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組織構建經驗與報告
時間:2022-03-08 08:59:00
導語:農村組織構建經驗與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以來,市鄉著眼于為具體建立鄉村小康社會供應組織包管,以履行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為打破口,在探究鄉村基層組織新的治理體系體例和運轉機制方面進行了積極理論,獲得了分明成效,為新鄉村建立打下了扎實的根底。
一、首要做法
2012年以前,鄉共有8個行政村。那時,單個村黨組織脆弱松散,招致有令不可,有禁不止,政令不暢;局部村干部春秋老化、常識弱化、才能退步,黨組織的戰役碉堡效果和黨員干部的前鋒榜樣效果難以發揚;一些村呈現了“兩委”關系不協調,甚至“對著干”的問題,嚴峻損耗了基層黨組織的發明力、凝集力和戰役力。“鄉村要開展、農人要致富,要害是要建立好黨支部”。基于如許的看法,鄉黨委下定決計,依照“三步走”的思緒,執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
第一步:合理設崗、科學定責,行政推進求打破。2012年,鄉以全市局限內履行的“合村并組”任務為契機,大村并小村、大組并小組、就近相鄰撤并的準則,將原有的8個行政村、54個村民小組撤并為4個行政村,26個村民小組。在此根底上,由鄉黨委、當局首要指導帶隊,深化各村進行走訪查詢,調查村情民意,綜合研討后全鄉各村均設置了5個固定的村干部崗亭,辨別是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副書記兼調委會主任、副主任兼民兵連長、婦代會主任兼計生宣傳員、團支部書記兼文書。與此還,依據各村生齒幾多、面積巨細、散布遠近、任務難易等方面的差別性,有兩個村還增設了一個副書記崗亭。
第二步:規范、因村制宜,多策并舉抓裝備。鄉將選好村干部、配強“一把手”作為確保“一肩挑”合理正當、長時間執行的要害環節,在兩個方面進行了勇敢立異。一是“本質高、作風正、才能強、群眾公認”的規范,在留用與選任村干部上履行“三個選人”的方法。即:明白立場選人,讓兼并前的村干部自立表達能否留恣意愿及選擇意向崗亭;民主測評選人,組織村民代表對統一崗亭的原任干部進行差額測評;組織調查選人,鄉黨委與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進行溝通,掌握民意,在此根底上召開黨委會挑選確定兼并后各村的干部人選。二是“推進開展才能強、抓班子帶步隊才能強、狠抓落實才能強、處理難事才能強、清廉自律才能強”的規范,在“一肩挑”人選確定上履行“三薦兩票一選”的方法。即:對“一肩挑”人選進步前輩行小我自薦、群眾引薦、組織引薦,再交黨員投表決票、村民代表投信賴票,最終由村民直選。在履行進程中,鄉還因村制宜,采用“選、派、掛”等多種“一肩挑”選任方法。在梁子溝村、澤湖村無人可選、無人愿當的狀況下,鄉黨委遴派機關優異干部駐村搞“一肩挑”;在黃花營村“一肩挑”干部文明水平不高的狀況下,遴派機關年青干部掛職擔任副書記,然后確保了“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這副擔子既能“挑上肩”,又能“走得穩”。
第三步:完美治理、強化監視,機制立異促進步。“一肩挑”只是伎倆,而不是目標。四年來,鄉黨委并沒有“一兼了之”,而是經過健全和完美相關的配套準則,不時強化對“一肩挑”干部的治理和監視,逐漸樹立了“五化”的村級組織運轉機制。一是準則化的教育治理機制。一方面樹立了村黨支部書記列席鄉機關干部周一進修例會準則、村干部周二進修例會準則,完成了鄉黨委、當局任務決議計劃和擺設“一桿了插究竟”;另一方面樹立了村級任務目的治理準則,對耕地維護、方案生育、“一事一議”事項落實等重點任務執行一票否決,有用調動了村干部的任務積極性和自動性。二是民主化的議事決議計劃機制。樹立了以“一事一議”為中心的村民代表會議規矩,凡村里的大事、要事,都普遍地尋求村民定見,充沛尊敬和表現群眾的知情權、參加權、監視權、表達權。