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工作情況匯報材料
時間:2022-01-10 08:00:00
導語:貧困縣工作情況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縣情概況
彝良縣位于昭通市中部,地處滇、川、黔三省結合部的烏蒙山區,國土面積2804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137個村(居)委會。基本縣情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屬革命老區。彝良是省列土地革命時期的五個革命老區之一,紅軍長征時期,紅二六軍團曾三進三出我縣。這里養育了革命先驅劉平楷、無產階級軍事家羅炳輝、時代英雄徐洪剛等英雄模范人物。二是屬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全縣山區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96%。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52.4萬,其中農業人口49.6萬,占總人口的95%,居住著漢、苗、彝等17種民族。三是資源豐富。境內有豐富的礦產、水能、生物、旅游資源。現已發現礦種30余種,已探明儲量的14種。優勢礦種儲量大,有世界一流品質的小發路無煙煤,預計遠景儲量1.6億噸,石英砂儲量23億噸,居云南首位。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79.6萬千瓦。境內有占地18萬畝的小草壩朝天馬原始森林和馳名中外的小草壩野生天麻。四是經濟基礎薄弱,屬國家級重點扶持的貧困縣。2003年,全縣生產總值67734萬元,人均生產總值僅1301元;地方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僅258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僅69.7元;農民人均純收人1000元,目前還有4.2萬絕對貧困人口。
二、1至6月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年初,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一屆七次全會和市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精神,我縣相繼召開了縣委九屆二次全會和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了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標,即: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農業生產總值增長4.5%以上,工業生產總值增長2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80元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以內。
圍繞既定目標,全縣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真抓實干,轉變作風、狠抓落實,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1至5月,實現生產總值18354萬元,與去年同比增長11.47%。
一是狠抓農民增收各項措施的落實,實現農民人均增收53.19元。今年我縣農民增收的目標是人均確保增收80元,力爭達到100元,其中,種植業增收25元,畜牧業增收30元,烤煙增收15元,勞務輸出增收30元。目前已穩定大春糧食播種面積52.4萬畝,夏糧收割全面完成,實現產量9984噸,同比增加3135噸。完成烤煙種植4萬畝,規范化種植水平較往年明顯提高。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著力培育壯大優勢產業,發展特色農產品。已實現新增水果產值250萬元、蔬菜凈增產值300萬元。發展壯大畜牧業,加大畜牧科技推廣,積極推廣種草養畜,截止6月30日,全縣新建黃牛凍改點11個,完成凍改760頭,實現畜牧產值9963萬元,新增884萬元。加大勞務輸出工作力度,完成勞務輸出6.4萬人,新增8000人,新增收入600萬元。加快培植龍頭企業,與云南玉泰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600萬元馬鈴薯加工企業協議;引進云南鴻翔藥業集團投資860萬元開發天麻產品,可望11月投入生產;投資300萬元、日屠宰500頭豬的縣城肉食品加工廠,7月可投入生產。
二是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重點工程建設和項目前期工作進度加快。交通建設上,巧威公路彝良段復工以來,累計完成投資2554萬元。工期7個月的大寨火車站連接線本月底即可動工。通達工程已動工6個村,完成19公里,投入資金137萬元。彝良至四川筠連油光坎90公里油路改造工可、設計已完成,并上報市交通局。岔河至彝良洛澤河67公里二級公路工可已上報,昭通至彝良二級公路市交通局已聯系重交院做可研報告。電力建設上,已動工的熊家溝、馬鼻子、小甘溪、虎丘新房等電站總裝機為3.1萬千瓦,1至5月,完成投資1857萬元。水利建設上,投資865萬元的杉壩水庫已完成投資113萬元。雙河中型水庫可研本月底可完成。松林中型水庫正在編制項目建議書。招商引資、財稅工作和國企改革工作也穩步推進。
