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保險運行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28 08:25:53

導語:城鎮居民保險運行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鎮居民保險運行情況調研報告

一、城鎮居民保險運行基本情況

市于2007年6月啟動實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2010年9月實行市級統籌管理,截止至現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109870人,其中城鎮中小學生參保率為98%,實現了城鎮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目標。主要工作舉措有以下幾方面:

(一)大力開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宣傳服務活動,努力擴大醫保覆蓋面

一是于每年11月組織相關勞保所及村居干部召開新一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調度會,并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布置工作任務,確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著手早,部署嚴,層次清;二是組織干部職工深入社區、鄉鎮和居民密集區積極開展醫療保險主題宣傳活動,向廣大居民朋友發放政策宣傳單;三是利用報紙、電視、電臺、政府網站等媒體進行常態宣傳;四是通過手機短信發送參保續保溫馨提示,讓廣大居民知曉參保時間和最新醫保政策。通過以上多形式、多角度醫保政策宣傳活動的開展,使廣大城鎮居民、特殊困難群體和在校中小學生在內的所有參保對象都能知曉最新醫保政策,感受到醫保的良好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的參保積極性,為擴面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深入基層指導,提升一線醫保服務水平。

該市在城鎮居民保險業務經辦上建立了經辦機構人員與鄉鎮對口聯系機制。堅持每月至少二次下到各自掛點鄉鎮開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策宣傳、指導服務,幫助各鄉鎮開展居民醫療保險擴面和解決各鄉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一線指導、集中培訓等方式有力提升了基層居民保險業務經辦水平,為廣大參保居民提供更為優質服務

(三)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加強城鎮居民保障力度。

為進一步保障學生、民政對象等特殊群體的醫療保險待遇,市醫保局、教育局、民政局及財政局等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重點抓好了城鎮在校中小學生和城鎮低保人員及優撫對象等特殊人群的參保工作,進一步簡化城鎮在校學生參保流程,實現了城鎮戶口中小學和民政對象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城鎮居民保險擴面工作面臨嚴峻形勢。一是部分居民對醫保政策還存在模糊認識,參保意識淡薄。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完全屬于個人自愿行為,他們大多有一種僥幸心理,處于一種“小病拖,大病扛”的狀態,往往是不到大病臨頭時,是不會舍得拿出錢來參加醫保的。同時,一些有一定經濟能力的群眾,認為自己年輕,到老了再參加,這也是居民參保意識不高的重要原因。二是由于現行的社會保障特別是醫療保障體系由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及新農合組成,部分居民容易把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混淆,況且新農合繳費低不實行續保機制不要補繳以前年度保費,因而多數城鎮居民對象認為參加新農合即參加醫保,導致城鎮居民醫保擴面工作不能有力推進。對此,市醫保局結合工作實際,本著以人為體的工作理念,采取了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對新參保的城鎮居民如以前年度辦理了新農合則可視同正常繳費辦理參保登記,不需再補繳以前年度費用,從而扭轉居民參保擴面進度緩慢形勢。

(二)居民醫保參保擴面工作進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居民醫療保險工作未引起足夠重視,居民參保工作進展不平衡,影響了全市的擴面進度。據統計,市除象湖鎮外其他各鄉鎮城鎮居民保險參保擴面工作十分滯后,雖然每一年度都以市政府名義下發了參保擴面工作任務,并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但是仍然還有相當一部分大鄉鎮對城鎮居民保險未引起足夠重視,導致部分鄉鎮城鎮居民未及時參保,個人醫療待遇得不到保障。

(三)基層信息網絡建設不健全。醫療保險信息實行網絡化管理是大勢所趨,也是為參保居民解決看病難的一項重要舉措。因各基層衛生院認為城鎮參保對象少,考慮到網絡維護成本(購置電腦、讀卡器及寬帶配備等)及上級拔付經費等問題而不愿承擔城鎮醫保定點服務。當地醫保局雖經多次跟衛生等有關部門溝通,但各鄉鎮衛生院至今仍未開通醫保刷卡定點服務,造成部分鄉鎮城鎮居民就醫不方便,并嚴重影響城鎮居民醫保擴面工作。