四年來,4個村經過民主決議計劃順序決議的村組路途鋪筑、集體地盤完美承包關系、村級組織運動場合建立等20多項主要任務和事項都獲得了群眾的普遍承認和反對,悉數落到了實處。三是公開化的村務治理機制。鼎力履行黨務公開、村務公開,執行目的承諾、責任承諾。“新官”上任,要對任期內干些什么、完成什么、干不成怎樣辦等目的、方法、內容、責任進行公開承諾,承受黨員群眾的監視與評斷,強化了黨員干部的責恣意識、貢獻認識、效勞認識。四是合理化的薪酬鼓勵機制。執行了“根底工資+績效工資+公事補助+年關獎金”的構造薪酬制,根底工資由鄉財務按月統發,書記500元/月,其它干部400元/月;績效工資由集體經濟收入擔負,依照年關審核后果發放,“稱職”以上等次的書記300元/月,其他干部200元/月;公事補助也由集體經濟收入列支,包羅80元/月的德律風費和60/月的摩托車燃油費;年關獎金依據新鄉村建立重點任務和雙文明責任書完成狀況,由黨委審核、財務發放,每個村班子最高可達2000元。上一年,村莊干部最高薪酬收入到達了12000元,最低的也近7000元,均勻較四年前翻了一番,有用調動了村組干部的任務積極性。四是標準化的監視制約機制。經過健全民主議事、民主辦財、民主監視等村民自治機構,樹立責任審核、村財鄉管、審計核對等準則,構成了“一肩挑”治理體系體例在事前、事中、過后的全方位監視,然后筑牢了“防火墻”。
二、獲得的成效
執行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固然是出于促進村級組織連合調和、促使基層干部為民做事,但從鄉四年的理論和成效看,“一肩挑”決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權宜之計,而是增強鄉村基層組織建立的新路子,推進新鄉村建立的打破口。
1、大幅降低了村務治理本錢。在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還,鄉還執行了村干部、組干部“一肩挑”,將102名村組干部精簡為21名,從思維上、組織上和機制上對行政資本進行合理整合和運用,在薪酬遍及翻一番的狀況下,村莊兩級的支出節省了近60%,4個兼并后的閑置的村委會辦公場合經過出租、讓渡等方法進行資產盤活后,成為了新的集體經濟增收渠道,村級組織“有人做事”、“有錢做事”的才能都獲得必然水平的提拔。
2、有用促進了兩委班子調和。執行“一肩挑”后,村兩委班子成員穿插任職面到達了73%,協作同事認識明顯加強,曩昔輕易呈現的各自為營、推諉扯皮、互相拆臺、“一小我說了算”、“誰說了都不算”,甚至“對著干”的景象從基本上獲得消弭。正若有的基層干部所說,“一肩挑”后,勇于擔任的人多了,推諉扯皮的事少了;協作同事的氛圍濃了,互相拆臺的景象沒了。
3、實在提拔了村級組織的為民做事才能。經過“選、派、掛”等方法,一批復合型“一肩挑”干部成為新鄉村的領頭人,給村班子帶來了新氣候,給村干部帶來了新作風,推進了鄉農業和鄉村經濟的新開展。四年來,全鄉各村自籌資金400多萬元,完成了20多公里的村莊路途建立工程,完成了油路“村村通”,有三個村對悉數耕地施行了中低產田革新,有兩個村接踵改建和擴建了村級辦公運動場合。與此還,各村還多措并舉化解債權127.9萬元,最多的澤湖村化解了40萬元,甩失落了前史負擔,使“一肩挑”后的村級組織在新鄉村建立中的“一線批示所”功用獲得了更進一步的加強和愈加充沛的發揚。
4、實在強化了黨組織的中心指導位置。理論證實,村黨支部書記經由正當順序中選為村委會主任,以及黨支部委員穿插出任村委會委員,使黨組織的群眾根底和威信大大加強,有利于鄉村黨組織在各類組織和群眾中展開任務,有利于將各級黨組織的任務擺設轉化為村級各類組織和群眾的實踐舉動,然后改良了村級黨組織對村級事務的指導方法、進步了村級黨組織在新鄉村建立中的指導才能,從基本上包管了村級黨組織戰役碉堡效果和鄉村黨員干部前鋒榜樣效果的發揚。廣闊農人群眾從“一肩挑”帶來的一系列轉變中愈加堅決地看法到:“鄉村要致富,要有好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