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品市場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8 09:04:00
導語:酒品市場現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酒類流通管理局擔負著全縣酒類流通監管職能。酒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和千家萬戶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嚴把酒類食品安全,對于維護消費者身體健康、規范經營行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主要的意義和效果。在深化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依據“保發展、保民生、保不變”的要求,圍繞“努力破解酒類監管難題,積極推進酒類監管健康發展”為主題,針對全縣酒類流通監督工作的發展近況、存在問題和深化發展進行了調研,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了酒類監督工作的發展思路,發展重點,發展路子和發展目的。現將調研狀況報告如下。
一、酒類市場發展近況
經由30年改革,特別是商品流通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我縣以完善市場功能,知足消費需求為重點,增強市場系統建設,拓寬消費條理領域,完善城鄉服務收集,搞活商品流通,使酒類與其他商品市場一樣,產銷兩旺,購置便利,城鄉一片繁榮景象。
(一)酒類流通市場基礎構成并具有必然的規劃。據不完全計算,全縣現有的酒類生產企業1家,主要生產“楚園春”等品牌系列酒。個體釀造散裝酒經營戶約18家,從事酒類批發經營者26家、零售和酒類餐飲的酒類經營者約483戶,年銷售白酒2800余噸,啤酒達1.5萬噸。經營的酒類種類有白酒、紅酒、啤酒、果酒等酒類產品,酒類種類分高、中、低三個層次,種類繁復,層次完全,價錢靈敏。酒類市場以民營、個體為經營主體,網點遍及城鄉,經營方法靈敏多樣,消費者購置便利。
(二)酒類流通監管法律初見成效。依據國家商務部第25呼吁《酒類流通管理方法》和市縣政府第135呼吁《市酒類流通管理施行方法》的施行,依據文件精神要求,縣酒類流通管理局對全縣酒類經營戶履行了“立案注銷和酒類溯源”兩個行政法律管理制度,從流通領域對酒類商品施行監管。據計算全縣從事酒類經營者約620戶,已處理立案注銷酒類經營戶509戶,占處理立案注銷戶的82%,其中:批發26戶,零售、餐飲業483戶。對獲得酒類批發資歷的經營者核發了《酒類流通隨附單》94本,酒類流通市場開端走上立案注銷和溯源制度軌道。
(三)酒類流通市場總體運轉態勢優越。市場監管的職能部分增強協調,密切配合,結合行動,齊抓共管。年3月份,縣質監、工商、經濟商務、衛生等部分及各鄉鎮縣政府共成立了49個檢查專班,出動監督法律人員210余人次,于3月26日至27日完成了我縣白酒市場的具體檢查。共檢查白酒生產加工和經營銷售單位、餐飲食堂651戶次,實踐檢查553家白酒生產經營單位,其中生產加工單位19家,銷售單位194家,餐飲單位和集體食堂484家,白酒市場監督覆蓋率到達了100%。共檢查散裝白酒21161公斤,當場封存20761公斤,現場銷毀400公斤。經由清算整理,酒類商品零售經營戶開端討取和出示《酒類流通隨附單》,當前全縣酒類生產和流通當前處于優越形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酒類流通總體運轉態勢雖然優越,但也存在一些不容無視的問題,潛在著酒質量量安全隱患,主要顯示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白酒生產行業存在“小、散、差”的情況。一是除了楚園春廠等1家較大生產企業外,其他酒類生產經營者都是個體手工作坊克己的蒸餾酒,都規劃小,產值低。二是生產經營戶渙散。分別設在鄉鎮、城鄉結合部或集貿市場,難以集中節制和管理,生產的白酒存在不自覺送檢或漏檢現象。三是多數酒類生產克己經營者因為受資金、設備、人員、技能等要素的制約,處于小作坊、家庭式生產,前提和設備粗陋,與白酒生產企業規則到達的規范有差距,難以獲得有關生產證件,存在證照不全,或無證生產經營狀況。
(二)酒類流通監管覆蓋面力度不大。我縣酒類流通市場雖然履行“立案注銷和溯源制度”,但因為觸及面廣,工作量和難度較大,還存在監管空白點,手續不全的酒類仍有必然的流通方法、流通渠道和消費市場。
(三)酒類流通經營行為不夠規范。我縣酒類市場以民營、個體戶經營為主體。民營、個體戶經營追求利潤化特點,招致酒類市場存在一些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如:不自動討取,不自覺供應,不自動出示《酒類流通隨附單》,冒充偽劣、以次充好、仿冒名酒和熱銷酒,虛偽宣傳、誤導消費、無證經營等,使酒類商質量量得不到保證,損害消費者利益行為時有發生。
三、推進酒類流通監管的主要路子
商務部《酒類流通管理方法》是我國第一部統一的酒類流通監管行政法律。根據《酒類流通管理方法》,增強酒類流通監管,對于堅持全國統一的酒類流通監管系統,嚴把酒類流通準入關隘,打假保真,促進生產和經濟發展,維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正當權益,構建和諧社會有著主要的意義和效果。因而,推進酒類流通監管是酒類流通管理局和每個工作人員的緊迫責任和歷史工作。結合全縣酒類流通市場發展近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我以為,應從以下五個方面推進酒類流通監督工作健康發展:
(一)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破解進一步提高推進酒類流通監督工作認識中的問題。
