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強鎮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9 06:56:00
導語:工業強鎮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月中旬,縣委縣政府組織我們到市三縣市參觀考察縣域經濟。先進地區經濟發展經驗的總結,特別是集群興產業、集中建工業、集約辦工業、城鄉統籌抓工業的蓬勃發展態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行深受震撼和鼓舞,既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謀求發展的眼界,又啟迪了思維、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更看到了差距、倍增了加快發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學習經驗,對照先進找差距,鎮必須從思想上、措施上、力度上認真反思工業經濟的發展,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務實的理念、超常的舉措,爭取更大支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投入,改善環境,優化服務,推動工業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一、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加快發展的廣泛共識
的發展證明,沒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沒有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因此,加快發展,必須牢固樹立發展至上、工業優先的理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發展理念和發展路徑的創新,形成“跨越趕超上水平”的共識。
(一)堅持在解放思想中正視差距。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因循守舊的思維,善于對照先進找差距。近年來,在思想解放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先進地區相比,思想解放程度仍顯不夠,主要體現在爭先創優、創新求變、超常發展的意識不強。對此,我們要在引導干部群眾樹立三種意識上下功夫。一是要牢固樹立奮發有為的意識。要徹底擺脫基礎差、底子薄,難有大作為等思維定勢的束縛,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只為發展找理由,不為落后找借口,滿腔熱情、鼓足勁拼,保證今天的成績比昨天優、明天的榮譽比今天多,大力弘揚敢于攻堅、善于拼搏的精神,見難不畏難,吃苦不言苦,想方設法在困難中尋求機遇,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競爭中贏得先機,著力打造“精神區位”新優勢,不斷開創發展的新天地。二是要牢固樹立爭先創優的意識。不斷提升發展標桿,調高發展定位,在更大范圍內選擇競爭對手,縱向對比超歷史,橫向對比爭進位,真正做到勇往直前,爭先創優。三是要牢固樹立務實創新的意識。不唱高調,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事,著力探索推行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路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既立足于當前快速度,又著眼于長遠大發展,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堅持在解放思想中搶抓機遇。解放思想,就是要善于在搶抓機遇的過程中不斷減少與先進的差距。當前要著力把握三個方面的機遇:一是政策機遇。“中部崛起”戰略、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東部沿海產業加速向內地轉移,省委省政府扶持鼓勵縣域經濟發展政策,縣委縣政府加快工業園區的一系列舉措,為我們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遇,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明確思路,科學對接,完善措施,狠抓落實,拓寬發展空間。二是形勢機遇。全縣礦山企業“二次創業”加速推進,為我鎮引進投資、擴大就業和拉動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活力,我們要轉變觀念、超前謀劃,狠抓產業招商、礦山企業“二次創業”和全民創業,將形勢機遇轉化為發展現實,增強發展后勁。三是環境機遇。全縣上下認真踐行“發展為先、企業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開明誠信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業已形成,對外地客商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我們要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魄力和銳氣,積極搶抓和充分運用這種環境機遇,并將其轉化為招商引資的助推力和經濟發展的引擎,推動鎮域經濟發展。
(三)堅持在解放思想中定位目標。思想的解放還必須要有科學的定位,先進的目標來引領。結合鎮域經濟發展實際、周邊千帆競發的發展態勢和縣委縣政府跨越趕超的新要求。唯有自我加壓、乘勢而上,堅定信心不動搖,鎖定目標不放松,才能加快發展不掉隊。6月份,從回來后,我們以中心組學習的形式,召開了專題會議,在認真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經過認真分析、討論,在工業經濟的發展壯大上進一步明確了目標。具體來講,就是要在努力完成今年縣委縣政府下達的新目標(財政收入增長30%以上、達740萬元,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0%,農民人平現金收入增長22%)的基礎上,圍繞“新興工業強鎮、特色農業富鎮與和諧文明新鎮”的“三鎮”目標,通過三年努力,在經濟發展上實現“11151”的奮斗目標,即一般預算收入翻一番,培育稅收過千萬的企業1家以上,過500萬的企業1家以上,過百萬的企業5家以上,過50萬的企業10家以上。今后我們將圍繞這個目標謀發展,抓落實,著力擴張經濟總量、提升經濟效益、加快富民步伐、推進改革開放、創優發展環境,努力把帶入經濟繁榮、百姓富足、政通人和的發展新階段。
二、在工業立鎮上明確促進發展的工作重點