三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計生工作上,截止5月31日,共完成五術11226例,其中完成結扎手術5616例,同比上升138.23%,占市下達任務的133.7%;二扎完成3160例,同比上升170.32%,占市下達任務的132%;一放完成3437例,同比上升15.53%,占市下達任務的85.9%。教育工作上,以迎接掃盲驗收工作為重點,開辦掃盲班1501個,參學人員34427人,占掃盲人數的74.97%。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順利運行,安全生產力度不斷加大,政法綜治工作卓有成效,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三、洛澤河礦冶加工基地建設工作情況
按照市委、市政府對全市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戰略部署,我縣高度重視洛澤河礦冶加工基地建設,切實轉變觀念,統一思想認識,把礦冶加工基地建設作為推動我縣優勢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深度加工、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進我縣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興縣的關鍵和重點,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市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
第一,完成了礦冶加工基地綜合開發規劃。年初,縣委、政府委托興滇公司編寫了《洛澤河礦冶加工基地綜合開發規劃》。5月初,縣委、政府在昆明邀請有關專家對規劃進行評審并順利通過。《規劃》從洛澤河區域資源賦存、縣域經濟狀況出發,對洛澤河區域的無煙煤、鉛鋅礦、石英砂和水力發電進行整體開發和精深加工作了綜合性的科學規劃。
第二,制訂了《彝良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暫行規定》,全面推行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和限制開采,逐步禁止小發路優質無煙煤原煤銷售,主要采取經濟手段規范礦產業發展。目前,委托中科院山西煤炭研究所對我縣煤化工進行的產業規劃和產品策劃已完成。條件成熟的鑄造焦和陰極炭塊已提出了項目建議書,先期可啟動鑄造焦和陰極炭塊項目。
第三,深入開展煤礦和非煤礦山秩序深化整治工作。一是按照省市要求,我縣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煤礦安全整治力度,徹底關閉炸封非法小煤窯。去年以來,全縣共炸封關閉非法小煤窯1100余口(次)。今年5月強制關閉了礦冶加工基地內的6口無證招商引資煤礦,本月又強制炸封了規劃區內的7口死灰復燃的非法礦井。二是加大非煤礦山礦業秩序整治力度,逐步整合礦產資源。去年6月,我縣召開了全縣非煤礦山整治會議,制訂了整治方案和措施,嚴格按照堅決取締非法的、徹底規范持證的、全面整合合法的原則,對全縣非煤礦山開采情況進行全面清理和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縣共清理出非煤礦山264戶,其中鉛鋅礦92處,探礦權設置14處。至目前,已取締無證和持過期證照的174戶。鉛鋅礦是整治的重點,我縣依法關閉了洛澤河、毛坪片區的15口無證照和13口證照過期的非法鉛鋅礦井。對持有效證照的69口鉛鋅礦井進行停產整治,其中,31口鉛鋅礦井已基本達到水利、環保等19項標準。今年4月,按照省、市、縣聯席會議和縣委、政府專題會議精神,我縣又召開深化非煤礦山整治會議,制定了驗收標準,重點對69口持有效證件的鉛鋅礦井進行全面驗收,驗收不合格的堅決關閉,對驗收合格的鉛鋅礦井進行全面整合,整合區的現有采礦權在有效期滿后一律不作延續登記,今后探礦權的設置,除國家、省、市確定的勘查項目外,一律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最終將礦冶加工基地整合為一個礦權。目前,驗收工作基本結束,絕大多數礦井已達到驗收標準。三是加大對少數干部職工入股采礦的清理。縣委、政府出臺了嚴格的管理規定,對干部職工入股采礦行為進行了集中清理。目前,已清理出干部職工及家屬入股采礦26人,其中,副科級以上6人,現已全部退出。
第四,積極開展了全面招商引資和啟動準備工作。縣委、政府確立加工基地由兩個集團(兩個法人)分別牽頭,作為基地的兩個龍頭企業,對資源和產業化進行統籌開發,全面整合現有礦點,徹底根除混亂秩序。即:一個企業承擔鉛鋅產業龍頭,首先托管或收購市鉛鋅礦,并以此為基礎全面整合其他所有小礦點;一個企業承擔煤產業龍頭,首先托管或收購小發路煤礦,并以此為基礎全面整合其他小煤礦。同時設立招商引資準入條件和政策,即:龍頭企業融資能力必須符合規劃綱要的投資要求,并交納5000萬元保證金,保證金只能在項目產生的稅收中返還,不退保證金。龍頭企業開發的所有礦產品只能用于深加工原料,嚴禁銷售原礦及初加工產品。6月初,我縣向市礦產資源開發領導組上報了招商引資準入條件和政策,經批準后,我縣利用昆交會的有利時機,已于6月5日分別在《云南日報》、昭通電視臺、彝良電視臺向社會了礦冶加工基地招商引資公告,積極尋求和吸引具有高技術、大資本的集團進行總體開發,快速籌資啟動基地開發建設。6月6日至6月8日,先后有“云南新業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云南羅平鋅電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滇能集團控股公司”、“昆明云冶鋅業股份有限公司”、“會澤滇北工貿有限公司”、“山西襄汾有色金屬實業有限公司”共6個企業參加鉛鋅采選、加工項目報名,有“云南旺立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參加無煙煤采選加工項目報名。縣委、政府組織相關領導和專家在昆與企業分別進行了座談,經過洽談,全部承諾符合煤產業準入條件,深加工項目充分準備的旺立達公司提交了小發路煤礦擴建60萬噸洗煤廠、10萬噸鑄造焦和1萬噸陰極炭塊項目可研,提供了深加工樣品,規劃總投資17億元,其中三個項目第一期投資2.7億元,年產值5.8億,稅收1.2億。我縣將對以上公司作進一步考察,洽談具體開發事宜,及時向市礦產資源開發領導組報告,經批準后實施,快速啟動加工基地建設。
