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24 03:53:31

導語: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調研報告

為認真貫徹中央、省、州關于機構改革工作的有關部署,按照《機構改革方案》精神,根據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印發《關于深化市場監管等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實際,在鞏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與縣級機構改革統籌推進、同步實施,進一步加大執法機構優化整合力度,提高執法效能。按照中央省市對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的政策規定要求,我縣穩妥有序地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工作。

一、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開展情況

(一)優化配置執法資源,凝聚執法合力。堅持相對集中、優化整合的原則,將縣相關部門的行政執法職責整合,組建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為縣政府工作部門,負責全縣綜合行政執法的組織實施、綜合協調和監督考核等相關工作。按照成熟一批,劃轉一批的原則,目前已劃轉到位自然資源管理(含規劃執法)、城市管理、文化市場(除旅游執法)等執法職能,下一步,將按照中央、省、州有關要求,將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市場監管等五領域的執法隊伍逐步劃轉到綜合行政執法局,逐步實現“一個部門一個機構管執法;成立綜合執法大隊,實行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有效解決了多頭執法和推諉扯皮問題。

(二)完善執法體制機制,提高執法效能。堅持無縫銜接、協同高效,擬出臺了《綜合行政執法實施辦法(試行)》,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行政執法與業務主管部門、刑事司法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形成事前預防、事中檢查、事后查處有機結合的長效監管機制;實行“局隊合一”體制,統一以主管部門名義執法,壓實對主管部門履行行政執法職責和加強隊伍建設的責任;對執法規范、執法協作、執法監督、執法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進一步理順職責權限和運行機制,提高了行政執法效能。

(三)加強力量配備,優化人員編制。一是改變以往的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來,并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有序整合執法隊伍,將人員編制向執法崗位傾斜。二是嚴把人員進口關,全面清理規范臨時人員和編外聘用人員,嚴禁使用輔助人員執法。三是對執法隊伍編制底數進行鎖定管理,嚴禁擠占、挪用本應用于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編制,確保有足夠的資源履行綜合執法職責。四是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對干部職工作出妥善安排,不搞斷崖式的精簡分流人員。

(四)規范運行機制,提高執法效能。一是全面清理規范精簡執法事項,實行行政執法事項清單管理制度,并依法及時動態調整。二是全面落實執法責任制,嚴格限制自由裁量權,建立健全權責明晰的監管執法責任體系和責任追究機制,大力提升執法效能。三是建立健全綜合行政執法溝通協調機制、聯席會議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聯動協作機制,加強執法協同,降低執法成本,形成執法合力。四是加快建設執法隊伍,實行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提高執法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五是加強綜合執法經費保障,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規范執法程序和執法行為。

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理順。一是新組建的綜合行政執法局與上級管理部門之間工作關系尚未理順。我縣把分屬于不同部門的執法職責和執法隊伍整合到新組建的綜合行政執法局后,原部門不再行使被劃轉的執法權,而州級又未組建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因此,各部門為了對應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工作任務和執法要求,在工作中仍與新組建的綜合行政執法局存在較多職責交叉和銜接合作問題。二是管與罰界限不明晰,執法效果難以維持。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后,行業審批、日常監管等管理職責在行政審批和行政主管部門,行政處罰權在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有的部門還混淆了管理和執法的性質,將監管職能轉移到執法層,以罰代管,將壓力過度集中于末端執法環節,導致管理權限和處罰權限簡單割裂,前期管理跟不上,執法效果難以維持,管理和執法效率雙低下,容易出現管理真空,造成新的推諉扯皮。

(二)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規支撐。綜合執法機構具備法律法規授權是實行綜合執法的大前提。目前,我國有關綜合執法的依據散見于《行政處罰法》《行政強制法》中部分授權性條款規定以及國務院制定的關于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一系列通知和決定中,各地綜合執法機構的管理模式、執法范圍不盡相同。

(三)綜合執法橫向聯動配合不夠。一是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與職能部門之間信息共享不夠。目前,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尚未建立,綜合執法機構與職能部門的信息不對稱,影響了執法效率。尤其是在住建、規劃、國土等領域,職能部門掌握著許可、驗收、辦證等關鍵信息,對違建案件的查處多來自群眾舉報或日常巡查,導致綜合執法較為被動。二是執法機構與司法部門聯動不夠。綜合執法部門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常需要申請公安、法院協助強制執行。但是,公安警力和法院執行力量有限,申請程序復雜、環節多,造成部分阻礙執行公務的案件處理不及時,或部分申請執行的綜合行政執法案件不能及時執行到位,這就削弱了綜合執法的效力。

(四)綜合執法隊伍管理有待優化。一是綜合執法人員數量不足,不能滿足執法基本需求。縣級普遍存在行政編制少的問題,雖然縣級執法機構數量多,但是執法人員嚴重不足。大部門執法機構均為參公事業編制,有部門執法機構還是事業編制。隨著城市框架拉大,城鎮化工作不斷推進,執法任務越來越重,所需執法人員也越來越多。此外,部分領域的執法專業性技術和專業知識要求較高,而職能部門存在只將執法職能下放,往往未將與這些執法職能相關的專業人員、設備、經費及時下放的現象,這就造成綜合執法職責與現有執法力量不匹配。二是綜合執法人員身份多樣,不利于統一管理。在縣級綜合執法隊伍中,不僅有行政編制人員、參公人員,事業編制人員,還有大量的工勤身份人員。這是因為在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中,是按“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進行劃轉,同時為了維護改革的穩定,對部門的執法機構連人帶編制整體進行劃轉。這樣就造成了機構性質和人員身份的不同。另一方面,執法人員身份多樣,且來自不同執法領域,缺乏綜合執法學習和培訓。綜合執法要將多項行政執法職能同時聚合在一個部門,而不同部門執法事項的執法依據、流程、處罰措施,甚至執法文書等都要求各異,這對于執法人員的能力素質是一項很大考驗。

三、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建議

(一)理順現行管理體制。一是省、州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加強系統內部工作指導的同時,還要加強對綜合行政執法部門的工作指導。如平日要加強對縣級綜合執法機構人員的法律法規知識和業務工作培訓學習,指導并組織協調系統內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做好與綜合執法機構之間的工作銜接,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二是改革應結合縣級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兩單融合”工作共同推進。省、州相關部門應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要求,對各縣(市、區)劃轉綜合執法機構執法權問題進行研究和指導,特別是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市場監管等五領域監管工作職責的部門應依法明確縣級部門劃轉職權的標準和范圍,統一授權或委托執法職權的樣本,便于各縣(市、區)執行操作。

(二)健全完善綜合執法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確上位法,讓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有法可依??赏ㄟ^從國家層面制定一部全國性的綜合執法領域法律法規,打破部門立法慣例,從更高層次明確綜合執法的職責定位以及執法主體、權限范圍、執法程序等,厘清綜合執法機構與各職能部門的關系,明確各層級政府的職責權限,堅決杜絕法外設權,從而促進綜合執法工作依法推進、協調發展。

(三)加強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建立綜合行政執法機構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對接。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細化并嚴格執行執法協作相關規定。

(四)利用大數據手段加強綜合執法機構和人員的規范化管理。推行“智慧執法”模式,充分利用先進的大數據手段加強對綜合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管理;建立持證上崗制度,并配備與執法任務相匹配的裝備和設施,提高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設置合理的執法人員的年齡結構,擴大執法人員新錄用渠道,隨著執法人員的新舊交替,引入高素質的專業執法人員,逐步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此外,利用綜合治理平臺、執法記錄儀等手段,加強執法監督。嚴格執行處罰與收繳分離的法定原則,樹立規范執法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