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建鄴新區犯罪的現狀、原因及對策
時間:2022-02-15 11:36:00
導語:論建鄴新區犯罪的現狀、原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社會處于變革、轉型時期,社會治安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市場經濟新觀念的確定,通過對同一地區犯罪現狀的了解和分析,可以得知某一歷史時期犯罪的特點、分析犯罪的原因,從而找出規律,加以事前控制和預防,因此研究地區犯罪是很有必要和現實意義的。南京市區劃調整后,建鄴區面積從原有的21.9平方公里擴大到82平方公里,隨著沿江開發的加速,建鄴新區以自身的獨特地理位定置和環境優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開發、大建設的良好機遇,將成為南京市新中心和現代化標志區。與此同時建鄴新區的刑事案件現狀也出現了一些變化:
一、刑事案件總數大幅度下降
區劃調整前,建鄴區轄區內有派出所9所,區劃調整后,原有的石鼓路、漢中門、朝天宮、侯家橋以及止馬營等派出所劃離,同時有雙閘、沙洲、江心洲、濱江所劃入建鄴新區,我們下面主要依照轄區內各派出所案件變化情況對建鄴區的刑事案件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2003年1月至10月檢察院受理審查批捕刑事案件161件256人,2002年同期受理刑事案件335件430人,同比案件數下降了174件,2003年案件數為去年同期的48%,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不到。
二、涉毒案件大幅度下降
2003年1-10月,檢察院共受理涉毒案件2件2人,且2件涉毒案件犯罪地均為南湖地區,去年同期涉毒案件118件123人,占全年同期案件總數的35%,同比涉毒案件數下降116件。即使是仍歸屬建鄴區原涉毒案件數多的南湖地區,涉毒案件也由2002年同期的8件8人的下降到2003年的2件2人,涉毒案件占建鄴新區刑事案件比微乎其微。
三、暴力侵財案件所占比例大,其中外來人員盜竊案件為建鄴新區第一高發案件
從建鄴區2003年刑事案件發案情況看,1-10月受理的刑事案件中盜竊案件共有53件75人,占全區刑事案件總數的33%,盜竊案件是所有案件類型中發案最高的,盜竊案件犯罪分子以外來人員為主,共61人,占盜竊案件總人數的81%。搶劫案件12件24人,占案件總數的7%,其中外來人員搶劫16人,占搶劫作案人數的67%,由此可見,建鄴新區目前侵財類案件外來人員作案比例相當高。
四、重大惡性案件總數大幅下降,但仍為轄區內第二高發案件
2002年全區重大惡性案件27件59人,2003年建鄴新區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等惡性案件22件33人,同比重大惡性案件人數下降44%,但此類案件仍為建鄴新區第二多發案件,占2003年全部案件數比為14%,且2003年發生的聚眾斗毆案件出現2人死亡的嚴重后果,并且故意殺人案件比去年增加1件,應引起高度重視,但新劃入建鄴區的地區犯罪率不高,且無重大惡性案件。
五、外來人員犯罪比例進一步上升、地域特征明顯,呈現團伙化、類型化特點。
2003年以來,我院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外來人員犯罪數為201人,占發案總數的比例高達79%,去年外來人員犯罪數為187人,占案件總數比例為43%,同比外來人員犯罪所占比例上升了36%。外來人員犯罪增多,且出現1、團伙犯罪多由于對流入地人地生疏,這些外來人員犯罪時往往以同鄉、工友、親戚等關系為紐帶,結成犯罪團伙,時分時合,有的實行盜、運、銷一條龍;有的成幫結伙,持械搶劫,如宋海南、宋小南、張健、孫權峰等四人盜竊案,孫是宋海軍的姐夫,張為宋海南的堂哥,多次結伙盜竊,并有專門的人上門收贓。2、地域性特征明顯:外來人員在寧犯罪的較多來自蘇北、安徽以及河南、湖南等地區,在河西新區的所街、江東門、興隆地區形成了相當規模的聚居區。部分外來人員以聚居區為中心,在周邊地區進行偽造、變造國家機關證件,偽造、變造國家、企事業單位印章,盜竊、搶劫、強奪等犯罪活動,有的甚至將住處變成隱藏、轉移、出售贓物的交易點。3、犯罪類型集中:如河南省固始縣、安徽省渦陽縣的外來人員以團伙盜竊居多,且呈盜、運、銷一條龍狀態;湖南省雙峰縣的外來人員以偽造、變造假證件,假印章居多,且形成了成套的技術和聯系、制作流程等;在建鄴區從事介紹、容留的洗頭房人員中則福建人較多等。
分析建鄴區刑事案件下降的原因,從中可以知道雖然建鄴區案件總數大幅度下降,但相對數為穩中有降。
