與上報。特別要抓好涉農項目的策劃、篩選、上報工作,要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指針,加大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的申報力度,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二是我們的眼光不能僅停留在中央投資上,要注意避免國家投資對民間資本的“擠出效應”,要保護和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為民間資本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機制和投資環境,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共同起到“放大效應”。此外,要充分利用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優勢,把握好承接產業轉移機遇。
三、解放思想,敢為人先,為工業強縣注入不竭動力。
1、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縣”之路。
全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是縣委、縣政府經過充分論證得出的富民強縣之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作風,堅決沖破一切束縛工業發展的思想障礙,堅決革除一切影響工業發展的體制弊端。要創新工作機制,敢為人先。努力優化發展環境,切實強化服務意識,著力推進服務機制、服務方式、服務水平的創新,切實在用地、規劃、金融、信貸、市場、稅費、招商等方面給企業提供優良的發展環境。通過政策杠桿幫助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活力。
2、優化經濟環境,大力招商引資。
(1)筑巢引鳳,培育載體。努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加快各工業園區的建設步伐,構建功能齊備的硬件環境,筑巢引鳳。簡化辦事程序,努力創造勤廉高效的政務環境、安定團結的治安環境和全民招商興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培育充滿活力和吸引力的招商引資載體。
(2)廣辟門路,加大投入。一是建立并完善招商引資人才資源數據庫。積極動員他們并通過他們的社會關系網招商引資。以情感商,鼓勵外出人才返鄉投資興業。二是抓住各種招商機會,積極參加和舉辦各種商洽會和博覽會。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在沿海設立專門的招商引資辦事處或聯絡點,在長株潭、珠三角、長三角等工業發達地區,全力開展工業招商,方便商家及時了解我縣招商政策以及辦理投資手續。范文目錄網
(2)政策傾斜,服務到位。俗話說“三分招商,七分安商”,要留下商家,首先必須落實優惠政策,兌現承諾。在2002年出臺的《中共侗族自治縣委員會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投資興業的規定》的基礎上,根據新形勢下的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于2008年7月25日出臺了新的招商引資政策,又重新修訂出臺了新的《侗族自治縣加快經濟發展四十條》。為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又出臺了《關于當前經濟形勢下促進工業發展十八條》。新優惠政策突出了讓利客商,突出雙贏的主導思想,切實為外來投資企業打造優良的投資環境。新的招商引資政策在財政稅收,土地使用,服務保障,扶持獎勵等方面都作出了結合實際的與時俱進的修改完善。新的招商引資政策必將推進的招商引資工作躍上新的臺階、必將推進的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涉及招商工作的各部門應該嚴格按照縣招商引資政策向社會作出公開服務承諾制,通過網絡和報刊雜志等宣傳媒介把辦事程序、時限要求、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向社會公開,要根據“一事一策、特事特辦”的原則,在各方面給予投資者最大程度的優惠和提供相關手續的全套服務。對制定的優惠政策和作出的承諾事項必須按時兌現,落實到位。
工業優先,兼顧生態。推進工業強縣的同時,務必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抓好工業環保,不以犧牲子孫后代利益為代價,堅持可持續發展,做到發展環保并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它以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追求以最小的資源環境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我縣要建成新型工業強縣,就必須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切入點,著力解決產業循環、資源效率、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等主要問題,在保護資源、改善環境中實現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是要實行環保準入制度,對那些能耗大、污染大的工業企業嚴格準入。要積極做好工業企業的環境保護評價工作,督促入園入縣工業企業配備環保設施,自覺參與環保建設。二是要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堅決執行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工業企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三是要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加大對低品位難選礦、伴生礦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回收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將的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四是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清潔生產是企業內部防治污染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模式,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和保障。積極培育清潔型生產企業,引導企業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實現廢棄物排放減量化,明確要求生產企業推進清潔生產,保護生態環境,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4、走科技興工之路,為工業強縣提供智力支持。
(1)工業強縣要依靠科技創新。隨著企業的發展,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它的成功需要更多的計劃、組織和系統——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種科學的管理方式。而企業要想長盛不衰,需要的則是不斷的創新、創新、再創新。我縣的企業在近幾年里雖引進了一些高新技術、開發出了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但科技創新的力度還要加強。今后要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全面提升傳統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裝備水平,使企業在不斷的技術進步中發展壯大。
(2)加強智力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水平。人才是工業強縣的核心力量。為了更好地服務工業強縣,必須打造一支具有高級專業素質的干部隊伍。在知識經濟時代,在工業強縣的戰略背景下,一方面,廣大黨員干部要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黨員干部也要加強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黨的組織要注意吸納高科技人才到政府隊伍里面來,為工業強縣提供專業的政府服務人才。
- 上一篇:實施交通宣傳教育工作的看法
- 下一篇:小學教師自我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