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社區黨建工作 著力解決實際問題

時間:2022-11-30 11:57:00

導語:加強社區黨建工作 著力解決實際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社區黨建工作 著力解決實際問題

社區黨建工作是街道黨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職能趨于宏觀,企業組織形式多樣化,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社會生活方式豐富多彩。社會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的變化,突破了街道黨組織的隸屬范圍,拓寬了街道黨的工作的內容和要求,也帶來一些新的予盾和問題。面對新情況,我們堅持探索實踐,社區黨建工作的思路日趨清晰,工作正穩步開展,成效也較為明顯。

一、建立組織載體,共商社區黨建工作大事

社區工作具有社會性、地區性、群眾性、公益性特點。為了實現區、街兩級黨委對社區工作的全面領導,便于社區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廣泛了解、參與社區黨建和其它有關工作,1997年下半年以來,分別由區委和街道黨工委牽頭,成立了區、街兩級社區黨建聯席會或社區黨建指導委員會,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區、街黨組織緊緊圍繞社區建設、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等中心任務,發揮牽頭協調作用,提出社區黨建的工作計劃,安排工作內容。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普遍增強了責任意識,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必要精力,研究社區黨建工作。還邀請社區所在單位參加區、街的黨組織工作會議或有關專項會議,促進了區、街工作與社區成員單位工作的相互滲透,增進了友誼和信任,從而為開展社區黨建工作打下了基礎,改變了社區內許多單位之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黨建工作單純是黨組織按隸屬關系開展工作、封閉管理的思維定勢,形成了一個由區、街黨(工)委牽頭,社區內黨組織廣泛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網絡,建立了一個上下聯動、社區共建的開放式的黨建格局。黨建工作聯席會成立以后,開展活動,通報情況,溝通信息,交流經驗。成員單位也增強了社區責任感,培育了良好的社區意識。

二、針對工作重點,解決社區黨組織共同關心的實際問題

社區范圍廣,工作內容多。但每個時期都有中心內容和重要的任務,干出工作成效,就需要抓住重點。近兩年來,我們的工作重點是為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加強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我們針對這些主題,力求解決實際問題。

1、圍繞下崗職工再就業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重要作用。近幾年來,下崗職工逐年增加,職工下崗后,滯留在街道。不少街、居黨組織以改革、發展和穩定為大局,把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作為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著力點來抓,成立了區、街兩級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中心,充分挖掘社區資源,發揮社區優勢,千方百計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不少街、居黨組織主動對駐區單位的下崗職工進行統計,對社區內下崗職工家庭進行走訪,了解基本情況并逐人進行登記造冊;分批對下崗職工進行擇業觀念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再就業競爭力;從下崗職工文化偏低、年齡偏大的實際情況出發,大力開辟那些對勞動技能要求不高、勞動力容量大的社區管理和服務崗位,為下崗職工提供再就業的“綠色通道”;充分利用駐區單位的閑置場地和設備獨辦或聯辦第三產業,創造就業崗位。通過以上方法,一大批下崗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我市玄武區近年來共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3370人,失業率始終控制在2.2%以下。新街口街道黨工委提出并實現了“不挑不揀,24小時上崗”的承諾。建鄴區朝天宮街道陸家巷居民區黨支部,把住區內100多名在職黨員組織起來,長年累月地穿梭于駐區單位之間,掌握信息,提供服務,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共幫助15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轄區內已基本無下崗職工,贏得了駐區單位的贊譽。

2、切實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一些外地黨員流動到我市的社區后,由于管理難以及時到位,便成為“口袋黨員”、“地下黨員”。為此我們采取條塊結合的辦法,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為流動黨員“安家”。1997年以來,在市、區兩級人才交流中心、工商管理部門、個體勞動者協會建立了流動黨員黨組織。并以街道為主體,分別與社區單位黨組織聯合建立了社區黨校,挖掘和利用社區教育資源,聘請社區內大專院校老師為黨員上黨課、舉行政治報告會和知識講座,拓展了黨員教育面,豐富了教育內容,提高了教育水平。與此同時,1997年以來,全市共投資100多萬元,建立了600多個黨員電化教育播放點,開辟了社區黨員教育的新途徑。在加強流動黨員管理方面,區、街黨組織認真實施《流動黨員活動證》制度,采取調查登記、統一發證蓋章、定期活動、定期反饋情況、定期檢查評比等方法對流動黨員進行切實有效的管理。有的區通過成立行業黨支部,把同行業的流動黨員管理起來。有的采取“就地管理、動態管理、雙重管理”的辦法,在各類大市場建立黨組織,積極開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有的區則專門成立了民營科技公司黨支部、私營企業協會黨支部、外資企業黨支部,推行流動黨員登記卡制度,加強對無主管企業中流動黨員的管理。

