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司法力度保護股份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合法利益的建議

時間:2022-02-14 11:04:00

導語:關于加強司法力度保護股份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合法利益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加強司法力度保護股份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合法利益的建議

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全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市縣聯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宿政辦發[2016]46號)要求,為進一步深化落實市縣聯動工作,加強全縣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加快推進我縣“十大工程”工作開展,促進城市建設品位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結合我縣工作實際,現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人居環境改善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生態、精致、時尚”定位,致力在統籌上下功夫、重點上求突破、個性上做文章,著力提高我縣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進一步彰顯活力,提升城市競爭力。

二、工作目標

通過進一步加強市縣聯動,真正承接城市建設管理標準導則和科學的方法措施,全面構建“市縣聯動、統一標準、互補融合、統籌推進”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新格局,進一步促進縣城城市形象同步改觀、城市功能同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同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同步增強。

三、基本原則

堅持民生優先,突出問題導向,實施綜合整治,落實治本措施;堅持規劃先導,立足建設提標,強化管控增效,促成規矩形成;解決城市管理瓶頸,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不斷提高縣域城市內涵,切實做到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水平、活力更持久。

四、重點任務

重點以“十大工程”建設為抓手,統籌落實好市縣聯動工作扎實有序開展。

(一)“文明”延伸工程。圍繞“訂立規矩、重塑習慣、涵養文明”,推動“規矩、習慣、文明”快速形成,通過“強行規范、強行入軌、漸成規矩”等管理舉措,逐步形成“習慣”,并同步實施“文明”工程向鄉鎮延伸。通過對各類不文明行為的聯合執法、媒體曝光和聯動懲戒力度,促進習慣養成。持續深入宣導《文明20條》,強化市民意識形成,真正打造“文明”。要借鑒市區做法,把治理闖紅燈、禮讓斑馬線、亂停亂放等“交通規矩”作為切入點,深入推進“一街三方”、“一校五方”、“十百千萬”、“創優”等活動開展,徹底整治各類不文明行為,打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和文明氛圍。(牽頭單位:文明辦;責任單位:公安局、城管局、住建局、文廣新局、教育局、交通運輸局、市監局、商務局、經開區、廣電臺、城區各街道)

(二)餐飲街區建設工程。按照“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原則,大力推進餐飲街區建設,不斷增加攤點集中疏導設施供給,積極引導攤販入室經營、規范經營,全面改善城市秩序和市民消費環境。大力整治各類亂設攤點,繼續加大對流動攤點、店外經營、馬路市場、露天燒烤、夜市排檔、市場外溢,特別是核心區域、重要節點、主要路段等重點部位的管控力度,堅決杜絕各類違法占道經營現象反彈。按照高標準、室內化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獨立規劃布點和利用大型商業綜合體、民生綜合體等建設,多渠道增加小餐飲區,并實行封閉化管理,推行買卡消費服務;對各類市場內通道亂設攤點行為要堅決取消;對沿街的餐飲街區,要嚴格落實管理標準導則,切實加強源頭管控和規范管理。(牽頭單位:市監局負責餐飲街區布局建設組織實施,城管局負責占道經營整治;責任單位:商務局、衛計委、環保局、南部新城、經開區、城區各街道)

(三)公廁提標工程。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提檔升級、規范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加大公廁標準化建設和改造,持續增加城市公廁,堅持24小時免費開放,并開發公廁APP系統,方便群眾如廁需要。按照公廁建設與管理標準導則,大力推進第三代公廁建設,打造第五空間。今后城區新建、改造的公廁,要配有WIFI、自動取款機、飲料自動售賣機等,有條件的增加24小時自助圖書室,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牽頭單位:城管局;責任單位:住建局、通信協會、經開區、城區各街道)

(四)園林綠化提升工程。圍繞“林蔭城市、彩色城市、花園城市”的總體目標,按照節約型園林建設理念,堅持縣城和市區同一標準,突出個性塑造、內涵提升,深入推進道路和園林綠化改造提升工作;根據排定的綠化改造提升計劃,更加注重便民惠民、生態人文、融合協調,把園林景觀打造為一個兼具社會、自然、藝術等多功能的綜合體。要高質量提升現有游園綠地功能,加強綠化管護,增設便民設施,打造配套完善的開敞公共綠地空間。要結合實際,堅持實用實效與藝術塑造相結合,打造出一批小區和庭院園藝綠化景觀;認真總結落葉景觀建設經驗,擴大試點范圍和覆蓋面,打造更富人文情懷、更有品位特色的城市落葉景觀區。(牽頭單位:住建局;責任單位:規劃辦、城管局,經開區、城區各街道、縣物管辦)

(五)活力街區建設工程。以打造“生活品質城市街區”為目標,通過規劃專門區域,明確功能定位,完善基礎配套,科學布局業態,實施有效引導,著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彰顯內涵、充滿活力的城市街區,進一步激發城市活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充分展示獨具魅力、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城市名片。按照市區的統一標準導則,我縣年內分別規劃建設1至2個特色街區、文化街區或活力街區。(牽頭單位:城管局;責任單位:住建局、市監局、文廣新局、城區各街道)

(六)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工程。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結合我縣實際,大力推進農貿市場提升工作;根據城市建設需要,科學規劃、設計、建設新的農貿市場,全面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規范、衛生安全、環境優美的農貿市場,著力改善食品安全和購物環境。因地制宜新建一批標準化農貿市場,讓群眾享受超市化的購物環境。(牽頭單位:市監局;責任單位:住建局、規劃辦、城管局、城區各街道)

