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運企業稅收管理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10 08:47:00
導語:銷運企業稅收管理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素有“煤海糧倉”金之稱,近年來,隨著我市電力需求不斷增長,對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再加上全國整頓安全生產秩序,關停小煤礦,導致煤炭資源的供應量相對不足,使得煤炭價格持續上漲,許多煤炭銷售企業應勢而生。目前我市有煤炭銷運企業45家,大多為一般納稅人。2008年繳納地方稅收393.11萬元,2009年繳納地方稅收343.21萬元,2010年繳納地方稅收362.45萬元。通過比對,發現煤價上漲,地方稅收卻下降。因此市地稅局稽查局對煤炭銷運企業開展了一次專項檢查。筆者從檢查中發現的一些共性問題入手,對如何加強煤炭銷運企業稅收征管,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供大家探討。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金交易。主要表現在煤炭銷運企業與小煤窯與之間存在大量現金交易、購貨不開發票的現象。如果索要發票,煤礦就會加價。作為購貨方,其所得稅的繳納如果采用核定方式征收,要不要發票不會影響其交納所得稅數額;購貨方繳納所得稅如不是采用核定方式征收,購進貨物取不上發票的就去稅務部門代開發票記賬,代開發票所交增值稅又能通過進項抵扣彌補回來,不會使其多交增值稅款。有的購進時沒取得進項發票,在與個人、磚瓦窯、學校賓館等單位交易時干脆不開銷售發票,資金體外循環,隱瞞利潤,同時少繳增值稅。在檢查中發現多數煤炭銷運企業賬面微利不見股東分紅,主要采取這種體外循環方式賬外經營所致。
2、兩票結算。煤炭銷運企業大部分通過“兩票”(運輸發票和專用發票)結算,煤炭價格通過增值稅專用發票大都以微利開出,差價再以代開運輸發票的方式直接轉給購貨方,既不需要入賬,也不需要納稅,這是許多煤炭購銷企業虧損大、稅負低的主要原因。對于購買方而言,貨物購買地點在己方,憑什么支付運費?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兩票結算”僅存在于“發貨制”的銷售方式中,對于實行“送貨制”的銷售行為只能實行“一票結算”,即憑貨物銷售發票結算。如在檢查一企業時,進項票單價為546元/噸,銷項票單價為550元/噸。其利潤則通過代墊運費取得,運輸發票在對方單位做賬,不僅少繳了所得稅而且少繳了增值稅。
3、虛開發票。煤炭銷運企業需要汽車運輸煤炭,因此需要柴油是正常的,但是被查企業的進項稅額中油品進項稅占到50%以上,就明顯屬于不正常了。如企業利用油販子購買柴油不要發票經中間人聯系,通過網上銀行將資金打入煤炭銷運企業的賬戶。煤炭銷運企業記賬:借:銀行存款,貸:其他應付款——個人。后來通過網上銀行將款項支付給石油公司。并取得專用發票;記賬:借:柴油、進項稅,貸:銀行存款。即:油販子將油品拉走,而煤炭銷運企業將發票取走。即所謂:票貨分離。因此賬面上“其他應付款—個人”金額越累越多。大量其他應付款借款多年不還成為接受虛開發票企業的重要特征。當煤炭銷運企業增值稅負大時,購煤虛開進項發票的方式也是如此。這樣一來,不僅少繳了增值稅,同樣也少繳了企業所得稅。
4、關聯交易。有的煤炭生產企業與運銷企業、煤炭銷運企業與用煤企業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關系,為了調節各自的利益,存在非正常轉讓價格調整稅負,有的甚至出現購銷價格倒掛的業務,進而出現增值稅低稅負或零稅額申報問題,從而少繳城建稅及附加。
5、多列費用。大部分的煤炭銷運企業支付運輸費用采取現金交易的方法,無法核實其真實的資金往來,有些企業就以此作掩護多開運輸發票,這種做法,從表面上看地稅征收了5.8%的地方稅收,而實際上漏了25%的所得稅,同時取得運輸發票的單位還抵扣了7%的增值稅進項稅,對于國家整體的稅收來說是得不償失的。一些企業增加職工人數,多列工資;在地稅部門開取勞務發票,多列支裝卸費用;個人與工作無關的消費,旅游,差旅費在賬面列支等。
6、虛假代購。一些煤炭銷運企業,目前表面上處于停業、半停業狀態,但仍保留一般納稅人資格,只要其購貨方不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如需要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就在賬上反映銷售),他們就采取委托代購的形式(一種形式是煤炭銷貨方持有購貨方的委托書組織貨源;另一種形式由煤炭運銷企業中組織貨源的人與購貨方簽訂一個用工合同,組織貨源者就搖身一變成為購貨方的業務員),這種形式既不墊付資金,也不開具發票,其組織的貨源應得的利潤變成了傭金或工資,主管稅務機關無法控管。