3、加強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今年,部分區、街黨組織根據新經濟組織中黨員少、流動性大、黨建工作開展難等實際情況,實行了向新經濟組織選派黨建工作員的辦法,初顯成效。我們規定,各類新經濟組織中,凡員工人數在30人以上,黨員人數少,暫不具備成立黨支部條件的,都可以選派黨建工作員。一是由企業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黨組織選派;二是由企業駐地單位黨組織選派。新經濟組織中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黨建工作員可同時兼任企業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員享受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待遇,根據企業發展和經濟狀況,其工資報酬可由企業一方支付,也可由選派的黨組織和企業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第一批黨建工作員已于年初派往新經濟組織。同時,我們還制定了《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制度》、《黨建工作員職責和工作制度》、《黨建工作員例會制度》等,在黨建工作員的積極努力下,吸收了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加強了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4、服務社區建設,營造優美環境。199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城市建設提出了“一年初見成效,三年面貌大變”的奮斗目標,我們積極動員社區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加到建設社區、美化環境的工作中來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作用,調動了社區內廣大干部和黨員的積極性。比如,我市的北京西路拓寬工程,涉及到13名省軍級干部、13家省級機關、15家部隊用地和一大批居民群眾,社區內的有關黨組織把市、區政府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事來關心,本著建設優美社區環境的共同目標進行宣傳動員,很快得到了社區單位和社區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兩周內便簽定了動遷協議。從而改變了過去拆遷難,拆遷中的思想工作更難的狀況。去年開始的全市小區出新工程,投入大、要求高,涉及許多單位和千家萬戶的居民。駐區單位黨組織紛紛主動參與,幫助區、街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并組織在職黨員成立義務工作隊,直接參加出新工作,幫助清理樓道雜物、清掃小區環境,使全市的小區出新工程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三、開展主題活動,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開展“結對共建”活動。1997年以來,我們本著“共建互惠,共同提高”的原則,組織社區內的黨組織與居民區黨支部廣泛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加強社區黨組織同居民區黨支部的聯系,幫助居民區黨支部規范工作,培訓干部,提高水平。參加“結對共建”的社區黨組織中,除了市、區機關黨組織外,還有省級機關、部隊、大中型企業和大專院校黨組織。活動開展以來,社區所在單位黨組織積極主動地與居民區黨支部簽訂共建責任書,幫助居民區黨支部建立健全黨建工作制度;有的專門派出政治指導員,指導居民區支部工作,為居民區黨員上黨課,共同過組織生活;有的為居民區黨支部添置設備,改善辦公條件;也有的為困難居民辦實事、做好事,解決具體困難。南京軍區政治部警衛連黨支部與玄武區后宰門街道太平門居民區黨支部長期堅持“結對共建”,長年開展共創一條文明街、舉辦一次軍民聯歡會、成立一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開設一個共建宣傳櫥窗、掛鉤一所學校、幫扶一個企業等“六個一”活動,受到了、總政治部的表彰,警衛連連長汪俊濤受到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2、開展“民心工程”活動。去年以來,我市社區黨組織廣泛開展了一個黨支部幫扶一個困難戶的“民心工程”活動,主要解決社區群眾在就業、生活、教育等方面遇到的困難,通過實施“送溫暖工程”、“再就業工程”、“政策宣傳工程”,有效解決了困難職工的生活問題,消除了部分職工的思想疑慮,緩解了企業改革和下崗職工之間的矛盾,為改革和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許多支部讓黨員干部輪流走訪困難家庭,切身體察困難群眾與干部之間生活差距,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改變了機關作風,同時也增強了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鍛煉了黨性,促進了世界觀的改造。

3、開展共產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街、居黨組織通過問卷調查、走訪等形式,摸清社區在職黨員的數量及基本情況。根據各人專長,把在職黨員組成多種類型的志愿者服務隊,走進居民小區和居民家中,向社區居民開展義診、修理、熱點問題咨詢等活動,幫助困難戶、孤寡老人排憂解難。有的街道還把黨員志愿者的個人專長和住宅電話編印成冊,發放到每家每戶,或者在黨員志愿者家門口掛牌,方便居民聯系,以滿足社區居民的服務需要。目前,僅我市鼓樓、玄武兩區就有2萬名黨員志愿者活躍在社區,他們倡導了“社區為我,我為社區”的新觀念,促進了社區單位和居民對社區責任感和歸屬感的增強。在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影響下,還成立了社區志愿者協會、社區工會和社區青年聯合會,動員和吸引了5萬名有一技之長的社區居民,自愿報名組建時政報告、法律咨詢、醫療保健、水電維修、文藝宣傳、治安保衛等若干專業志愿者服務隊,有的街道還把社區流動人口組織起來,加入志愿者服務活動,長年開展活動,深受社區群眾的稱贊。

總結社區黨建工作的實踐,我們的體會是,做好社區黨建工作,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要正確處理好社區黨建和街道黨建的關系。社區黨建是街道黨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有廣泛的活動空間、豐富的工作內容。但是,它要以街道黨建為基礎,不能以社區黨建取代街道黨建。二是要妥善處理好條與塊的關系。區、街、居各級黨組織在社區黨建工作中起主導作用,對社區內社會性、地區性、群眾性、公益性的工作負有全面責任,但一定要多為駐區單位做好服務,多做社區單位想做而沒有做、不便做或做不到的工作,以贏得社區單位對“社區黨建”的認同、理解、參與和支持,營造濃厚的社區氛圍,從而把區街黨組織要做的工作變成社區每一個單位黨組織的自覺行動。三是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社區黨建要遵循黨的建設的基本工作規律和方法,但是又要大膽創新。在社區黨組織開展工作中,不能簡單照搬過去街道黨組織的工作方法,而應該建立組織網絡,通過平等協商的形式開展黨建工作。不搞一個模式,不強調千篇一律,以區、街一個個“小盆景”匯聚成全市社區黨建的“大花園”。四是要正確處理好工作指導和政策扶持的關系。當前,重要的是在財力上予以扶持。真正做好社區黨建工作,要求街、居黨組織在工作思路上要實現由過去主要抓經濟、搞創收到現在的集中精力抓社區建設的轉變。因此,為了保證街、居黨組織有足夠的經費開展工作,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尤其要從年初的預算上予以安排。開展社區黨建,還對街、居干部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配好配強街、居干部;要加強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在人力上予以保證。

社區黨建工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我們要繼續加強對社區黨建的內涵、組織載體以及運作規律與方式的探索,學習和借鑒兄弟城市開展社區黨建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把社區內黨組織的力量凝聚起來,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出來,從而為豐富黨的建設積累新的經驗,為城市改革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