(七)社區功能完善工程。參照市區老舊小區改造和小區物業整治提升做法,圍繞功能齊全、配套完善、出行方便、整潔優美、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管理長效的目標,合理設置停車位,突出雨污分流、綠化、環衛設施、違章建筑、通信網絡、供水供電供氣等方面內容,高標準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整治美化,并大力推行示范小區創建工作有效開展,落實長效機制,提高居住小區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改善居住環境。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建設一批社區服務中心項目。(牽頭單位:城區各街道;責任單位:住建局、縣物管辦、民政局、城管局、市監局、體育局、規劃辦、通信協會、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廣網公司)

(八)停車秩序優化工程。按照“建設一批、配套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突出規劃引領,專業論證,統籌規劃布點縣城停車場,積極引導有序建設,科學利用城市空間,不斷增加停車位供給,切實解決停車需求與停車供給矛盾。探索實行差別化停車收費管理制度,加強信息技術運用,通過價格杠桿和信息技術調節引導車輛出行和停放,提高公共停車設施的利用效率,緩解停車難壓力。按照車輛分區停放、泊內停放、同向停放、車頭一條線停放的標準,堅持以嚴管重罰立規矩為主抓手,充分發揮公安、城管、物價、交通等部門聯動合力,積極創新管理措施,常態化抓好亂停亂放整治,打造城市交通新秩序。(牽頭單位:城管局負責停車場管理,公安局負責機動車及文明交通治理;責任單位:交通運輸局、發改局、規劃辦、物價局、市監局、南部新城、經開區、城區各街道)

(九)民生中心建設工程。要結合實際,按照市區統一標準,組織實施一批民生中心建設項目。按照專門型和小區配建型兩類標準,充分利用尚未開發建設的地塊,選擇一批功能不配套的小區,科學布點實施一批包括停車場、菜市場、超市、餐飲街區、衛生服務、休閑活動廣場等服務設施的民生中心建設,不斷完善便民服務設施。(牽頭單位:規劃辦;責任單位:住建局、城管局、國土局、體育局、文廣新局、經開區、城區各街道)

(十)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圍繞“生態、精致、時尚”定位,以規劃設計為引領,以標準導則為支撐,以彰顯城市美學為導向,切實加強城市形象提升規劃設計,全面提高精細化水平。參照市區做法,按照市區統一標準,組織實施一批主街道城市形象改造提升工程,消除各類突出問題,高標準打造靚麗的主街道形象。以“省優秀管理城市”創建活動為抓手,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注重城市特色塑造,特別是傳統節日期間,要通過開展各類民俗活動,增加城市吉祥物,營造雅俗共賞的文化氛圍,增強城市印記。通過廣告整治、線纜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活動,改善老城區秩序,提升老城區品位;規劃新建一批新的街區,打造高品質特色新區。同時進一步完善道路清掃保潔機制,深化環衛市場化改革,提高機械化清掃率,推行“沖洗+清掃+噴霧降塵”混合編組、聯合作業、立體保潔的作業模式,建立“雙5”標準考核制度,全面提高環衛保潔水平。(牽頭單位:城管局、住建局、公安局;責任單位:交通運輸局、財政局、體育局、文廣新局、環保局、通信協會、經開區、城區各街道)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對“十大工程”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實行“一把手”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落實責任,統籌協調推進實施。要結合我縣實際,認真編排工作計劃,逐項制定工作方案,逐一細化分解任務,落實保障措施,確保各項工作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認真履行職責,健全各單位之間協調聯動機制,做到牽頭部門積極協調,責任單位主動配合。各單位加強與市級相關部門對接溝通,真正形成統籌協調、聯動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導則支撐,統一標準實施。各單位要圍繞“生態、精致、時尚”定位,突出道路、街區、小區三大重點,強化規劃引領,注重特色塑造,切實做到規劃前瞻,建設超前,管理高標;堅持在標準導則體系的框架下,合理應用,不斷完善,全面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按照縣城和市區同一標準、統一實施的工作要求,對城市色彩、城市家具、戶外廣告、市政設施、園林綠化、建筑立面、各類管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實施整體設計和整治提升,逐步解決突出問題。

(三)強化機制創新,提升長效水平。各單位要立足政府主導,加大資金投入,并創新投入機制,合理利用社會資金,鼓勵引導社會參與,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完善工作機制,推進綜合執法管理,加強信用管理對城市建設管理的支撐,提高準入門檻,全面實施誰牽頭誰負責;建立城市建設管理領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推進城管工作重心下移,發揮社區自治作用,實施網格化聯合聯動管理。廣泛動員社會參與,引導市民義務勞動、志愿服務等活動,發動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城市管理工作。確立群眾主體地位,主動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真正發揮群眾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群眾參與的過程成為增進民生幸福感、提高群眾滿意度的過程,加強市民的責任意識。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人員的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四)強化督查考核,推動工作落實。由城管委辦公室會相關單位對“十大工程”建設工作進行考核,對取得的成績,給予一定的獎補,完成情況作為年終目標考核加減分項目。全面建立跟蹤動態指導,結合創建省優秀管理城市和城市長效管理工作,每次例會排定觀摩點,通報工作開展情況。城管委辦公室會同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定期對各單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督查,嚴查不落實的事,問責不落實的人。凡未按“十大工程”標準要求按時落實到位的,視情況給予通報批評、責成單位分管領導電視表態、對分管領導和責任人誡勉談話,直至啟動問責程序,由縣紀委、監察局對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