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推動全民創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12 01:48:00
導語:民資推動全民創業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在“推進項目建設,破解發展難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如何進一步放活政策,啟動民間資本,喚醒沉睡民間的大量閑散資金,推動全民創業,是每個決策者十分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我市推進項目建設,破解發展難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擬結合的實際,做一點粗淺的探討。
一、民資現狀
(一)居民儲蓄現狀
居民儲蓄是反映民資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2006年底到2007年10月,由于股市過于火爆,出現了大量資金從銀行儲蓄搬家現象,注入股市,購買股票和基金,但居民儲蓄仍處在增長勢頭,只是增速減少。據統計信息網《2007年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反映,2007年12月末,我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50.42億元,比年初增加42.10億元,我市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22.12億元,比年初增加23.22億元。①從2007年年底到現在,隨著股市走低,大量的資金又從股市抽回,轉入銀行儲蓄,據《東方財富網》報道,今年第一、二季度全國居民儲蓄顯著增加,增幅達28.7%。我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6元,增長6。9%。②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我市居民儲蓄的民資很充裕,民間資本的可利用率還很高,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如何激活我市民間資本,是很值得探索的問題。
(二)居民儲蓄用途情況調查
據我市工商銀行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工商銀行對全市1000戶儲戶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34%的儲戶存錢是為養老防病,17%為子女讀書,9%為購房、住房改造,其它占26.3%,只有13.7%儲戶愿意將存款拿出來投資辦實業。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居民儲蓄的主要用途也是為了“養老防病”和“攢教育”,用來投資辦實業的也不是主流,但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用投資辦實業的占主流。
(三)民資投資情況分析
近年來,我市的民間投資十分活躍,以青原區為例,從2003年開始每年民間投資都以51%以上的速度增長。近五年來,全縣民間投資達70.8億元,創辦企業152個,③形成了礦產品加工、制衣制鞋、機械電子、新型材料和竹木加工等五大工業支柱產業,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與此同時,民間投資加快了農業化、城市化進程。但是,目前全市民間資本存量仍較大。到2007年底,全市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余額達322.12億元,加上社會閑置資金,整個全市約有400多億元資金還處在“冬眠”狀態,難于覓到出處。
二、制約民間投資的因素
投資意味著收益與風險共擔。目前制約民間投資的主要因素是怕擔風險,很多人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幾種心態:
“三比”心態。一是和外地比政策。個私業主喜歡把本地與廣東、江浙一帶等發達地區比。他們反映的重點是:我們所收的稅費比發達地區多,沿海發達地區在戶口管理、子女讀書、門面收費等方面要比我們這里優惠得多,獎勵政策的幅度也要大得多。二是和周邊設區市比環境。他們認為有些設區的經濟環境比本地好。三是把投資辦廠與銀行存款比回報。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現在把錢存入銀行,雖然利息低但保險。投資辦廠安全性不大,投入的資金難以保證實現它的期望值。
“三等”心態。一是等環境好了,機遇來了再說。持這種心態的人有投資興業的沖動,但又怕市場風浪淹沒,怕吃虧不討好,不如“不打鑼鼓圖清閑”,坐等觀望,期盼發展環境更好;二是等積蓄多了,不缺錢了再說。這種人一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且一般資本都不大,經不起折騰;三是等有了好的信息、好的項目再說。
“五怕”心態。一是有錢的人怕擔風險。問卷調查表明,持這種心態的人約占1/3。他們擔心的是項目不可靠、賺錢的把握性不大。二是沒有錢的人怕虧老本。有這種心態的人占35%。我們調查的干部中有人認為,工薪階層也想投資辦廠,興辦實業,搞一個第二職業。但是,一旦投資辦廠搞虧了怎樣辦?虧了老本,怕自己和家人今后的日子不好過。三怕政策變,即怕準入變卦、怕中途卡殼、怕“三亂”反彈、怕樹大招風。持有這種心態的人占31.4%。四是怕亂收、亂罰、亂執法和“索、拿、卡、要”。不少群眾反映目前欠發達地區的亂收費、亂罰款、亂執法和“索、拿、卡、要”的現象還相當嚴重。五是怕上當受騙。目前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尚不完善,少數企業代表陋習難改,隨意處置公司財產,隨意剝奪股東利益,隨意揮霍股民資金,故小本經營者不敢合伙辦大廠,擔心法人吃股民,怕今后血本無歸。
三、進一步放活政策激活民資推動創業的幾點建議
要想激活沉睡的民間資本,讓其在“推進項目建設,破解發展難題”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進一步繼續解放思想,放活政策,激發全民的創業熱情,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思考和落實。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繼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激發投資創業激情。各級部門特別是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大張旗鼓地宣傳“創業光榮、創業有功”、“發展是第一要務。”等理念,通過新聞媒體加大宣傳攻勢,自上而下,開展繼續解放思想活動,積極引導民眾擯棄“槍打出頭鳥”的想法,克服“小富即安”思想意識,樹立“敢為人先”、“富而思進”的意識,激發投資熱情,努力營造投資致富、創業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在行動上促成共為,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積聚社會閑散資金和民間投資的新機制,激活民間資本,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同時要大力宣傳一些創業的成功典型和本地的產業優勢、可行項目及優惠政策,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以各種形式入股參股辦實業。
