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稅收管理調研匯報

時間:2022-04-09 05:17:00

導語:車輛稅收管理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車輛稅收管理調研匯報

今年以來,我局針對新的形勢變化,積極探索加強車輛零散稅收征管的新思路,已初步形成了“核定定額,源泉控稅、委托代征,協同管理”的征管模式,并取得了明顯效果,現將我們的主要作法做一簡要介紹。

一、背景現狀

(一)背景。市地處贛中腹地,交通發達,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譽。近年來,隨著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建設,我市的運輸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營運車輛遍布全國各地,由于大部份車輛權屬個體,易漏難管,除需要開具發票的部分稅收可以通過以票控稅管理外,不需要發票的業務量也相當大,這部分稅收我們以住都是委托稽查征費所代征,一年代征的零散車輛稅款在600萬元左右,其中車船稅約150萬元。2008年底,交通稽查征費機構撤銷,車船稅改由保險機構代征,數百萬元的零散車輛營運稅收卻面臨著流失,如何加強有效監管就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現狀。通過調查我們摸清了全市營運車輛的基本情況:全市登記在冊的營運貨車共4628輛,其中從事長途運輸業務的有1597輛,在本市境內從事短途運輸的有2295輛,長期在外地從事運輸的有736輛;從事客運的車輛876輛(含出租車),其中在本市從事短途客運的有739輛,從事長途客運的有137輛。貨運車輛有一部分掛靠在全市現有的5個汽車運輸服務公司,出租車基本掛靠在興民出租公司和順達出租公司,產權均屬個體,無論掛靠已否均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少數車輛尤其是農用車輛無牌無照。此外,全市大約還有輛托車近3萬輛,且大多數證照不全或未按規定進行車輛年檢。

營運車輛的管理涉及5個部門,交通局負責營業運輸證的發放和年檢,交警負責行駛證和駕駛證發行以及交通違章的檢查,地稅機關負責稅收征收和管理,城管部門負責管理車輛亂停亂放,機動車輛檢測部門負責車輛安全性能的檢查和測試。

二、主要做法

(一)抓宣傳,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與稅收宣傳月活動相結合,在新聞媒體上登載宣傳文章,在公交車站、出租車體、汽車修理廠張貼宣傳口號,在公路入口和路橋收費站制作大幅廣告牌,做到報刊有文、電視有形、廣播有聲,此外,我們還通過發送手機短信、在主要交通要道懸掛條幅等進行多元化宣傳,大力營造車輛稅收征管的良好輿論氛圍;二是與納稅人需求相結合,編印了《車輛稅收政策宣傳冊》,通過交警、交通局以及路橋收費站工作人員發放,做到司機人手一冊,使納稅人對車輛稅收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印制帶有“稅收連著你我他富國強民靠大家”的一次性紙杯發送到高速公路服務區,免費提供給過往的司乘人員;三是與效能建設相結合,面向納稅人發放3000份《地稅機關服務征求意見表》,在辦稅服務廳開通專門辦理車輛涉稅事項的綠色通道,對返鄉農民工、下崗職工以及退伍軍人從事營運的,認真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利用稅務機關信息廣泛的優勢,為納稅人排憂解難出點子。

(二)強管理,統一核定定額。對不需要開具發票的零散車輛營運稅收實行定額征收,我們區分不同的類型車輛分別核定定額,具體標準如下:貨運車輛90元/噸、月;客運車輛40元/座、月;出租車130元/輛、月;農用車及一噸以下載貨車60元/輛、月;摩托車30元/輛、月;為便于征管,定額稅收采取簡并征期的方式,按年繳納。

(三)把關口,實行委托代征。

1、精心選定代征單位。稽查征費機構撤消后,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并征得政府部門同意,最終選擇了交通局為委托代征單位,代征營運車輛定額稅收。

2、取得政府全力支持。今年5月,我們先后3次向市政府就零散車輛稅收管理作專題匯報,提出征管建議。5月23日,市政府下發《關于交通局代征車輛稅收的函》,明確了全市營運車輛零散稅收統一由交通局代征,并規定代征300萬,按4%提取手續費,代征400萬,按8%提取手續費,代征500萬,按15%提取手續費,代征無牌無照、農用車輛稅收,按代征稅額的25%進行獎勵,大大提高了代征單位代征工作積極性。