第五,加強了礦冶加工基地基礎工作。完成了龍潭至火車站二級路設計和龍潭河堤設計,正在進行龍潭片區的地形勘測設計和詳規編制。成立礦冶加工基地籌備領導組,落實具體人員,搭建了工作班子開展工作。
四、宣傳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情況
全市宣傳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議召開后,為及時傳達貫徹會議精神,縣委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并組織召開了全縣宣傳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目前,各項工作有聲有色。一是由縣婦聯牽頭,縣總工會、團縣委等單位參與,組織180余名股所級以上婦女干部,分赴全縣137個村對廣大農村婦女開展“婦女小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受到群眾好評。二是創新創建載體,在全縣開展了“百佳”創建活動。即:十佳少先隊員、十佳教師、十佳白衣天使、十佳團員青年、十佳公務員、十佳政法干警、十佳村黨支部書記等,創建范圍覆蓋了全縣各行各業,分別由13個部門牽頭組織實施,目前,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三是以“八個一工程”為載體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深化。全縣累計創建農戶達1.9萬戶,覆蓋全縣18個鄉(鎮)133個村356個社。四是以實施“民間文化精品工程”為重點,鞏固去年“百場演出”活動的成果,積極籌備,即將開展137個村的一村一場演出活動。五是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制定和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外宣工作的意見》;六是制定了《彝良縣關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已開始著手實施部分文化產業項目。七是為弘揚少數民族文化,挖掘民間文化精品,我縣將于6月22日在奎香鄉雨龍山舉辦“中國彝良苗族花山節”,目前,各項籌備工作已經準備就緒。
五、創新載體,深入實施“云嶺先鋒”工程
根據省、市委的部署,我縣按照“夯實基礎、亮明身份,突出特色、爭當先鋒,做好表率、推動工作”的要求,結合實際,組織實施“設立一個基金會,組建五支先鋒隊伍,開展十大先鋒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云嶺先鋒”工程。一個基金會,即:建立一個貧困黨員救助基金會;五支先鋒隊,即:成立農村黨員治安義務巡邏隊、機關黨員應急隊、黨員素質教育義務培訓隊、婦女黨員宣傳服務隊、黨員幫扶活動隊;十大先鋒,即:基礎工程先鋒、親民愛民先鋒、學習創新先鋒、勤勞致富先鋒、優質服務先鋒、窗口示范先鋒、團結干事先鋒、真抓實干先鋒、遵章守紀先鋒、人才素質先鋒。為把此項工作抓出特色,抓出實效,我縣已確立了19個試范點,由縣級領導聯系指導,縣直掛鉤部門參與,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具體抓落實,樹立典型,逐步推開。目前,工程已全面啟動。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上,從今年2月開始,我縣全面啟動了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目前,18個鄉(鎮)的村黨支部班子換屆選舉圓滿完成。除1個村重新組織村委會換屆選舉外,其余全部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
六、存在問題
(一)財政收支矛盾尖銳。目前,縣財政滾動赤字已達11278萬元,今年預計可用財力僅14427萬元,而人員工資就需15316萬元,僅此一項就缺889萬元,加上機構運轉至少需經費1600萬元,實際缺口將達2489萬元,致使職工工資難保,建設資金嚴重短缺。
(二)基礎設施薄弱,嚴重制約經濟快速發展。首先是交通基礎設施滯后。全縣沒有一條上等級的公路,境內幾條主要出境干道,路況差、晴通雨阻,且安全隱患突出;其次是教育設施滯后。全縣校舍危房面積達56943平方米,至今還有63個單小還沒有校舍;再次是衛生基礎設施滯后。村級醫療條件差,有75個村無衛生室,醫療設備落后、陳舊;第四,基層政權基礎設施落后。目前,尚有6個村無辦公用房,65個村辦公用房亟待維修和重建;第五是文化基礎設施滯后。全縣有16個鄉(鎮)的文化站無辦公用房和活動場地,縣城沒有一個綜合性的宣傳文化活動中心。此外,農業水利化程度低,僅為18%,南部和中部10個鄉(鎮)大面積缺水,對農業產業發展制約嚴重。
(三)扶貧攻堅任務艱巨。截止2003末,全縣尚有低收入人口13.77萬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27%,極端貧困人口達4.44萬人,這部分人絕大多數居住在生態環境惡化、交通、信息閉塞的偏僻邊遠山區,扶貧開發任重道遠。
七、請求解決的問題
(一)請求市委、市政府重點幫助解決我縣交通和水利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
(二)請求市委、市政府組織帶領市縣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對在昆交會上報名投資礦冶加工基地的企業進行考察,盡快選定龍頭企業進入,特別是盡快確定煤炭深加工龍頭企業,首先啟動條件成熟的煤化工產業,啟動加工基地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