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扶助機制構建調查匯報
時間:2022-02-13 05:54:00
導語:黨內扶助機制構建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主要作法
1、探索和推廣了“支部+協會”的運作模式。為了發揚黨員互助精神,并體現基層黨組織在關心幫扶困難黨員中的主導作用,我們探索并推廣了“支部+協會”的運作新模式,采取“支部組織,協會運作,黨員參與,共同致富”的方式,參與其中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各自特長,為大家爭取資金、傳授技術、打開銷路。各類專業協會中有三塘鎮龍喚村的“瓜果協會”,栗江鎮白石村的“香菇協會”,寶蓋鎮的“煙葉協會”,花橋鎮的“物流協會”等。栗江鎮白石村支部以“香菇協會”為依托,在鎮黨委的支持下,將協會會員擴大到全鎮,目前,該鎮有香菇協會會員2400多名,其中黨員800余名,種植香菇3600多畝,其中黨員種植香菇面積達1500余畝,已成為全市香菇生產的主要基地。該村黨員賀向輝組建了“縣綠貝生物有限公司”,優先提供困難黨員培植土、肥料及技術,優先收購困難黨員的產品,充當了困難黨員致富堅強后盾。“支部+協會”的運作模式,不僅營造了黨員互助的良好氛圍,同時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內部活力。目前,全縣建立各類專業協會50余個,協會會員達到4萬余人,其中黨員8000余人,帶動了1萬余戶農戶、近2000戶黨員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2、建立和完善和“設崗定責”的帶富機制。在農村先富起來的黨員中開展設崗定責工作,是我縣近年來不斷探索為困難黨員提供幫助所進行的有益嘗試。根據先富黨員的個人特長,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我們按照個人認崗、支部定崗、公示明崗三個步驟,對黨員設立了經濟發展咨詢崗、市場信息采集崗、實用技術培訓崗、科技種養示范崗等工作崗位,并采取加強業務培訓、加強組織聯系、開展述職考評等措施加強管理,促使這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縣廖田鎮青沖村黨員劉念忠是該鎮的煙葉種植大戶,他被聘上科技種養示范崗后,他將技術毫無保留的向全村黨員和群眾傳授,特別是對困難黨員,他定期進行跟蹤服務,對已經掌握種植技術的,采取資金支持和跟蹤服務的方式進行幫助,帶動該鎮20多戶困難黨員發展烤煙生產,并基本脫貧致富。
3、鞏固和強化了“結親幫扶”的扶助措施。近年來,我縣對特困黨員進行“一對一”或“多對一”重點幫扶,持續開展“結親幫扶”活動。特別是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我縣黨員“結親幫扶”措施進一步得到了鞏固和強化。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共安排了176戶特困戶與縣直機關黨員進行“結親幫扶”。縣委要求機關黨員要與這些特困戶建立長期的親戚往來關系,定期走訪,并采取得力措施,幫助他們盡快脫貧。各單位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把“結親幫扶”當作黨員的黨性實踐活動,多次組織黨員到幫扶對象家中進行走訪,為特困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如縣編辦3名黨員與縣云集鎮3名困難黨員結成幫扶對子,為了搞好今年的春耕,2月中旬,縣編辦3名黨員分別對每個結親幫扶對象送去了一套農技書籍,100斤尿素,100株苗木,15斤優質稻種子,幫助他們發展生產。為了解決困難黨員小孩就學經費問題,我縣在“結親幫扶”的基礎上,還開展了“捐資助學”活動,由機關黨員與黨員特困家庭學齡兒童進行結對幫扶,建立長期幫扶關系。2005年,我縣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通過捐資助學,全縣解決了386名困難學生的學雜費。
雖然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否認,在我縣也還有一定數量的貧困黨員。據統計,全縣有特困黨員220余人,貧困黨員550余人,這些黨員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一是年齡偏大、喪失勞動力而導致的困難黨員。這部分黨員年齡都在60歲以上,且70歲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們已屆風燭殘年,喪失勞動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難,有的甚至處于一種無助的處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節期間領到各級黨組織送去的微薄慰問金。二是缺技術、缺資金而導致的困難黨員。有70%的困難黨員只有小學文化,文化程度偏低,生產技術簡單,收入低,生活維艱。種田沿用傳統的那一套耕種方式,不敢大膽運用新的實用技術,遇到自然災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興嘆。加之發展生產缺少資金,對生產基本上沒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門也不愿意給予他們貸款,致使低投入、低產出現象嚴重。三是因病因災而導致的困難黨員。由于身患大病,以致勞動力弱,有的甚至喪失勞動力,只能是過一天算一天。同時,由于生活擔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異常艱難。四是因企業下崗而導致的困難黨員。由于原企業已停工或關閉,企業未發下崗費或生活補貼,造成生活無來源。有的年齡偏大缺少技術,外出務工沒人要,靠政府微薄的救濟度日。
二、幾點建議
構建黨內扶助機制,不僅可以激發廣大黨員的榮譽感、自豪感,同時,也可以提高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進一步鞏固黨的基層政權。其根本目的就是讓黨員真正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勤勞致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既要“常抓”又要“齊抓”,建立幫扶體系