1、區劃調整2003年建鄴區案件數量總數下降主要原因是因為區域變化,這是一種自然的必然減少。我們認為看建鄴新區治安狀況有無根本好轉應該從2002年、2003年均屬于建鄴區的幾個派出所案件情況進行對比分析,這樣才是較為客觀科學的。轄區內原處于市中心區域、人口密集、犯罪率高的區域石鼓路、漢中門、朝天宮、侯家橋以及止馬營等都劃離建鄴區,分離出去的幾所2002年案件總數為227件,占2002年案件總數的67.7%,保留在建鄴新區的南湖、水西門、興隆(2003年分為興隆和南苑)三所派出所2002年案件數僅占轄區刑事案件總數的32.2%。2003年我院受理案件161件256人,其中新劃入的雙閘、沙洲、江心洲、濱江派出所案件共37件49人,占案件總數的22.9%,新劃入建鄴區的區域犯罪率不高,劃離出去的區域與劃入區域案件數相差懸殊190件,因此案件總數大幅度下降。從轄區保留的幾個派出所情況分析可以看出建鄴新區治安狀況轉變情況:從南湖派出所看:2002年案件數為36件61人,其中涉毒案件16件,2003年案件數為22件35人,其中涉毒案件為2件,去掉涉毒案件,同比案件數量一樣;興隆所2002年案件數為54件68人,2003年興隆所分為興隆和南苑二個派出所,其中興隆所案件數為22件47人,南苑所案件數為18件27人,也就是說2003年興隆地區案件總數為40件74人,相比2002年,案件件數略有下降;水西門所2002年案件數18件27人,2003年案件數為23件33人。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雖然案件絕對數量大幅度下降,但建鄴新區的刑事案件相對數為穩中略降。
2、公安檢察機關執法理念的轉變過去強調打擊力度,把一般的輕微刑事案件也作為重點打擊對象,過去個別公安部門為完成指標,樂于辦理難度小、證據容易搜集的案件,有時會無暇顧及難度大的大要案和掛牌案件的偵破工作,違背了"嚴打"的宗旨。以吸販毒案件為例,近年來,建鄴區院批捕的案件中有30%為容留吸毒、販毒案件,這類案件中有95%系販毒0.1克-0.2克、容留一次到兩次的案件。這類案件數量過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嫌疑人能積極配合案件偵查,這些嫌疑人一般為吸毒人員,有吸毒史,他們認為如不交待販毒、容留事實,將要受到強戒三年的行政處罰。而以販毒、容吸定罪處罰,也只是輕則半年拘役,重則徒刑一年,致使這些人甘愿受刑事處罰。實際工作中,一些民警工于掌握一些吸毒人員,定期對其進行尿檢,他們稱之為"飛行檢查",結果多數又復吸,就查在何處吸毒,從而挖出一連串容留吸毒"人頭"。吸、販毒案件定罪證據簡單、辦理起來難度小,短、平、快,是完成辦案指標任務的捷徑。因此2003年公安檢察法院部門達成共識,對容留吸毒一次的情況不再作為刑事案件處理,因此占2002年案件總數約30%的容留吸毒案件
外來人員犯罪率增加的原因
1、外來人員總數大幅度增加。建鄴新區總人口29萬,外來人員13萬,外來人員占新區人口總數比例45%,相比區劃調整前外來人員5萬人左右,外來人員總數量在區劃后大幅度增加,外來人員基數增大,同時外來人員素質整體偏低,大多來自經濟不發達地區,文化程度低,缺乏專業技能,從事的工作一般都具有粗、笨、臟、累等特征,收入少,待遇低,穩定性差,一旦失業連溫飽都不能保障,這與他們發財致富的愿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此容易把犯罪作為致富的捷徑,因此在外來人員中侵財類案件多發。2、外來人員中本身有部分就是流竄的犯罪分子。有的犯罪分子以老鄉、同學、親友為投靠對象,犯罪后流竄到建鄴區的清河村、河南村等地掩藏,由于沒有收入來源且好逸惡勞,就會帶領老鄉親友等一起伺機作案。3、外來人員管理難以到位。外來人員多處于城郊結合部且流動性大,難以管理。外來人員本身在城市沒有歸屬感,以鄉、友、親戚為紐帶在城市聚居,難以納入城市正常管理范疇,且從他們自身而言也沒有接受城市管理的自覺或需要,因此他們遇到事情或問題時,往往依靠親友、老鄉解決問題,容易引發聚眾斗毆等犯罪。
河西新區犯罪預防對策
一、加強對外來人員的治安防控。區劃調整之后,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建鄴新區由于處在大建設、大開發的過程,需要大量的外來人員參加建鄴區的建設,外來人員在繁榮經濟的同時,由于各種原因這類人員中犯罪的高發也給新區治安帶來嚴重的困擾,因此對外來人員的治安防治顯得尤為重要。
防治的對策是規范對外來人員的管理和治安預防,具體如下:
1、加大對出租房屋的依法管理力度。對房屋出租、租住人員必須及時如實登記。對窩住犯罪分子的房主、業主和知情不報的,一經查實予以嚴肅處理。2、加大對外來人員的治安管理力度。以人口管理為基礎,實行動態化管理。公安部門對外來人口集中地區和單位,要建立以民警為主體,有流動人口協管員參加的管理網絡。同時發揮各級流動人口管理機構的常規作用,打好收費、發證、建檔的各項管理基礎。3、借鑒常住人口管理方法,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將流動人口納入微機管理,為分層管理提供準確依據。4、堅持動靜結合,以動制流的管理原則。針對流動人口違法犯罪的特點,切實加強流動人口吃、住、行、銷等各個環節的控制,在流動人口中,布建治安耳目,并在城郊結合部主要交通要道增設群眾報警點,方便群眾及時、迅速報警,提高預防、發現、控制犯罪的能力。