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經濟發展的調查匯報

時間:2022-05-24 05:29:00

導語:街道經濟發展的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經濟發展的調查匯報

一、街道的總體情況

(一)地理位置、交通、人口及土地狀況

街道辦事處于年3月1日成立,轄區地處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南面,與高新區、雙流縣交界;轄區內交通十分便利,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快速通道,成雙大道、三環路、繞城高速公路、武侯大道等主要交通要道貫穿境內,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街道現轄村、村、村、村四個行政村,共有人口4萬余人,其中常住人口1.4萬余人,流動人口2.6萬余人;轄區土地面積10.9平方公里,其中太平寺機場占地約3.6平方公里,(5000余畝),已征用土地300余畝。

(二)轄區土地規劃定位

在成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該轄區規劃為二類居住用地和生態綠化用地。

(三)街道經濟發展現狀

1、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65億元,同比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6億元,同比增長4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3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86億元,技改投資1.87億元,重點建設項目投資760萬元。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6380萬元,同比增長7.5%,地方財政收入1722萬元,同比增長7%。

2、稅收結構情況

目前,街道主要以家具、皮革、建筑為產業支撐,現有成都滑翔機械廠、八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家私廣場、成都市簇橋建筑有限公司、四川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等10余家較大企業和專業市場。年街道共有納稅1380余戶,其中企業、公司有370余戶,納稅400萬元以上有3戶,100—400萬元有7戶,50—100萬元有7戶,10—50萬元有52戶。年10萬元以上企業納稅4352.4萬元,占街道年全口徑財政收入的68.2%。

二、街道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發展定位不明,支柱產業尚未形成

年我區街道行政區域重新劃定后,街道區域城市規劃定位為二類居住用地和生態綠化用地。目前,轄區雖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但由于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使土地開發利用效益低,加之,該區域的產業發展沒有明確定位。長期以來,街道所屬文昌、三河、南橋、沈家橋四個村的集體經濟組織,為謀求生存和發展,主要依靠出租土地,引進開辦一些小公司、小企業等方式獲取較低的收益。雖然街道目前有370余戶公司企業,但大部份企業屬于占地性質,企業長期發展受到制約,由于轄區缺乏龍頭企業和支柱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街道經濟產業的發展。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引進項目受到制約

街道大部份地域分布三環路以外,由于該區域的開發建設受太平寺機場限高和繞城高速公路兩側各500米綠化帶的約束,近年來,該區域的市政設施建設推進較慢,公建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當地企業、村民生產生活所需的電力保障、飲水供應、排污管道、交通、通訊等設施十分薄弱,由于轄區土地按國土部門上市規定條件的要求,目前,轄區整理拆遷出的土地無法上市拍賣,雖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卻還需要等待時機,導致招商引資難度加大,制約著重大項目的引進。

(三)企業結構不合理,缺乏新的稅源增長點

目前,街道所屬企業戶數相對偏少,年統計納稅有1380余戶,規模以上企業有12戶,轄區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大多數屬于簡單的勞動密集型作坊式的加工企業,由于這些企業占地面積較多,經濟效益差,稅收貢獻率低,造成轄區環境長期得不到改善,經濟發展滯后,加之轄區土地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只能拆而不能建,很難引進開發新項目進行“騰籠換鳥”,導致轄區現有企業處于十分艱難的生存境地,新的項目和企業又難以引進,培育新的稅源增長點受到制約。

三、街道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統籌規劃,整合資源

鑒于目前街道經濟發展受多種因素制約,要盡快扭轉街道經濟相對落后的被動局面,首先,應著力做好該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轄區各片區功能分區和產業定位。暫可分為商貿服務區(在川藏路、三環路、機場路沿線發展商務商貿服務業態),住宅商業區(待太平機場搬遷后發展中高檔住宅及配套服務業態);生態休閑區(在繞城路兩側各500米綠化帶內發展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產業)。其次,嚴格按區域發展規劃控制土地的開發,進一步整合村級集體經濟的資源。要對各村的土地進行統籌安排集中利用,成片打造,形成規模,突出特色,最大限度的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避免目前各村因產業發展方向不明,各自為政,引進企業繁雜,造成占用土地較多,經濟效益不佳的現象。

(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街道目前擁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資源,據調查,在三環路、川藏路兩側可整理出4000余畝土地,在繞城高速公路兩側各500米綠化帶內可整合利用2000余畝土地,待太平寺機場搬遷后可騰出5000余畝土地。如能逐漸將轄區潛在的能量釋放出來,對加快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將起著十分重要作用。目前,由于該區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對整理出的土地還無法上市拍賣,因此,對轄區的土地開發利用要找準切入點,實施有計劃、分步驟、有重點的突破。一是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抓住成都市加快實施三環路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契機,結合“城中村”改造和農民新居建設,加大對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改善該片區的路網結構,加快完善道路、水、電、通訊等公建配套設施建設,盡快改善當地企業、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居住環境的改變,為轄區發展創造條件。二是加大環境治理力度。近期,可選擇重點片區進行環境氛圍營造,以點帶面,逐慚提升轄區形象。可采取政府投入為引導,集體經濟投入為主體,引入社會資金共同開發建設。要積極做好重點片區項目載體的包裝策劃,引導集體經濟組織圍繞產業定位引進項目,同時加大對區域內違建以及臟、亂、差等薄弱環節的治理力度。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增大轄區的吸引力,并以此為切入點,努力打造新型城區的投資亮點,為未來太平寺機場搬遷開發提升地價奠定良好基礎。

(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

一是加快提升川藏路、三環路沿線資源。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要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規劃建設,重點發展科技商務、現代物流、大型購物超市等現代服務業態,打造城市商務經濟和商貿中心。二是加快整合繞城路兩側500米綠化帶內的資源。圍繞發展城市生態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等產業,引導集體經濟組織將依法取得的集體建設用地,采取聯營入股等方式合作興辦企業,并將依法取得的土地資源向重點項目傾斜,著力引進有實力、有品牌和市場競爭力強的大集團、大公司進行成片開發建設,打造具有武侯城市特色的生態休閑經濟帶,努力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