(四)城鎮醫保大病補充保險待遇的辦理效率低。據了解該市2014年元月份以后發生的城鎮居民及職工大病補充保險待遇補償一直未進行處理,導致部分參保對象對經辦機構經辦業務提出質疑,造成社會不良影響。

(五)醫保卡實行密碼保護功能有待完善。近期在開展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有部分參保對象建議城鎮醫保卡能不能設置密碼保護功能,保障醫保卡用卡安全。

(六)城鎮居民參續保時間設置需進一步人性化。每年的城鎮居民參續保時間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因年底又恰逢元旦、春節期間,部分城鎮居民往往因假日奔走等原因錯過辦理參續保登記時間,導致參保待遇中斷,不利于提高參保人員的積極性。

(七)城鎮居民保險個人帳戶設置有待合理化。城鎮居民保險個人帳戶為成年人每人每年20元、未成年人每人每年5元,雖然城鎮居民醫保為廣大參保患者減輕了大額住院醫療費用負擔,但個人帳戶的設置對參保對象門診費用的影響卻微乎其微,作用不明顯。同時部分參保對象認為新農合都已實現門診統籌,對個人帳戶的金額也表現出冷漠態度。

三、建議及對策

(一)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居民醫保政策宣傳,提高城鎮居民的參保積極性。

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保局在政策解釋和宣傳發動工作上要下功夫,特別是要通過電視媒介、廣告等多種手段擴大宣傳,重點編印好當前政策下的《居民醫保服務指南》,深入鄉鎮、社區、開展擴面宣傳。通過典型的人和事對制度本身的主要內容、主要政策,尤其是籌資標準、待遇水平和參保繳費、享受待遇的程序等要宣傳解釋透徹,讓城鎮居民家喻戶曉,樂于接受,切實引導城鎮居民由“要我參保”到“我要參保”的意識轉變。

(二)積極開展城鎮居民保險工作培訓,提升基層業務經辦能力。當地醫保局要通過深入基層一線指導、集中辦理培訓班等多種方式對我市各鄉鎮勞保所及村居工作人員進行居民保險業務經辦培訓,本著以人為體的工作理念,切實提高醫療保險業務操作水平,為參保居民提供更加優質服務。

(三)努力完善基層衛生院醫保信息網絡建設,深入推進“民生工程”。積極和市衛生局溝通,要求各縣市強化承擔醫保定點服務功能的管理,要求各鄉鎮衛生院切實擔負起醫保定點服務的責任。加快推進并落實各鄉鎮衛生院醫保信息網絡化的開通服務,健全城鎮居民醫療待遇醫保系統實時結算制度,為各鄉鎮城鎮職工、居民及中小學生就醫提供方便。

(四)加強城鎮醫保大病補充保險經辦公司的管理,提高經辦服務效率。通過招投標、規范大病補充保險業務,強化經辦服務公司的監管,促進大病補充保險業務得到及時處理,參保對象待遇及時保障。

(五)進一步推進醫保卡的智能化建設、城鎮居民參續保時間設置的人性化和門診統籌工作的調研。一是根據金保工程的建設進度和信息網絡建設需求,在醫保卡就醫就診上實現更多的智能服務如24小時電話掛失、查詢及密碼自愿設定等人性化工能。二是借鑒周邊先進省市及醫保發達地區的工作經驗,對我市的城鎮居民參續保時間設置作初步調研,避免因跨年度參保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三是優化城鎮居民保險的基金籌措機制。為減輕城鎮居民的參保繳費負擔,提高參保積極性,需對城鎮居民參續保中斷期間的費用征繳作進一步調研,如對中斷期間的參保對象補繳個人繳費部分多少或借鑒發達地區對補繳費用標準進行統一人性化的設定等,為進一步做好參保擴面打下基礎。四是積極推進城鎮居民保險門診統籌管理工作,消除參保對象因個人帳戶少而產生的認識誤區,進一步保障參保居民的醫療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