扶助貧困黨員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因而必須建立起長效的工作機制,形成常抓不懈、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為此,要實施“黨員脫貧致富工程”,建立“多級幫扶體系”,開展幫扶活動,扶持貧困黨員治窮致富。一是要實行定點聯系制度,建立黨內幫扶的責任機制。由縣、鄉鎮、村三級黨組織和黨員定點聯系1-2名貧困黨員,實行結對幫扶,結對三年不變,并把幫扶人、幫扶目標、幫扶內容予以公示,并簽定幫扶貧困黨員目標責任書。二是實行定向培訓制度,建立黨內幫扶的扶智機制。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對貧困黨員進行重點培訓,加強種養技術、市場經濟知識培訓,促使貧困黨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掌握農村實用技術。三是實行救濟扶貧制度,建立黨內幫扶的救助機制。可采用黨費補助一點、行政支持一點、財政資助一點、黨員捐助一點、社會募集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措幫扶資金,建立扶助基金。基金的幫扶方向有兩種:一種是無償救濟,即每年的定期與不定期走訪慰問,資金來源主要是基金的創收部分;另一種是有償扶助,即利用基金以借貸形式扶助困難黨員發展生產,實現滾動使用。堅持“黨內幫困、有償使用、兩年還本、滾動利用”的扶貧原則,采取黨員申報、組織考核、黨支部或鄉鎮政府擔保的辦法,每年確定扶貧黨員50名,重點進行幫扶。四是實行績效獎懲制度,建立黨內幫扶的互動機制。對當地有突出示范效應的脫貧致富的黨員戶予以表彰,并在資金、物質、技術等方面適當傾斜;對不與幫扶單位和人員配合的,給予批評和警告,并與黨員民主評議相結合。
(二)既要“輸血”又要“造血”,實施分類幫扶
對貧困黨員進行幫扶,應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幫扶方式。
1、對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困難黨員,重在思想引導。對于那些思想僵化、觀念落后和安于現狀導致貧困的黨員,重要的在于幫助他們解放思想,要采取正面引導、集體談心、典型激勵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幫助他們摒棄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等陳舊思想,克服思想障礙,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啟發他們增強依靠科學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精神,主要尋求新的發展機會,盡快脫貧致富。
2、對因老、因殘、因病、因災等原因導致的困難黨員,重在生活救助。要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幫助困難黨員解燃眉之急,使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更加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一是建立困難黨員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城鄉困難黨員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優惠政策。完善困難黨員子女上大學資助制度,對考入大學的困難黨員子女給予一次性給予適當資助,并促成相關單位黨組織與其結對幫扶對子,實行對口幫扶至大學畢業。二是建立困難黨員優診制度。衛生醫療系統要為困難黨員看病就醫提供方便和幫助,在縣內指定醫療單位就醫實行減免掛號費、檢治費等醫療費用,對就診醫藥費數額巨大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從困難黨員幫扶基金中給予一定資助。三是繼續堅持走訪慰問制度。堅持每年“七·一”、春節等重大節日以黨組織名義上門進行走訪慰問。對家中發生突發性事件和生活一時遇到特殊困難的黨員,要及時進行上訪慰問。
3、對缺技術、缺資金、缺信息、缺崗位等原因導致的困難黨員,重在生產扶持。一是技能培訓。對農村困難黨員,切實加強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集中培訓、上門指導,發動種養殖黨員大戶進行結對幫扶,提高困難黨員致富技能。充分整合勞動、黨校、職中等部門和單位資源優勢,加強對下崗分流干部職工黨員特別是困難黨員的再就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困難黨員的專業技能,提高創業和再就業的本領。二是資金扶持。對那些有脫貧愿望和信心,因缺資金而無法起步的困難黨員,可視不同情況,從困難黨員幫扶基金中無息或低息借給啟動資金,突出抓住資源開發和發展“短平快”項目,以“短”突破,實現當年脫貧;以“長”穩定,幫助他們上1—2個長期項目,保證困難黨員脫貧后仍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同時,加強與金融部門聯系,對創業項目可行、規模較大、安排困難黨員較多的,可以協商提供部門創業貸款。三是提供信息服務。建立信息制度,選聘一定數量的人員及時收集、整理農產品銷售、新技術新品種、新業崗位等信息,通過傳單、會議、廣播電視、網站等渠道,定期給困難黨員,引導他們選準致富項目,加快脫貧步伐。
(三)既要“心動”又要“行動”,注重工作實效
實行黨內扶貧,不能只說在嘴上,寫上紙上,而應把對貧困黨員的“愛心”、“同情心”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在建立市、縣、鄉鎮、村三級幫扶體系的基礎上,應分別制定幫扶計劃,明確幫扶內容,將幫扶工作情況納入黨建目標管理考核范圍,建立扶貧工作績效考評機制,采用季評、半年評、年終評的形式,及時將幫扶情況進行小結評比,增強幫扶工作的實效。一是要注重基礎工作,認真篩選幫扶對象。構建黨內幫扶機制是一項政治性、針對性很強的工作,事情辦得好,不僅有利于樹立黨的良好形象,還可以調動貧困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干勁,促進工作的開展。因此在確定幫扶對象時,各級黨組織要在認真調查、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報經上級黨組織審定后再定。幫扶名單應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作到公開、公平、公正。二是要注重領導力度,明確各級組織責任。應成立專門機構,層層建立領導組織,明確專人負責。對黨內幫扶機制建立及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指導,及時了解掌握幫扶情況。同時各級黨組織要成立技術服務組織,隨時為被扶持的黨員戶進行服務,替他們解決技術問題,做到服務完備,技術人員穩定,服務工作到位,形成多級幫扶網絡體系,達到扶持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果。三是要注重確立目標,促使幫扶任務到人。對結對扶持的對象,應做到“七個一”,即:聯系人要每月到聯系戶登門走訪一次,送一件慰問品,解決一個實際問題,送一條致富信息,每年教一門致富技術,啟動一個經濟項目,提供一個就業機會,最終目標是通過結對幫扶,使聯系戶黨員轉變觀念,學習掌握致富技術,三年內家庭經濟要有較大提高,黨員模范作用要有明顯增強。
- 上一篇:下崗員工醫保繳費補貼通知
- 下一篇:提高突發公共事件能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