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確保社會穩定為宗旨,積極發揮調解中心的應有作用

時間:2022-02-15 07:41:00

導語:以確保社會穩定為宗旨,積極發揮調解中心的應有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確保社會穩定為宗旨,積極發揮調解中心的應有作用

我們沿江街道位于xx區的長江之濱東北邊,南與泰山街道相鄰,西與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接壤,北靠南京鋼鐵集團公司。現有常住人口20000人,暫住外來人員3000人。境內座落有大專院校3家,省市區等各類企業60余家。由于境內水陸交通便利,寧揚國道橫穿其中,每日往返人員數量達萬余人。在過去的幾年里,由于我們注重對社會各類矛盾的調處治理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確保社會穩定和保一方平安的目標實現,以“創四無”和集中排查整治重點、熱點糾紛為突破口,發揮了大調解作用,及時調處和化解了各類矛盾糾紛,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使我街道連續多年被評為安全、文明街道。下面簡要談談我街道取得上述成績的一點感想。

一、面對新形勢、確定新認識

由于社會的變革,我們的思維認識不能僅停留在原來的模式上,否則將被動地阻礙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改革開放的發展也迫使我們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認識。經濟體制改革,企業轉換機制帶來了企業職工過剩下崗,待崗待業的矛盾;政治體制改革,改變政府機構臃腫現象,帶來實行機構并轉,干部裁員分流的矛盾;城市化開發建設帶來搬遷騰地安置補償的矛盾,以及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了農民種田科技與習慣的矛盾,諸此類等等。面對客觀存在的新矛盾新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形成新的認識,采取新的對策,肯定是不能駕馭社會。是時勢召喚我們要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與矛盾。要求我們基層黨政干部要兩手抓、兩手硬,絕不能面對矛盾和糾紛姑息回避,必須從上到下,從條到塊,群策群力采取各種方式化解所遇的各類矛盾和糾紛。

二、建立健全三級調解組織、及時調處重大疑難糾紛

針對前面已述的新形勢,我們根據南京市司法局等有關政府部門的文件規定,先后在全街道范圍內建立了街道為疑難糾紛調解中心,村委會和居委會為調解委員會、村民小組,居民小組為調解小組的三級調解組織網絡。配備有街道司法助理為排頭兵,村調解員和村組糾紛信息員為成員的調解隊伍。針對當前面臨的征地糾紛、城建糾紛、勞資糾紛、家庭婚姻糾紛、土地承包等糾紛,在建立疑難糾紛調解中心時,將公安、土地所、城建所、工會、婦聯、紀委、信訪綜治辦等部門負責人吸納為中心成員。針對各類糾紛,發揮調解中心的總協調、總調度的作用。如在前年的7月5日,臺資企業南京中升起重機械有限公司職工李家貴在起吊鋼板中,不慎被鋼板壓死。事故發生后,李家親屬及其遠在江蘇省灌云縣的岳父岳母家的親屬分別乘坐兩輛汽車約有60余人,當夜就將臺資企業大門堵住,要求中升公司還人命,急得臺灣老板不知如何是好。急忙來到街道請求幫助,街道調解中心的同志得知此事后,為維護臺資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二話沒說,立即與街道安委會、工會、工辦等部門的負責人聯系。連夜趕赴現場進行勸說、疏導、調解。同時兵分兩路,一路工會與村聯系,負責做好李家所有親屬的安撫勸慰工作,并解決遠來親屬人員的食住。另一路由司法所牽頭與安委會、工辦一起組織公司方與死者親屬代表商談賠償撫恤事宜。在談到具體的賠償數額時,由于雙方分歧較大,未能形成一致意見。這時文化素質及法律意識較差的李家在蘇北灌云縣親屬竟然與臺灣老板撕拼,調解人員立即予以制止。依法解釋勞動工傷事故保險規定,讓其依法接受調解。調解人員經過3天的多次調解,最終以16萬元人民幣的賠償款將這一涉及臺資企業工傷事故糾紛給予圓滿地畫上了句號。嗣后臺灣的兩位老板抓住街道領導的手連連表示感謝,并說:“有大陸這樣好的地方領導使我們更能放心、安心的在此地投資,回去后我將再動員其他朋友們來沿江投資發財”。解決象這樣的重大疑難糾紛僅去年一年就有四件。

