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團建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27 03:43:05
導語:全縣團建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團市委的工作部署,團縣委于近期對本縣內團建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調研,力求通過熟悉掌握全縣團建情況,發現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從而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和方法,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推進我縣青少年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一、基本情況
縣共有10個鄉鎮,94個村,9所完中,35所初級中學,41所小學;有基層團委20個(全柴原設團委,現無人任職),團工委1個,團總支36個,機關團支部10個。
1、基層組織建設較為完善。經過07年的新一輪鄉鎮撤并,各鎮在團縣委的要求下均新配備了團干,新任的團干部學歷普遍較高、80%的團干部年齡都在35周歲以下,鄉鎮團干部的隊伍結構較優化。學校團干83%為35周歲以下,全部都是大專以上學歷,一部分學校團組織負責人同時還是黨支部或黨小組成員。
2、團干部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在團縣委的要求下,各級團干部十分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積極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鍛煉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和說、寫能力,在團內、外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業績突出,較好地發揮了團干部的表率作用。
3、團組織各項制度健全。大部分基層團組織能夠堅持“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團員教育管理工作經常開展,能夠按時交納上繳團費,有計劃地嚴格按照標準發展團員。
4、學校團組織活動有效開展。學校團組織在此方面工作開展較好,能經常性地組織團員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能定期做好法制宣傳等團員教育工作,活動開展有方案有小結。但鄉鎮團委一年到頭幾乎未開展活動,把團的工作當作了副業,只忙于鄉鎮中心工作,縣直機關團組織狀況相同。
當前全縣各級團組織和團干部隊伍的總體工作狀態是良好的,有一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但是在一部分團組織和團干部隊伍中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很多工作不是靠行政命令完成,而憑私人感情去完成,沒有機制約束,因一些限制因素導致團的工作開展不正常乃至不開展,對基層共青團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二、存在問題
1、班子配置情況。團縣委于04年4月換屆,按《團章》規定,應于07年4月至5月換屆,但我委一直未能如期換屆,按照相關規定,團縣委班子配備應為一正兩副,現我單位有書記1人,副書記1人,工作人員1名,借調人員1名,且書記于11月底到市里掛職,任期一年,副書記作為縣招商工作組成員常年在外招商,自今年5月任職以來就在團縣委無分管工作,1名工作人員于今年8月中旬通過公務員考試招錄到團縣委,借調人員于07年4月到團縣委工作,現我委日常辦公只有1名工作人員和1名借調人員。鄉鎮和企事業單位同樣如此,無專人從事共青團工作。
2、黨政領導對共青團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長期以來,團縣委僅僅圍繞縣里中心工作和臨時活動任務開展工作,想開展一些特色工作,但在經費、人員、精力、時間上均無法保障,根據縣委縣政府對招商引資的要求,團縣委一把手的主要精力和時間都要放在招商引資上,而鑒于我委實際,單位的工作經費也大部分用在了招商引資上,如果完不成招商引資工作任務,所有的成績全部歸零。種種原因致使團縣委工作被動,無法創造性地做好共青團本身工作。同時各級團干也僅憑個人工作熱情做工作,沒有自覺形成為團工作的局面,只是布置一項工作做一項,被動應付。
3、非公企業團建工作覆蓋不全面。隨著社會環境和經濟形勢的變化,涌現出大批非公有制企業,他們往往是團員青年較為集中的地方,但由于企業管理層重視程度不高,認為團建工作可有可無,而由于工作隸屬關系,團縣委的工作觸角難以延伸,給建團形成了一定的難度。我縣前期建立的一些非公企業團組織多是80年代成立,現老班子功能已經退化,新班子尚未組建,制度極度不健全,大多數非公企業團組織徒有虛名,無法從事具體工作。