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人本,具體協調可繼續發展。酒類流通監督工作既觸及到促進生產的發展,又觸及到維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正當權益。因而,推進酒類流通監督工作的內在,與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和要求密切相聯。在當前組織開展深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要把推進酒類流通監管作為深化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之一,站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從“保發展,保民生,保不變”動身,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精心組織,增強辦法,借深化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微弱春風,推進酒類流通監督工作更上新臺階,而且使酒類流通監督工作與促進生產發展相結合,與堅持市場繁榮生動相協調,與保證酒品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相促進。
(二)圍繞堅持“兩個制度”,破解拓寬酒類流通監管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中的問題。
《酒類流通管理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堅持“兩個制度”。一個是酒類流通立案注銷制度。凡從事酒類批發、零售的單位和個人,在規則的時間內,持業務執照、衛生答應證比及酒類流通監管部分處理立案注銷,領取立案注銷證,堅持酒類經營者檔案;另一個是酒類流通溯源制度。酒類流通監管部分負責對到達《酒類商品批發經營管理規范》規范的,酒質量量及格,手續完全的酒類批發企業,印制和發放具有防偽功能、可上網查詢的《酒類流通隨附單》,堅持酒類流通準入“身份證”。對進入流通領域的酒類商品,批發企業負責填寫,零售企業負責討取《隨附單》。《隨附單》與酒品一路相隨,同業流通;酒類流通監管履行“兩個制度”后,消費者購酒時,對于能出示“酒類流通隨附單”,而且種類、規格、批號與《隨附單》相符的酒品,可安心購置,這為消費者供應了一個簡潔易行的真假酒分別手段和辦法。圍繞堅持《兩個制度》,履行酒類流通監管,辦法詳細,操作性強,應著力推進。一是進一步增強城區酒類流通監督工作。要對照國家規范,把住批發企業《酒類流通隨附單》發放關,嚴把酒類商品流通“準入關”,堵住冒充偽劣酒的流通渠道和銷售市場;要增強酒類流通立案注銷,把凡從事酒類經營單位和個人全部納入監管范圍,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二是啟動鄉鎮和鄉村市場酒類流通監督工作。要采取上門服務,巡回檢查,委托監管等方法,力爭在一年時間內,把鄉鎮和鄉村市場的酒類經營單位和個人,納入監管范圍,拓寬酒類活動監管的深度、廣度和力度,努力堅持統一、開放、有序、保質的酒類流通監管系統。
(三)以“查證、驗單,打假”,長效性法律檢查為支持,破解規范經營行為,保證酒質量量中的問題。
增強酒類流通監管,長期性和艱難的任務是法律檢查。因而,要以“查證、驗單、打假”為中心,使市場法律檢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一是對安全安心的酒,特別是當地品牌酒,要開發綠色流通渠道,供應營銷前提,促進地產品牌酒上規劃,上層次,上水平,施行“走出去”戰略,擴展市場據有率,提高品牌知名度,加速發展措施。二是要嚴格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對檢查出的不能出示《酒類流通隨附單》,貨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續不全的酒品,要依照《酒類流通管理方法》有關規則,采取實時向社會公示和曝光,依法中止銷售、查扣商品,集中銷毀,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追查刑事責任等處置方法,下大決計,下大力量,防備質量不及格酒品在市場上流通。三是堅持誠信檔案制度,對虛偽宣傳,誤導消費,制假、售假的酒類經營單位和個人,將其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示或撤消運用《酒類流通隨附單》的權益,約束和規范經營行為。四是實時把工作中構成的卓有成效的做法轉化為日常工作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究治本之策,努力使進入流通環節的酒品手續完全,酒“單”相符,酒質安全,依法經營。
(四)增強宣傳共同,構建聯動監管收集,齊抓共管。
增強酒類流通監管,是一項堅持安心食品的系統工程之一,需求社會各方面的了解、支持、監督和共同,構成合力,齊抓共管。一是酒類流通管理局、工商、質檢、衛生等部分,要增強共同,各司其職,全體聯動,堅持長效性的節日檢查、專項檢查、突出檢查、結合檢查機制,嚴格打擊制假、售假行為,凈化酒類市場。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應用電視、收集、報紙、印發材料,登門等宣傳方式,普遍深化地宣傳酒類流通監管司法法律,宣傳增強酒類流通監管的主要性、需要性,宣傳酒類消費常識和健康的消費理念,宣傳驗“單”辨認真假酒的分別辦法等,促使經營者知法、懂法、守法,指導消費者識假、拒假,告發違法經營,發動社會力量,逐漸構成全民監督和打假機制。三是進一步增強對酒類生產企業、批發經營者的常識培訓,促使不斷改善和提高酒類經營軟、硬件基礎設備建設,準確填寫、發放、保管和運用《酒類流通隨附單》,自覺依照《酒類流通管理方法》制訂的經營規矩運轉。
(五)增強監督職能,依法行政,務求酒類流通監督工作成效。
依據全縣履行企業民營化改革狀況,酒類流通管理局要增強監督職能,把增強酒類流通監管列為主要工作,集中精神,集中力量,集中時間,精心組織,著力推進。一是要增強指導,明確分工,增強責任,落實辦法,堅持檢查督辦和鼓勵約束機制,保證酒類流通監督工作與時俱進。二是要認真貫徹執行《食品安全法》、《行政答應法》、《酒類流通管理方法》、等有關司法法律,依法行政,文明法律,完善管理制度,公創辦事順序,堅持法律差錯追查責任制等,把酒類流通監各個環節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清廉化、效能化的管理和運轉軌道。三是堅持管理也是服務的觀念,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改善服務立場,提高工作效率,把管理與服務融為一體,積極、熱情、自動、認真、快速的組織和開展工作,保證酒類流通監管健康發展和獲得實效。
- 上一篇:林業局優化政務信息管理報告
- 下一篇:黨員電教四項措施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