三、按時集中排查糾紛,杜絕惡性事件發生

事前預防和排查糾紛是我街道近兩年來抓民間糾紛調解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杜絕一些重大糾紛和惡性事件的發生。我們制定了糾紛排查管理制度和防激化責任制度。要求以村為單位,每季至少進行一次民間糾紛排查,街道司法所利用每兩個月調解干部例會活動進行全街道范圍內的糾紛隱患排查。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每十戶一名調解信息員”的作用,及時搜集反饋他們的糾紛苗頭和糾紛隱患的信息情況。對排查出來的糾紛和搜集到的糾紛信息,及時按各管轄責任范圍和權限進行治理調處。實行民間糾紛防激化責任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如在三年前的七月中旬,當時正值長江防汛抗洪的緊要關頭,全街道上下的干部群眾基本上都到大堤一線進行抗洪巡堤,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沒有放松定時對全街道糾紛排查工作,而是利用堤上巡邏的相互交接班及檢查督導的機會相互反饋防洪期間的糾紛隱患信息。當時上壩村書記向街道反映了一條具有可能釀成惡性或家族械斗事件。居住在我街道馮墻村的楊某,與其女朋友趙某去連云港游玩,乘車返回徐州邳縣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女朋友趙某不幸死亡。趙家得知此消息后,認為是楊家人擅自帶趙某游玩所致。楊家應負趙家女兒死亡的責任,而楊家認為雙方小孩均已成年,外出結對游玩是雙方自愿的事,出現交通事故屬意外事件,楊家不應承擔任何責任。只能由出事當地警方按道路交通事故來解決。雙方家庭及親屬間已暗地里謀劃準備械斗一場。街道得知此條糾紛信息后,立即由分管政法的書記牽頭組織治安主任、司法所負責同志和馮墻、新化兩村的領導分頭對趙家、楊家進行說服工作。同時及時將此情況上報區有關領導以引起區有關領導的注意。由于此糾紛不但疑難重大,而且涉及遠在江蘇邳州交通事故處理方面的法律性問題,為首先能使交通事故方面的問題解決好,將當事人雙方的內火給壓住冷卻下來,街道研究讓司法所的張興華同志陪同趙家、楊家兩家人前去邳州幫助他們處理賠償事宜。交通事故基本達到解決,隨之而來的兩家人認識上的分歧的肝火又燃燒起來。這年的8月上旬的一天中午,雙方的親屬指責謾罵開始,進而“戰火”欲擴大燃燒至機關的院內外(因趙家有親屬在街道機關工作)。雙方各不示弱,甚至調動“干將”。在這緊急關頭,街道主要領導親自來到調解中心坐陣指揮、調度。各有關部門緊急出動,形成合力,制止面臨的事態發展。當時街道有六個部門21名工作人員、兩個村十幾名領導站出來勸說疏導,公安派出所出動警力制止。經連續一星期的調解和法制方面的宣傳教育,最終使這兩家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使這一有可能激化為重大惡性事件得到了解決。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事后,我們回想,假如該糾紛未能及時作為信息上報?假如不能及時疏導解決,假如沒有調解中心的總指揮調度,假如沒有大調解的合力,大家都抱著事不關己的錯誤想法,那事態又將是一種什么樣的結局。

我們是社會之人,社會的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及時調解糾紛頓化各類矛盾,防止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保障一方平安不僅是某一部門、某一個人的事,而是我們社會大家的事。為實現省、市委提出的“兩個率先”和“爭先進位”的目標,創造良好的安全、文明的社會環境是對其目標實現的有力保障。我們必須以“調解千家事、溫暖萬人心”的思想境界,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糾紛,克服各種困難,迎接新的挑戰,解紛制爭,創造新xx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