4、基層團建工作力度有待加強。我縣基層團建工作的薄弱面多,問題較為嚴重。一是團組織工作經費不足,我縣所有的基層團組織中,工作經費嚴重不足,僅靠上繳上級團委團費返還的工作經費來維持開支,有的學校團組織連團縣委分配的團費收繳任務也完不成,更不提開展活動,由于投入經費少,團員教育和組織的力度明顯減小,團組織活動的次數和質量非常低。二是團干兼職狀況十分嚴重。根據調研我們發現,全縣范圍內的鄉鎮、學校、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乃至各企業,兼職團干占到90%以上,除了團縣委機關的專職團干外,其他的都是兼職團干。三是能夠按期換屆的團組織少之又少。我縣基層團組織的換屆工作一般都是根據所在鄉鎮、學校的人事調整來做的,07年鄉鎮團委換屆適逢鄉鎮撤并,10個鄉鎮團委都如期換屆,部分學校的團組織幾乎沒有換過屆,團干部轉崗都是根據干部人事調整而變動的,全縣171名在職團干,其中48%的團干都在35周歲以上,未能按年齡轉崗。
5、團員的教育管理效果不佳。由于基層團組織的學習、組織、活動和團員發展等制度尚不健全,不能及時有效地對團員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服務,導致有些團員青年對團的事務不夠重視,團員流失嚴重,團員發展困難等問題。
6、團的活動開展方式較單一,不能順應時代要求。基層團組織在服務青年上,大多數都局限于滿足青年的文化娛樂需求,活動方式形式化、簡單化,不能適應當今青年各方面的需求。對于青年所關心的就業信息、技能培訓等,無法全面滿足。
7、團組織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有效性不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團縣委也在探索怎樣服務青年,更好地投入經濟建設,為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與農委等部門聯系,由鄉鎮團委配合基層政府開展勞務輸出;與技術學校聯合,對我縣農民和下崗工人進行免費技術培訓并推薦工作;與開發區各企業配合舉辦專場招聘會,針對我縣廣大待業人員安排崗位,等等。但由于團組織活動的功能有限,也限于沒有足夠的財力、人力、物力,服務青年就業創業行動的工作面無法鋪開鋪大,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解決了一部分待業人員的工作問題,但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我縣待業大軍和低收入人群的現狀。團組織服務青年創業就業的意圖沒有很好地加以體現。
三、對策建議
1、加強各級團組織班子建設。針對目前縣、鄉鎮、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團組織班子現狀,建議上級團委適時予以支持,與縣委領導協商,建議乃至下文要求下級團組織如期換屆,人員、經費配備到位。
2、堅持黨建帶團建,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團建力度。基層團組織應緊密配合黨組織工作部署,主動向同級黨組織匯報工作,使黨組織了解團的工作,及時給團組織指路子、壓擔子,促使黨組織將團建列入議事日程,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總體規劃,使黨團建緊密銜接。對全縣非公有制企業情況進行全面摸底,針對符合建團條件的企業,由所轄鄉鎮對其進行先期推進,指導和督促團建工作,團縣委爭取該鎮黨組織支持,對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制定相關考核管理機制,逐步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
3、優化各級團干隊伍,建立團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各基層團組織書記的配備,要選擇有一定青年工作經驗、熟悉基層黨務工作的,要把年紀輕、素質高、懂經濟、干事業的優秀青年人才選拔到團的領導崗位上來。團委委員的分布要照顧到各個方面,使團委班子成員在知識、能力等方面形成互補,達到結構合理、整體優化。
4、進一步抓好團干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班子整體素質,要在建立和完善團干部上崗培訓制度的同時,多渠道、多途徑強化對團干部的專業培訓,特別是要抓好新任團干部的培訓。建立團干部工作激勵制度,對工作認真,有一定實績的團干,要通過各種方式加以褒獎,對工作開展進度較慢,有畏難情緒的團干,要加以引導,使先進帶動后進,促進全縣團工作的蓬勃發展。
5、嚴格執行團員教育管理制度。各基層團組織要嚴格按照《團章》要求,健全團員檔案制度,規范團員證管理制度。特別對流動團員情況要進一步摸清底數,及時了解、掌握團員的思想、工作、生活情況。建立民主評議和慰問走訪制度,發動廣大團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家鄉的建設發展多貢獻力量。
6、增強共青團組織的服務能力。各基層團組織要緊緊圍繞黨政工作大局和青年需求,健全青年社會化服務體系,開展活動旨在增強青年的創業發展能力,積極引導青年了解團情、學習知識、提高技能,使共青團成為幫助青年獲取信息、交流溝通、互利合作的平臺,成為服務青年創業致富、增收成才、全面發展的陣地,成為共青團組織凝聚青年的文化中心、服務中心和教育中心,成為青年人才培養的孵化器,培養青年成為建設發展的領頭羊和排頭兵,為經濟社會發展向前推進增添力量。
- 上一篇:共青團新聞宣傳經驗交流
- 下一篇:全縣基層團建工作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