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開發與環境保護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14 11:18:00

導語:煤田開發與環境保護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田開發與環境保護調查報告

煤田面積達9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280多億噸,規劃建設了6對礦井,批復總規模1620萬噸,目前彭莊礦、郭屯礦、龍固礦和趙樓礦已經投產,今年煤炭產量可達800萬噸以上,“十二五”末,菏澤煤炭產量可達3000萬噸以上。隨著煤炭的開采,預測將來采陷區將達到578平方公里,平均沉陷深度大約為4.5米。其中龍固礦煤層平均9.6米,沉陷幅度在85%左右,沉陷深度達8米。開采十年內,預計沉陷面積將達到105平方公里。因此在煤炭的開采中,要堅持合理開發煤炭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并重,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努力實現環境代價最小化。

一是科學開采煤炭資源。鼓勵和監督煤礦采用先進技術,開采難采煤層和極薄煤層,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嚴格煤礦生產強度的管理,控制環境破壞速度,可持續開發利用煤炭資源。組織研究和推廣綠色開采技術,大力實施矸石、黃河泥沙、建筑垃圾、粉煤灰等充填技術,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和采煤沉陷。

二是強化環境保護治理。嚴格環境準入門檻,從源頭上解決污染問題。新建礦井的礦井水和其他廢水必須達標排放,煤矸石利用率達到90%以上,電廠要推行爐外煤氣脫硫、潔凈煤技術,減少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要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發展,煤化工、煤焦化要按照行業準入標準,采取先進工藝,合理布點,發展系列產品,實現廢物、廢氣的再利用和循環發展,減少污染物排放;實行煤矸石、煤泥、煤層氣等的綜合開發利用,加快趙樓和龍固煤矸石發電項目建設,鼓勵對廢棄物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降低資源消耗,發展循環經濟。

三是提前布局沉陷治理。加快編制礦區沉陷區治理規劃和采煤沉陷地治理方案,因地制宜,造地復田與發展養殖等相結合,建立起新的生態平衡系統。對沉陷程度較輕,下沉量不大,又不積水的沉陷區邊緣區域的農田,采用平整復墾的方法稍加修整可繼續耕種。對下沉1.5~5米的沉陷區,局部區域處于常年積水地段,易受水危害,不能正常耕作,可采用挖深墊淺的辦法治理。對下沉較大的沉陷區,且常年處于積水地段,已完全不能復耕,可采用煤矸石和電廠粉煤灰或其它廢物回填的方式來造地。對已復墾的土地可作為建筑用地、林業用地和花卉用地等;對已挖深的地塊,可建設標準池塘,用于發展水產養殖業。

四是加強組織領導責任。落實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治理和保護責任,多渠道籌措環境保護治理費用。可探索采煤沉陷地采取統一綜合治理的辦法,成立礦區統一的專門治理機構,實行企業化運作,改變外地普遍實行的以礦為單位分頭治理帶來的問題,提高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