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固本強基工程 打牢和諧農村基石

時間:2022-12-01 11:15:00

導語:實施固本強基工程 打牢和諧農村基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施固本強基工程 打牢和諧農村基石

近年來,廣東省南雄市針對少數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方式不當、黨員隊伍素質低、“兩委”班子不和等問題,認真貫徹《關于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的意見》,并將固本強基工程納入“三級聯創”活動,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較好地解決了由土地承包糾紛、財務管理混亂等原因引發集體上訪、越級上訪事件,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打牢了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石。

多管齊下,建立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聯”的機制

南雄市從建立健全機制入手,以機制的建立健全來保障“三級聯創”活動持久深入開展。建立健全聯系制度。實行市直單位、鎮級領導包村責任制,即一個市直單位、鎮級領導幫扶一個村,明確規定市直機關單位一把手每月必須在掛鉤村住宿1天(晚)以上,訪問農戶3戶以上,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

實施量化考核機制。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五好”村黨支部考評細則,實施“科學定責、績效量化、動態管理、位次獎懲”的量化評分考核。并印發了《南雄市鎮領導班子成員抓基層組織建設責任制工作手冊》和《村干部履行職責考核實施辦法(試行)》,強化對干部的監督和考核,實行考核結果“三掛鉤”,即考核結果與評優評先、補貼、選拔任用掛鉤。

建立典型示范機制。南雄市利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宣傳先進典型,把7個優秀個人和1個先進村黨支部的先進事跡編印成教育讀本《黨旗在田野上飄揚》,以此來激發基層干部的責任、服務和奉獻意識。每年“七一”,市委根據考評結果,對先進鎮黨委、村黨支部進行表彰。

完善激勵保障機制。為提高村干部工作積極性,南雄市多方籌集資金,從去年6月1日起,村黨支部委員的補貼由每人每月150元增加到400元,實現了村“兩委”干部同工同酬。并從2005年開始,市財政每年投入20萬元為村干部繳納社會養老保險金。

做好發展黨員規劃。從總體來看,當前農村黨員隊伍還存在著年齡老化、文化程度不高、致富能力不強的問題。各級黨組織積極在青年農民、外出務工人員、致富能手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有效地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和知識結構。

與時俱進,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新的方法

班子建設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也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關鍵。南雄市通過“四個創新”,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創新組織設置。南雄市從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打破過去組織設置的地域界限,組成“特色黨小組”,為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提供平臺和載體。如珠璣鎮叟里元村創建了種植、養殖、護林、務工“特色黨小組”,精心編織成“致富鏈”。現該村已結成30多個幫扶對子,涌現100多個種養大戶和致富能手。

創新選任方式。在村“兩委”換屆過程中,各鎮黨委能引導群眾選舉工作能力強、能帶領村民致富的人擔任村干部,并盡可能使村干部兼任村支委委員,提高村“兩委”交叉任職比例。同時注重從致富能手、復員退伍軍人中選配村黨支部書記,動員大中專畢業生、在外務工或經商的能人返鄉競選支部書記。使支部戰斗力明顯增強,推動了村中各項工作健康發展。

創新管理模式。流動黨員的管理是當前黨員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市委針對農民黨員隊伍的特點,依托“聯絡、網絡、回審、培訓”的管理模式使農民工黨員教育管理逐步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并根據農時和生產季節靈活組織開展“”。市委組織部建立了黨員管理信息中心,各黨委建立了黨員管理信息庫,全市實現了黨員信息的網絡化管理。

創新活動載體。近年來,南雄市各農村基層黨組織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開展了“設崗定責”、“黨員承諾制”等活動,把黨建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有機統一起來,發揮無職黨員在維護農村穩定、發展農村經濟、構建農村和諧社會中的先鋒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