3、強化委托代征措施。一是“先稅后檢”。營運車輛必需經過交通部門審查,核發營運許可證方能從事營運運輸,營運許可證每年必須年檢,我們在年檢過程中設置關口,做到“先稅后檢”,對證照齊全的營運車輛在年檢環節代征營運稅收。二是上戶征收。我市大約有400輛無牌無照車輛,它們多為一些只在本地從事砂石、土方運輸等短途業務的車輛以及小三輪、小四輪、拖拉機等農用車,這部份車輛噸位小,速度慢,但零星分散,稅收征管難度大,交通局下屬的交管站,點多面廣,對這部分車輛營運情況非常了解,對車主也很熟悉,這部分稅收由交管站在施行營運管理工作職能時逐戶上門征收;三是站點代征。全市約有3萬輛摩托車,只有部分摩托車由保險機構代征了車船稅,而相當一部份摩托車由于未辦理保險手續,保險機構也就無法代征車船稅,對這部分摩托車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每年將會造成約30萬元車船稅的流失,為此,我們在全市設立了11個代征點(農村6個交管站各設1個,摩托車檢測中心設1個,城區交管站設置了4個),建立了覆蓋全市范圍的代征網絡,有效的遏制了稅收的流失。

(四)依科技,創新代征手段。征管系統上線以后,代征單位的稅票基本是手工開具,由于缺乏稅務機關的直接監控,容易產生多征少征,錯票廢票,影響執法環境,增加稅收成本,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原有的舊版開票軟件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不斷升級,研發出了一套科學規范,便于操作的外掛軟件—“營運車輛稅收”征收模塊,安裝在交通局車檢征費系統中,并組織力量將事先采集好的所有營運車輛信息全部錄入代征軟件。只要將營運車輛的車牌號輸入系統,系統就會自動顯示該車的應繳稅款,只有繳納了稅款,交通部門才能做營運證年檢。

(五)定制度,建立長效機制。一是制定了《市營運車輛零散稅收管理辦法》,全市的車輛零散稅收統一由一個分局管理,分局安排兩名稅收管理員專門負責日常的巡查巡管。對非營運車輛的管理采取先審后批的原則,必須通過地稅機關實地核查,開具《非營運車輛證明》,填報《非營運車輛審批表》交通部門方可年檢;二是建立戶籍登記制度,做到一車一籍,一戶一檔,與交通,運管等部門聯合,對全市從事營業運輸的車輛進行摸底,走訪各有車單位和個體車主,調查和了解營運車輛的基本情況,掌握車輛動態信息,建立詳實的車輛稅收納稅底冊和各類征管資料檔案。逐戶核對,按車主姓名、車輛類型、車牌照號、座位數、整備質量、載貨量等造冊登記,完善各項基礎管理資料,建立健全管理底冊;三是建立了與交通部門定期信息交換制度,每年進行一次車籍登記信息交換,完稅證與年檢證、征費單據定期核對,保證了征費與征稅車輛信息相符。

三、工作成效

(一)稅收收入穩步增長。截至8月底,交通局已代征零散車輛稅收572萬元,與上年稽查征費所代征數同比增長了21.66%,據預測明年稅收還可望增長10%左右。

(二)納稅環境明顯改善。工作中,我們堅持向市委、市政府領導勤請示、勤匯報,取得了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得到各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減少了工作阻力,使得工作進展十分順利;通過對廣大納稅人進行稅收宣傳,擴大了地稅影響,增強了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為形成“政府領導、地稅主管、部門配合、司法保障、社會參與”的社會綜合治稅機制,建設和諧、實力、文明、平安做出了貢獻。

(三)地稅形象有效提升。通過聲勢浩大的宣傳,使得車輛稅收的政策家喻戶曉,科學的管理方式,降低了納稅成本,融洽了征納關系,提升了地稅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