7、數量縮水。即在庫存商品賬戶中只記錄擬確認收入的部分產品數量(噸位),將不準備確認收入的那部分庫存商品的成本轉嫁到確認收入的那部分產品成本上。在影響銷售收入的銷售數量與銷售單價兩因素中,銷售單價的正確性可以通過檢查合同、詢價等方式加以驗證,因此,隱瞞銷售產品的數量成為企業隱瞞銷售收入的一種方法。
8、不辦地稅登記。由于國、地稅的稅源管理信息和企業稅務登記沒有共享,導致煤炭銷運企業只注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和接受國稅稅收管理,一部分銷運企業存在僥幸心理,不愿辦理地稅稅務登記,少繳地方稅收。
二、加強煤炭銷運企業稅收征管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煤炭銷運企業在稅收征管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由于經營地點不固定、中間環節多、運輸渠道難以控制等因素,流通環節的稅收管理不規范、稅源監控不得力的問題較為突出,為促進煤炭流通行業稅收的規范化管理,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要強化措施,加大對煤炭流通環節稅收的征管和治理力度。
1、加強戶籍管理,強化源頭控管
稅源管理部門應根據普遍登記、屬地管理的原則,督促設立手續完備的從事煤炭銷運業務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到經營所在地或者納稅義務發生地的主管地稅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收管理員要了解煤炭銷運企業在工商和國稅辦理登記信息,對領取工商營業執照經營的,督促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30日內申報辦理稅務登記。加強戶籍信息采集,了解煤炭銷運企業辦公地點、貨物存放地點、法定代表人、辦稅人的聯系方式等。
2、規范申報征收,強化比對分析
稅源管理部門應督促煤炭銷運納稅人依法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煤炭銷運情況統計表、煤炭銷運業務運輸發票明細表及要求提供的其它資料。稅收管理員應按月將自行申報納稅人的計稅單價、數量、申報稅款,與國稅機關的計稅單價、數量、繳納增值稅額等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對計稅依據等存差異的,要進一步分析原因、查找漏洞、規范管理。
3、加強納稅評估,強化稅源監管
稅源管理部門要認真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加強銷運信息采集(煤炭購銷渠道、購銷方式及運輸方式,煤炭生產礦井口價,煤炭起運地的平均銷售單價,煤炭送達地的平均銷售單價,貨款結算方式、煤炭起運地至卸貨地的運輸里程、平均運費結算單價等);納稅信息采集(煤炭購、銷、存數量,運送煤炭的數量,申報的應稅銷售額等);根據省局《納稅評估管理辦法》,針對煤炭流通的經營特點,抓住購進、銷售、運輸等重點環節,強化對物流、資金流、憑證流之間的配比分析,因地制宜開展納稅評估。
4、開展稅務稽查,整治行業秩序
地稅機關要進一步強化稅源管理的日常檢查,注重發揮稅務稽查的威懾作用。根據《征管法》賦予的稅務檢查職權,遵照法定程序,加大對煤炭銷運納稅人的稅務檢查力度,定期到鐵路貨場(站臺)、公路貨場(轉運站)、港口(碼頭)檢查納稅人運送煤炭的有關單據、憑證和有關資料。檢查納稅人銷售合同,準確核實銷售數量和單價,從銷運資金往來的情況推斷銷運業務的真實性、取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運輸發票的真實性;對大量使用現金交易的,要通過納稅人所有銀行賬戶的存取款記錄、現金日記帳的收支記錄、資金往來帳記錄,將收取和支付的資金與納稅人銷運業務進行比對分析,檢查納稅人是否虛開發票,積極配合公安經偵部門嚴厲打擊涉煤行業偷逃稅犯罪活動,切實維護行業稅收征管秩序。
5、依靠部門協作,搞好綜合治稅
地稅機關對外要進一步加強與工商、國稅、煤炭管理部門、鐵路、公路運輸等部門的信息交換與共享,按季進行登記信息比對,認真調查、掌握、清理經營者的銷運地點、銷運方式、銷運環節、貨款結算地、納稅義務發生地等相關經營信息;對內建立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務稽查之間的互動機制。稅收分析部門應定期開展煤炭流通環節稅收的宏觀分析,及時提供給稅源管理部門;稅源管理部門開展納稅評估后,應將作出的定性和定量的評判反饋給稅收分析部門,同時提供給稽查部門選案,對稽查部門查結的案件,認真剖析、查找征管的薄弱環節,制定并采取征管措施,強化稅源監控管理;稽查部門對稅源管理部門提請稽查的案件,應組織力量進行查處并重點查實評估發現的疑點問題,并將稽查結果及時反饋給稅源管理部門。
- 上一篇:地稅局網上辦稅調查報告
- 下一篇:鞏固機關效能年活動成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