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制度改革改進農村基層干部工作作風

時間:2022-11-30 03:55:00

導語:加強制度改革改進農村基層干部工作作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制度改革改進農村基層干部工作作風

農村基層干部是農村的骨干力量,擔負著直接聯系群眾、團結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農村基層干部作風特別是工作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三農”工作的發展,影響到黨的威信與形象,影響到農村基層政權的鞏固。我們抓住“三個代表”學習教育的契機,以整頓干部工作作風為重點,大力推廣基層創造積累的好經驗,著力加強制度建設,切實規范干部行為,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一、建立一線工作制度,促使干部深入實際。一是建立機關干部住村入戶制度。我們推廣“一線工作法”經驗,要求干部自帶行李和生活費入住農戶家中,每月要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7天,真正了解農民所急、所憂、所怨、所缺,從群眾最不滿意的事情改進,從群眾最希望做的事情做起,引導干部把情況掌握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形象樹立在一線。二是以區直部門為主體建立“民情責任區”工作制。要求每個干部聯系10個農戶,每季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10天,全年為農民辦成10件實事。將民情責任區工作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與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掛鉤。三是建立鄉鎮干部住宿鄉鎮制度,克服“走讀”現象。規定家不在本轄區的干部,在本鄉鎮住宿時間每月不得少于20天,加強對干部的考勤并將結果公布于眾。

二、建立民意咨詢制度,促使干部民主決策。一是以鄉鎮為主體建立重大問題征求群眾意見制度。對于涉及本轄區長遠性、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以及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敏感問題,決策前,采取印發征求意見表、進村入戶調查、召開座談會、設置意見箱等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歸納整理后,吸收到預定方案中;決策中,邀請有關專家、鄉鎮以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發表意見,參與決策討論;決策后,將結果向群眾通報,聽取群眾的反饋意見,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落實。二是以村為主體建立民主議事日制度。要求各村在統一規定的時間內,由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負責組織,邀請村民代表、鄉鎮以上人大代表、老黨員、老干部和自愿參加的村民開展民主議事活動。在議事會上,代表們將平時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反饋給村兩委會,由村兩委會給予答復和承諾。不能由村里負責落實的,則填寫《民情反映表》呈報上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請求上級幫助協調解決。

三、建立幫助服務制度,促使干部改進工作方法。一是建立基層干部掛點幫扶制度。要求每個基層干部每年做到“五個一”,即聯系一個村、傳授一門實用技術、引進一個項目、幫扶一個貧困戶、資助一個貧困生。通過干部掛點幫扶加大對農民的引導力度,在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致富上多想一些辦法、多找一些門路、多出一份力量,在化解農民怨言、理順農民情緒上多做一些開導、多作一些解釋、多動一點感情,從而更好地維護和實現農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建立基層干部示范服務基地制度。在以農業為主的鄉鎮,普遍制定了“三不變三所有一減返”的優惠政策,即現任職級不變、干部身份不變、現分住房不變,基地管理權歸自己所有、經營權歸自己所有、經營所得歸自己所有,創業前3年減返部分稅費。各地圍繞市委提出的蔬菜、水產、畜牧三大農業結構調整主導產業,要求每個鄉鎮拿出20%左右的干部興辦200畝以上的示范基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

四、建立民主監督制度,促使干部廉潔從政。一是普遍建立和完善了鄉鎮政務公開制度和村務公開制度。對于一些村存在的村務公開不及時,公開內容不徹底,公開程序不到位等問題,抽調工作組,加大整治力度,加強規范化建設,實行村帳站(農業服務中心)管,抽調專業會計集中辦公,徹底取消村級招待開支,切實把村務公開欄變成群眾的“明白欄”、“連心欄”。二是建立和推廣部門服務承諾制。我們以區直部門和鄉鎮直部門為主體,大力推廣楊葉派出所社會治安承諾制的經驗,要求各單位將職責范圍、基本政策、干部分工公布于眾,并根據職責范圍向社會做出承諾,接受群眾監督。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全市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215項,化解不良債務1053萬元,減輕農民負擔1232.6萬元,經濟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穩定。

五、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促使干部執政為民。干部的優劣長短,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我們在選拔任用干部時,堅持民主,接受群眾監督。一是建立和完善基層干部“三評”制度。我們從十個方面制定了優秀、稱職和不稱職干部的基本依據,量化了評判標準,結合年度考核,以黨支部為單位開展群眾評議干部、干部評議干部、組織評鑒干部的“三評”活動,做到群眾評議背靠背、干部評議面對面、組織評鑒個對個,同時進行民主測評。對全市34名不稱職票超過1/3的干部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根據調查結果做出了組織調整和處理決定。二是建立鄉鎮干部公推公選制度和村干部“兩推一選”制度。我們結合鄉鎮機構改革,按照“工作需要、群眾參與、競爭上崗、任前公示”的原則,公推公選鄉鎮班子成員和機關干部,群眾意見占公推公選總分數的40%,干部正式任職前由組織人事部門向社會公告接受群眾評議和舉報,公示無問題后再正式發文或按法律程序辦理手續。三是建立和完善鄉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我們進一步明確了離任審計的對象和范圍、時機與程序、職責與分工、認定與處理等,強調審計結果必須公布于眾,接受群眾監督后方可做出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通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程度,推進干部能上能下,樹立了正確的用人導向,促使干部深入基層、聯系群眾、實事求是,從而有效地遏制了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