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特色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3 04:37:28

導語:交通局特色產業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交通局特色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近年,縣依托“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迅速,交通運輸發展也取得實質性突破,特別是旅游產業的快速度發展,對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交通運輸能力還不滿足社會經濟快發展。因此,交通運輸發展需求量大,加快區域內網公路建設,提升交通服務力,增加公路網密度,主推與產業發展相適的專用公路,構建公路與航空一體的運輸體系是今后必然的交通發展趨勢。

一、交通運輸現狀

近年,縣交通部門搶抓機遇,堅持大干快干的工作路子,隨著縣至公路,至三江口(段)公路,景區公路、縣至鄉公路、機場等一批交通項目的建成,累計完成交通投資達40.86億元,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400余公里,等級公路突破1000余公里,實現了通鄉通達率100%,通鄉通暢率85%,通村通達率100%、通村通暢率達97%的交通發展目標,形成了公路運輸與航空運輸的為主的運輸格局。同時,建成縣級客運站2個,鄉鎮客運站13個,村級招呼站80個,為農村客運運輸提供強力基礎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路交通網絡不完善。交通網絡主要是以縣城、鄉鎮為中心,公路網的發展水平不高,部分鄉鎮出口通道單一,干線公路主要是連接各鄉鎮及出口,未能按沿河、沿資源展布。由于地理環境、地貌地形的限制,區域內公路網無法形成網狀結構,山區擁有公路數量和密度遠遠不足。

(二)沿線地質條件復雜,公路技術等級低,線形差、路況差,抗災能力弱。區域內均為等外級公路,公路防護設施少,橋涵等排水設施不完善,路基寬度窄,路線平縱面指標十分低,平縱面組合很差,道路服務水平較低,安全可靠性差,加上公路養護資金缺少,養護難以到位,致使公路路況較差,很多路段路基損壞嚴重,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受地形地質條件限制,大部分路段設計標準較低,道路服務水平較低,行車安全可靠性較差。

(三)地區交通運輸發展滯后,路網運能飽和,制約經濟發展。區域內的公路網,低等級、等外級公路占了絕大部分,線形差、通行能力低、安全性低,無法承擔大運量、遠距離運輸任務,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發展。

(四)公路安全防護設施建設滯后。地處青藏高原和盆地的過渡地帶,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大多數公路翻山越嶺,路線迂回,坡陡彎急。過去由于受資金所限,公路建設基本以通達為主,安全防護設施基本無力修建,且已建成公路的防護設施建設率較低,全縣已建成公路中,僅省217的部份路段實施了安保工程,僅占建成公路的10%,其它公路只是設立了部分簡易警示標志。由于公路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善,部分路段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交通事故頻繁發生,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

(五)公路建設資金短缺。縣經濟基礎薄弱,社會發展較為落后,公路建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中央投資,投資渠道單一,資金籌措渠道少,自我發展能力弱,投入總量不足,且地廣人稀,客觀要求人均擁有的公路里程較多,公路需求與建設資金缺乏的矛盾比較突出。

(六)公路養護水平低、管養工作落后。由于養護經費和人員不足,缺乏必要的養護設備,縣公路失養現象嚴重,部分公路、特別是鄉村公路,沒有相應的管養機構、人員、經費,建成不久后就因養護不及時而斷道。管養問題已成為影響縣公路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對策與建議

(一)突出綜合交通重要地位,強化交通發展規劃引導作用。縣交通發展規劃,作為綜合運輸空間布局的總體指南,立足于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需求,體現未來交通運輸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建議相關部門嚴格按照批準的規劃組織實施,保障綜合交通體系的有序推進。在其余專項規劃和重大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做到與本規劃有機銜接。

(二)加強政府領導,落實責任主體。縣綜合交通規劃的實施涉及多個部門的配合協調,建議縣政府成立專項領導小組,積極爭取中央、省對重點項目的支持,地方積極配合。對于干線公路及農村公路的建設,應當明確縣政府是公路建設的責任主體,各鄉政府是農村公路建設的責任主體,縣交通運輸局是組織開展各項工作的實施主體,建議領導小組主要領導總體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分別負責干線、農村公路、客貨運站點建設的組織實施和監督工作,各級責任主體應加強部署、統籌安排,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要積極組織協調,健全和完善不同層次的協調機制,保障各項責任落到實處,保證各項目標順利完成。

(三)爭取多方籌資,拓寬資金渠道。建設資金不足是縣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問題。縣經濟社會相比省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總體上仍處于低層次發展階段,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而利用市場機制拓寬資金渠道條件仍然不成熟。因此,交通建設仍需主要靠中央投資,采取中央財政、行業部門、地方政府、社會和群眾投勞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尤其是要利用西部大開發和中央加強扶持青海等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機遇,把握國家加快藏區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政策,抓緊研究縣交通運輸建設資金籌措新渠道,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

(四)加強質量管理,完善養護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政府監督、群專結合”的質量監督體系,充分發揮各級質量監督機構的作用,動員群眾參與;嚴格執行質量責任制,建立工程質量責任檔案,明確工程各環節和各單位的責任人,一旦質量出現問題將依法追究責任;政府部門要加強督導服務,督促和幫助推進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強質量進度管理,創新質量管理辦法,切實推行工程質量與項目資金補助掛鉤、與政府績效掛鉤、與企業信用掛鉤。同時,要加快養護機制的改革,推行養護管理目標責任制,促使養護管理體制由定員養護向定額養護轉變,以提高養護質量、保證公路暢通為目標,全面加強養護和路政管理,實行建管養并重的公路發展模式,提高公路的好路率、抗災能力和通過能力。在財政許可的條件下,逐年延長養護公里。針對境內貨車超載超限問題嚴重這一現狀,建議盡快啟動超限超載檢測站點,以完善路政管理,延長公路使用年限。建議在桑堆等地建設公路超載超限檢測站。

(五)創新經營模式,同步發展客貨運輸。堅持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方向,各級交通主管部門應負責研究制訂和落實扶持農村客運發展的優惠政策,突破現行模式,簡化農村客運線路審批手續,以服務質量招標等方式發展偏僻地區的農村客運班線,以公交化運營、片區經營等多種經營模式提高運營效益。在加快建設、加強養護和管理的同時,堅持公路與客運站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實現農村公路建設與農村客運協調發展。

(六)加強人才培養,加大科研力度。加強交通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科學技術的推廣力度,使科技進步成為提高建設水平、降低建設和維護成本的重要手段。縣公路建設和養護工作面臨了大量技術難題,如高寒凍土地帶和草原沼澤區域的公路建設及常見病害處治技術,以及滑坡和泥石流的整治技術等。需從科研項目、經費到科技人才方面得到廣泛的支持和協作研究,盡快攻克技術難題。應積極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運用,提高公路建設質量,降低成本,增加投資效益。加強現有人員的業務培訓,建立激勵機制,多渠道引進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更好服務公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