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外債項目建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18 05:30:00

導語:主權外債項目建設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權外債項目建設調查報告

我市政府外債項目用于農業生產方面,直接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切實解決了一些地方政府想解決而當前又無力解決,是人民群眾較關心、較現實的問題,對彌補地方建設資金不足,優化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基本情況

(一)、2009年度項目建設及效益情況

2009年度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項目有2個,鄉中小藥材(細辛)種植基地項目和市鄉長白山道地藥材種植項目。

1、鄉中小藥材(細辛)種植基地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150萬元,其中: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70.00萬元,企業自籌80萬元。貸款年限3年。建設內容如下:建設基地倉庫一座,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基地建設蓄水池20個,采購生產設備23臺(套)。

通過種植基地的實施,可進一步壯大當地中草藥種植這一優勢產業,促進農村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將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80余人就業。每畝中藥材平均收入可達2275元,每戶純收入1.1萬元以上,人均增收2600元。到時項目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周邊村組,可帶動農戶200戶農戶種植中小藥材,并給予種植技術的支持,直接受益農民年增收可達150萬元,并可促進當地中小藥材及相關運輸、肥料相關產業的發展。

2、市鄉長白山道地藥材種植項目。

項目總投資243萬元,其中: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70.00萬元,企業自籌173萬元。貸款年限3年。建設內容如下:建設庫房500平方米及15個蓄水池。采購生產設備36臺(套)。

項目達產后,可使400戶農戶利用水沒地種植甜玉米2000畝,實現400戶農戶年總增收168萬元,戶均增收4200元,增加農民的收入,帶動當地的朝鮮族群眾共同致富。

(二)、2010年度項目建設及效益情況

2010年度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項目有3個,即甜玉米種植項目、市梅花鹿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和平地栽參示范基地建設項目。

1、甜玉米種植項目

項目總投資230萬元,其中: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100萬元,企業自籌130萬元。貸款年限3年。建設內容如下:擴建生產廠房1300平方米,其中:擴建速凍生產車間100平方米,擴建冷藏庫房1000平方米,改建熟化車間200平方米;建15個蓄水池,購置生產設備5臺(套)。

項目達產后,可使400戶農戶利用水沒地種植甜玉米2000畝,實現400戶農戶年總增收168萬元,戶均增收4200元,增加農民的收入,帶動當地的朝鮮族群眾共同致富。

2、市梅花鹿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項目總投資80萬元,其中: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40萬元,企業自籌40萬元。貸款年限2年。建設內容如下:改建和擴建鹿茸加工間,飼料庫、水泵房、更衣消毒間、門衛房;新建消防水池、青貯飼料窖;購置加工設備9臺套,購買優良種鹿3頭,母鹿30頭,仔鹿11頭。

項目建成后,將帶動項目區及周邊地區養鹿事業的發展,預計可使全市養鹿戶逐年擴大60戶,10年內可達到800戶養鹿8000頭。大大增加農民的收入,可保證800養鹿農戶平均增收10000元。

3、平地栽參示范基地建設項目

項目總投資160萬元,其中: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70萬元,企業自籌90萬元。貸款年限2年。建設內容:建150平方米廠房。購置生產設備14臺(套)。

種植人參后,每畝利潤可達8000元以上,項目區規劃為186畝,可帶動農戶50戶,人均增收可達1000元以上。通過該項目建設,企業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可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脫貧致富;并且保護了寶貴的森林資源,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加強債務管理

1、加強項目申報、審核工作。市政府根據當地承債能力合理舉債,量力而行,注重引資實效,財政部門對所報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和償債能力分析,建立項目評審機制,嚴格外債項目申報程序,嚴格按照財政部38號令及政府外債項目操作規程辦理申報申批,把好項目立項審批關,選準、選好項目。

2、嚴格執行貸款程序。對企業貸款需要財政擔保的二類項目原則上不予辦理,確實效益好,前景好,需要財政擔保融資的項目,采取用企業不動產進行反擔保抵押,簽訂還款協議書,降低和化解財政風險。必須做到對借款人房產進行評估;貸款人與借款人簽訂抵押擔保借款合同;借款人出據承諾函;公證處對《抵押擔保借款合同》和《承諾函》予以公證。

3、強化項目監督、管理。財政部門在正確履行項目管理職責的同時,應積極主動的參與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建設過程中,夯實管理基礎,加強提款報賬審核,規范采購行為;項目后期,樹立償債意識,落實還貸責任,完善還貸機制,共同研究后續管理辦法,狠抓到期債務回收和清欠等工作。對招標采購過程進行監督,防止違規操作和資金浪費。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強化服務意識,督促項目單位建立風險防范和還貸機制,督促各項制度的落實。

4、建立責權利和借用還相統一的良性循環機制。本著“誰用款、誰還款、誰擔保、誰負責’的原則,分清政府與部門的責任,明確用、收、還款應承擔的責任。對需財政承借或擔保的基礎性、公益性項目,財政根據項目單位的償債能力和財政的承受能力,切實落實償債資金渠道和還款計劃,屬財政應承擔的還本付息付費債務,應列入財政預算統籌安排;對半公益性借款使用單位,要求其做出反擔保,防止給財政帶來還款風險和壓力。

四、建議

1、加快項目審批,簡化辦事手續。原有項目審批程序存在立項難、周期長、信息傳遞不暢等問題,造成項目設計同地方政府的期望與發展規劃有一定差距。同時提款手續多,檢查多,程序復雜,落實配套難度大,造成資金使用難度增大。

2、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建立信息溝通渠道。明確財政、發改委、項目主管部門以及實施單位的工作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共同建立項目管理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外債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拓寬縱向、橫向信息溝通渠道,實現貸款項目信息互動,不斷推廣項目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

3、應加大對外債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工作。目前,從事外債管理的人員多為兼職人員,沒有專職人員管理政府外債項目管理工作,由于政府外債項目管理工作繁多,政策性較強,對文件及相關政策研究的不深、不透,對外資申報程序及要求不甚了解,無法指導和給各級領導決策提供正確意見。為改變現有狀況,各級政府應配齊、配強政府外債項目管理工作人員,加大對干部的業務培訓力度,使政府外債項目管理工作能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