5、對外來人員多發犯罪聚居地盡可能建設配套市政服務設施、派駐專門機構進行長效管理,盡可能將自發形成的外來工聚居區建設成為封閉管理的民工居住小區。通過這些措施及時有效地將外來民工納入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統一管理,最大程度上防止外來民工以聚居區為“據點”進行犯罪活動。6、開辦外來流動人口的職業培訓中心,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將流動人口集聚起來進行教育培訓,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勞力資源,又便于公安機關對外口管理。外來人員有了就業技能,就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率,也只有使他們有工作,有了一定的經濟收入,他們才不會去違法犯罪。在職業培訓的同時,加強對外來人員的法制、道德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制和道德觀念,使他們把自己完全融入于城市中,做城市的合法公民,為推動城市化進程作貢獻。
二、完善居住區的安全防控措施。
2003年以來,在居民小區發生侵財類案件較多。這與居民小區安全防范不到位有較大關系,如由于巡查力量不足、電子監控等技術防控手段不足等原因,至今仍沒有有效措施解決居民區的治安預防問題。隨著河西大開發,大量新的樓盤正在建設,同時還有為數眾多的老式居民小區也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造。對新建居住區要高起點的建立安全防控設施,決不在新建居住區遺留安全上的隱患。同時對南湖、茶南等較老的小區要結合小區出新等工作盡量完善,如住宅安裝防盜門窗,電子監控等技術防控手段,未實現封閉管理的要盡快建立封閉的物業管理,出入口有保安巡查,同時要加強對居民的安全意識教育,如鄰里守望,貴重物品秘密保管等,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消滅監控盲點。
三、完善新區企事業單位的安全防控措施。
隨著新區招商引資的深入,未來將會有大量新的企事業單位進駐河西新區。根據發案情況企事業單位在夜間由于無人看守或者防范措施不落實到位,經常成為犯罪分子盜竊的對象,且作案極易得逞。因此政府部門在規劃階段就應當有意識的考慮到安全防控的需要,由政府出面建立統一的保安設施,在各單位小防線之外再建立一道地區性的監控網絡,做到單位自防與地區群防相結合。同時采取企業與政府共同出資的形式,在新區建立一支由公安機關直接領導的專業夜間巡邏保安隊伍,在各個企事業單位之間進行不間斷的巡查,發現各單位保安措施不到位及時糾正,對監控中心發現的可疑情況及時進行檢查。
四、在人口聚集的大市場建立防控措施
建鄴區轄區內有11家大市場,大市場人、貨、車流動性大、銷售額大,防范難度較大。對大市場的管理應該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一要加強市場治安防范責任,把治安防范責任由街道與市場管委會,管委會與攤位,攤位與個人簽定了三級治安防范責任書,形成防范網絡,營造治安防范人人有責的氛圍。二是配備治安防范隊伍。根據市場規模配備相應的受過專業訓練的保安人員,并制訂保安治安工作管理細則,保證每天每時有保安巡邏,減少大市場中多發的盜竊現象。三是在條件的地方設監控器,將大市場每個角落都置于治安防范的有效視線。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五、建立新區的社會治安防控指揮中心。
建鄴區雖然已經建成了社會治安防控網絡,但是這種網絡仍然是一種松散型的網絡,各部門、單位各行其是,遇到問題還不能完全做到及時溝通,這種網絡對于綜合治理型的任務比較有效,但是對于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則不夠靈敏。實踐表明,建立一個專業的社會治安防控指揮中心,對新區的各種治安事件進行統一指揮,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社會治安防控的作用。指揮中心要與現有的各個社會治安管理職能部門之間建立24小時暢通的聯絡渠道。指揮中心在出現治安問題后第一時間就應當能夠得到信息,并采取措施及時解決。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將社會治安事件的影響減到最小,實現社會治安防控的最終目的。同時加強治安防治責任,將治安防治納入街道、社區、單位考核,加強街道、社區治安防治工作,建立重大案件責任追究制度,同時開展政法單位與街道、社區聯合防控,將治安防治責任從街道、社區、單位、居民等層層落實到人,真正實現將刑事案件發案減少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