(二)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民資準入門檻,拓寬民資準入領域。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民資準入門檻,凡是合法的民資,就允許投入創業,不設置障礙,不設框框。在降低準入門檻的同時,還要拓寬民資的準入領域。一是落實國民待遇政策。落實我省已出臺的規定:除國家政策特殊規定外,放開投資領域,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投資回報高的電力、交通等領域基礎設施項目;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城市供水、供氣、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公共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開發和經營工業園區、專業市場;引導農村個體戶和私營企業通過股份制、合資合作等形式,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資源開發領域,投資于種植業、林業、畜牧水產業,參與農產品精深加工、良種繁育和推廣。對以社會效益為主,投資回報率低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教育、文化、衛生、旅游、體育等社會事業項目,可以通過財政貼息和建立合理的價格、稅費機制等辦法,即按補償投資成本加合理盈利的原則,確定收費標準,讓民間投資有利可圖。二是鼓勵民營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在重要農產品進出口配額審核、審批、上報進口國外設備辦理免稅確認等方面,與國有企業、三資企業一視同仁。
(三)進一步放活金融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機制。要深化金融資本體制改革,通過建立投資咨詢機構、服務機構、信用評估機構等有效措施,引導民間“外溢”資本“回流”,啟動大量的居民儲蓄進行投資辦工業;要加大信貸品種創新力度,拓寬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空間,開拓對中小企業發放以中小企業之間聯保形式的貸款或以行業擔保公司的貸款;要加強銀企合作,由各級政府牽頭組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和個人創業貸款擔保難的矛盾。另外,可考慮建立集聚社會閑散資金和民間投資的新機制,鼓勵和支持成立較多股東參加的股份有限公司,集聚社會閑散資金以各種形式入股參股辦實業。鑒于我省部分縣(市、區)實際以及政策法律上的原因,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建立擔保機構,具體做法是:建立股份制擔保公司,資金來源的一部分為財政投入和黨政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個人存款,之所以強調財政投入和黨政干部持股,主要是為增強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號召力。另一部分則向包括民營業主、個體工商戶在內的社會募集。公司所有資金存入銀行作為擔保基金。所有持有擔保公司股份者皆有資格向公司申請貸款擔保,其貸款額度為持股的3-5倍,擔保公司以存入銀行的基金為擔保,幫助申請人向銀行辦理貸款手續。考慮到運作成本,公司人員應當盡可能精簡且必須熟悉金融業務并精于價值、信用評估。
(四)進一步用活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扶持民間投資。為鼓勵創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比如下崗職工再就業優惠政策,高新技術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等等,我省也出臺了支持全民創業的優惠政策,比如省地方稅務局的《支持全民創業措施100條》等,我們要加強稅法宣傳,讓民眾知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用活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全民創業。各級稅務機關要從講政治,講大局出發,從涵養稅源著想,用活稅收優惠政策,放水養魚。稅收優惠政策用活用好了,民眾的創業的回報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從而創業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積累了豐富的經濟,值得我們學習。
(五)進一步健全規章制度,依法保護私有財產,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要堅持市場經濟方向,按照市場經濟要求,通過立法制度化,把私人財產權利變成法定的權利;要全面抓好我省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的落實到位,尊重投資者自主選擇的權利,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對各種涉農涉企收費項目進行全面清理,確保負擔合理、競爭公平;要鼓勵和引導成立民營經濟行業協會或民間資本協會,采取自由進出、民主管理、自我約束、市場運作的方式,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政策,調研民間資本與民營企業資金供求狀況,定期有關投融資信息,協調民營企業之間的經濟事務,吸引民間資本流入;要從產業引導、政策扶持、科技先導等方面培育優勢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領域的大戶和骨干企業,引導從產品經營向資本運營轉變,建立企業集團,形成生產能力聚集的主力軍。
- 上一篇:地稅機關優化投資環境調研匯報
- 下一篇:高新區項目落成情況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