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生動實踐
時間:2022-01-07 10:51:00
導語: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生動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縣(區)一級黨委如何創新載體和抓手,找準提升執政能力的突破口?2004年10月,高坪區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高坪區執政能力建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執建辦”)。“執建辦”的設立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在不占編制、不增加財政支出的前提下,篩選抽調了一批經過多崗鍛煉、黨建理論水平高、群眾基礎好、作風正派的“二線”領導干部組建了“高坪區執政能力建設辦公室”,任命了13名督察巡視員,他們均在鄉鎮黨委書記、區級機關一把手工作崗位上鍛煉多年,其中1人是原區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年齡均在五十歲左右。區委賦予“執建辦”的主要職責,一是巡查區級機關、鄉鎮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工作狀態,以查閱記錄、實地檢查等方式,在督察中及時發現、協調和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二是總結和推廣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經驗;三是協助區委、區政府切實抓好各項方針、政策、決定、指示的貫徹落實;四是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等。
“執建辦”成立以來,在區委的直接領導下,以調研、督察、指導、協調等方式開展工作,推動了全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在區委與基層各級黨組織之間較好地發揮了督察、指導和“智囊”作用,其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干部的支持和廣大群眾的認可,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在區(縣)一級的實踐和探索提供了可資研究的范本。
首先,“執建辦”整合了干部資源,調動了整體積極性,創造了各級干部提高執政能力的基礎條件。“執建辦”成立后,讓一批“二線”干部有事干,化解了心中的怨氣,調動了工作積極性,變“阻力”為動力。去年10月,高坪區開展了為期15天的整頓領導干部浮躁作風主題活動,全區62個機關單位和34個鄉鎮的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共600多人參加。“執建辦”戰斗在整頓活動的第一線,實行明察暗訪,不提前預約、不打招呼,走到哪里查到哪里,平均對每個單位督察3次以上。活動中,共編發《執建之聲》18期,對抓得好的36個單位的有效做法和工作成效進行總結、宣傳,對認識不足、行動遲緩的1個鄉鎮予以通報批評,并對部分干部的心得體會文章進行選編刊登,有效促進了基層干部作風的轉變。
其次,“執建辦”實現了“結果”監督與“過程”監督的有機結合,找準了各級干部提高執政能力的關鍵所在。區委把“執建辦”作為目標、審計、組織、紀檢監察部門在干部監督和管理中的補充,特別是黨建工作的參謀助手,組織、紀檢監察部門經常聽取“執建辦”關于干部作風方面的意見,完善了監督體系。對干部監督和管理的部門比較多,但基本上偏重于看結果,這樣一來,一旦被監督對象出了問題時,已是覆水難收。而“執建辦”側重于看過程,看干部工作是否進入“狀態”,創新了監督機制,發現問題及時予以監督、指導。
在具體工作中,“執建辦”人在“二線”,沒有部門利益驅動,地位比較超脫,作風務實,經常采用明察暗訪、隨機抽查的工作方法,有效避免了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作風,增強了監督工作的實效性。
第三、“執建辦”強化了制度建設,完善了決策咨詢機制,解決了各級干部提高執政能力的核心問題。“執建辦”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經常深入到經濟社會的相關領域、各個層面,多渠道、多方面了解情況,聽原話、實話、甚至牢騷話,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從群眾的言行中了解訴求,而不是停留于聽匯報、看材料,充分掌握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及時向區委、區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和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上接近區委領導,下聯系普通群眾,身份超脫,“亦官亦民”,便于吸收和聽取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訴求,對于提高執政能力來說,有利于保障決策方案的科學性。
“楊毓培案件”發生后,高坪區采納了“執建辦”的建議,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制度建設。出臺了包括干部選拔任用、人事調配、教師管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上下班紀律、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等13項規定。“執建辦”負責對13項制度的落實進行全面督查和指導。區級機關和鄉鎮紛紛組織干部職工對區委制定的13項制度逐個進行研讀,并在“執建辦”的指導下,結合自身實際,對各自單位的簽到、辦文、辦會、組織生活、財經紀律等各項規章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使各項工作均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實現了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轉化。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黨的工作的各個環節和自身建設的方方面面。高坪區“執建辦”的設立,在基層黨委周圍形成了一支“沒有編制”的督導隊伍,建成了一個無需投入的“智囊中心”,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指導意義。
精品范文
10加強人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