工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模式證明,發展經濟必先發展工業,并且要理直氣壯的大辦工業、辦大工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牢牢堅持以園區為龍頭,以硅石、煤炭為主導,以水電、建材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支撐的新興工業化格局不動搖,加快園區建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以工業發展帶動現代農業,壯大鎮域經濟實力。
(一)發揮資源優勢,培育主導產業。一是以深加工為方向,發展硅石產業。要嚴格貫徹落實《鎮關于硅石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方案》,鼓勵硅石開采企業調整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特別是要在走硅石資源深加工之路,開發硅砂下游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實現硅石效益的“四級跳”,力爭硅石產業年度稅收目標實現500萬元以上。二是以全面整合為途徑,壯大煤炭產業。針對銷售市場疲軟,關閉任務較重和產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等現狀,通過礦礦聯合、強強聯手、組建行業協會等手段,破解企業資金投入、企業管理、煤炭銷售上的瓶頸,使重組企業有資金、有條件調整經營策略,改造落后產能,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提升資源開發水平,放大資源利用效益,著力培育應對市場競爭的后發之勢。三是充分發揮境內的水能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水電電站擴能技改工程,培育新的資源性財源。
(二)實施項目帶動,加快園區建設。牢固樹立抓發展必先抓經濟、抓經濟必先抓工業、抓工業必先抓項目、抓項目必先抓招商引資的思想,實行專班運作和跟蹤服務,提高服務質量,推動宜昌西部化工有限公司總投資4.8億元的20萬噸磷酸一銨項目和中南硅業有限公司5000萬支玻璃器皿項目盡快開工建設。超前謀劃好年產300萬平方米硅鈣板加工項目。同時,立足江北工業園區,完善園區功能配套,改善園區投資環境,在設施配套和環境優化上予以全力傾斜,全面提升園區功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動優勢企業、優勢資源、要素保障等向園區集聚,千方百計引項目、上項目,將工業園區打造成為我鎮工業經濟發展的熱土,使園區引領新興工業格局發展的龍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堅持市場導向,發展現代農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的要求,積極順應市場需求的新變化,發揮資源優勢,加強規劃引導,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支持規模化生產,大力發展茶葉、桑蠶等農業主導產業,培植壯大龍頭企業,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功能,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全力推進宜昌禪茗堂茶葉有限公司投資6500萬元茶葉深加工項目和鹿苑寺旅游綜合開發項目的有機結合,高起點、大手筆制定鹿苑寺景區發展規劃,完善鹿苑寺景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茶葉觀光農業,進一步拓寬景區發展空間,實現旅游業和觀光農業的成功對接,使現代農業成為鎮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在優化環境中營造服務發展的濃厚氛圍
學習借鑒的成功經驗,我們還必須不斷提升和整合軟硬環境,使單一效應的環境因素產生疊加效應和“磁場”效應,形成營造濃厚的發展氛圍,以此吸引更多人才和資金為發展獻計出力。
(一)優化服務環境。一是樹立正確導向。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專題辦公會和機關干部會、現場感受等形式,引導全體干部職工從思想上樹立“發展第一,企業家老大,企業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的理念,將為企業服務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中,著力營造“人人有責任,個個有任務”的良好輿論氛圍。二是強化組織保障。在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組派硅石綜合開發利用、鹿苑寺旅游開發及茶葉深加工、水電擴能技改、工業園區建設、農村人才基地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六大項目服務專班,落實專班責任,明確工作任務,實行“領導牽頭,目標管理,經費包干,考核獎懲”的管理機制,切實為項目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三是創新推進機制。實行領導、部門聯系企業、項目責任制,對引進項目從立項、審批、征地、協調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環節提供保姆式貼身服務,并形成“周碰情況,月報進度,季度結帳,年底兌現”的工作運行機制,著力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使企業能安心、舒心、放心地在鎮投資興業。
(二)改善設施環境。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資金投向,精心編制項目規劃,整合項目資源,加大對入庫項目的跟蹤、爭取和建設力度,大力推進低丘崗地改造、安全飲水、末級渠、沼氣池、通村公路、水庫整險加固工程、沮河河堤護岸等民生項目落戶我鎮,力爭全年基礎設施投資達到1500萬元以上。
(三)創新機制環境。進一步完善推行“以錢養事”新機制,深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三會四制”、“雙述雙評”、“行風評議”等行之有效的鎮、村、部門工作落實機制,加強跟蹤管理,提升落實質效;進一步細化分解落實鄉鎮工作目標責任制,規范完善村級目標責任制、機關干部管理考評辦法,強化責任倒逼機制,切實把想發展、促發展、抓發展落實到工作運行的全過程,以科學發展、快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鎮、取信于民。
- 上一篇:農業產業項目建設調研報告
- 下一篇: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