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工作匯報
時間:2022-04-07 09:11:00
導語: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六屆五次全會精神,確保黨中央關于發展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落到實處。我們崔家莊鄉黨委政府,緊緊結合本地實際,對全鄉的農民增收工作進行了精心部署,并通過廣泛宣傳和扎實的工作,真正把政策送到農戶家中,把措施落到實處,為實現農民增收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務員之家
具體來講,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
今年以來,鄉黨委政府繼續把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農業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來抓。針對全鄉公路以北各村水源條件惡劣,水利設施老化的難題,積極引導發展水池水窖等集雨設施建設,埋設地下輸水管道等節水灌溉工程;在公路以南以新打井,搞好配套工程為主,進一步維修原有水利設施,合理規劃設計,搞好農田排澇工程建設。投資175萬元建設水池水窖10000立方米,鋪埋節水管道31000米。新打機井40眼,渠道維修1200米,改善灌溉面積8000畝。為農業生產奠定物質基礎。
二、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調優調強產業結構。
鄉黨委政府結合我鄉實際,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了“優化產業品種結構,培植壯大特色產業”的總體思路。一是鞏固壯大生豬養殖,大力發展牛、羊等食草型動物養殖。在完善鄉辦養殖小區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引導扶持,積極創辦各類養殖小區,以示范區和養殖大戶為龍頭,帶動全鄉實現以生豬養殖為主體的一元化養殖向豬、牛、羊、雞等多元化的發展格局,穩定生豬規模,適當擴大牛羊的飼養量,以三官廟村為突破口,在有條件的村率先建成養牛、養羊專業基地,并逐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管理,帶動輻射全鄉。全鄉新增養殖專業戶25個,生豬、牛、羊存欄分別為25500頭、2400頭、3200頭,分別實現出欄61000頭、2500頭、6000頭。農民人均增加收入200元。二是收縮苗木種植,擴大高檔綠化苗木生產。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盡快縮小苗木種植面積,提高苗木檔次,培育綠化大苗和灌木苗木。適度發展龍爪槐、雪松、紅葉小檗、金葉女貞、黃楊等特色苗木,使新品種比例達30%以上。全鄉苗木生產面積由11000畝減少到6000畝,糧食種植面積達19045畝,苗木面積盲目擴大,產品大量積壓的形勢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三是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和運銷大戶。使他們成為開辟市場的“先頭部隊”,銜接產銷的中間力量,傳遞市場信息和促進農產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帶動更多的農民直接進入市場,在市場利益導向的驅動下,增強結構調整的主動性。
三、壯大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在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保證農民有穩定收入的前提下,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
一是優化發展環境,加快項目引進和建設步伐,進一步增加農民就業機會。今年以來,全鄉分別投資780萬元新上礦山機械設備企業7家。投資680萬元改擴建企業一家,投資2482萬元建設選礦企業10家。投資2759萬元,新建采礦10家。直接為我鄉農民創造800多個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500多萬元。
二是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外出務工、經商、辦企業,積極鼓勵廣大農民從事多種經營,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充分發揮近郊優勢和交通優勢,積極發展路邊經濟和服務型經濟,依托我鄉大型企業,大力發展商飲服務業。以港陸公司、東雙城采礦為中心,規劃建設以商貿、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區,進一步制定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引導農民入區投資創業,并以此加快我鄉小城鎮建設步伐。
四、全面落實減負措施,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認真落實直補工作。按照《唐山市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暫行辦法》規定,精心謀劃、積極組織、扎實推進全鄉的直補工作,為忙于春耕的農民送去“及時雨”。迅速完成了全鄉5521戶農戶、涉及20809畝種糧面積的糧農補貼發放工作。此項可為農民直接增加人均收入8.2元。
二是嚴格按照全市統一規定,落實農業稅稅率調整政策,逐年減輕農民農業稅負擔,其中:去年全鄉農業稅總額由上年度的1045053元減少到878794元,人均納稅額由上年度的58.67元降到49.15,這其中有12個經濟條件好的村由集體統一支付,合計為407895元,占總額的46.42%。預計今年稅率將由原來的7%下調到3.7%,此項可減輕全鄉農民稅負41.4萬元,人均23元。
五、轉變政府職能,為農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鄉黨委政府將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主動改變思維方式,轉變機關干部工作作風、工作方法,立足于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為廣大農民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一是大力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工作作風,提倡“少提口號、多辦實事”,深入開展了機關干部“走百村、進百戶、解百難”活動,真正同群眾打成一片,善于發現問題,拿好主意。共征求群眾意見1300多條,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37件。
二是在機關和廣大農村黨員干部深入開展“學科技、用科技、增本領”活動,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的帶富、幫富能力,入春以來,全鄉共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6期,參加培訓的黨員干部達900多人次,此外,全鄉還以“黨員一掛雙定”活動為載體,以黨員干部包戶的形式,給黨員干部定職責,定目標,與全鄉113戶貧困農戶結成了幫扶對象。公務員之家
三是成立了全鄉科技、信息綜合服務推廣中心,以鄉農技綜合服務門市部為陣地,建立了農業信息網上平臺,為廣大農戶提供產品信息,供求查詢,技術咨詢,物資供應等全方位的生產服務。目前共為廣大農戶優惠供應化肥120噸,玉米良種1500公斤,接受群眾技術咨詢700多人次。
六、下步工作安排。
立足全鄉農業、農村和農民的資源優勢,大做農字文章,以農戶經營為基礎,以社會化系列化服務為紐帶,聯結千家萬戶,調整產業結構,搞好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培植壯大特色產業整體實力。
一是鞏固壯大生豬養殖,大力發展牛、羊等食草型動物養殖。今后,鄉黨委政府將把大力發展養殖業,做為全鄉農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盡快實現全鄉農業由種植型向養殖型轉變,使養殖業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具體來講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迅速形成發展養殖、促農增收的共識。組織廣大農村兩委干部到周邊地區進行參觀考察,通過學習外地養殖業的先進典型,進一步提高對“發展養殖、促農增收”的認識,并結合本村實際,明確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各村兩委班子要在加大宣傳的基礎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學習先進典型的做法、模式和經驗。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發展畜牧養殖和建設養殖小區的積極性。二是落實各項優惠措施,加快養殖小區建設步伐。按照崔字[2003]10號文件《關于加快畜牧養殖小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落實小區建設用地、信貸、獎勵等優惠政策,各村也要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狠抓工作落實,加大引導扶持,積極創辦各類養殖小區,以示范區和養殖大戶為龍頭,帶動全鄉實現以生豬養殖為主體的一元化養殖向豬、牛、羊、雞等多元化發展格局,穩定生豬規模,適當擴大牛羊的飼養量,有條件的村要率先建成養牛、養羊專業基地,并逐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管理,帶動輻射全鄉。力爭到2005年底實現生豬出欄20萬頭,牛羊出欄1萬頭。另外,雞、鴨、鵝、肉狗等養殖戶達560戶。三是加強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鄉畜牧獸醫站、農業科技綜合服務站等部門聯合成立“畜牧業生產指導服務中心”,定期對全鄉養殖戶進行信息咨詢、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為養殖戶提供一切方便。并通過建立農業信息網站,在網上全鄉的畜牧產品供應信息,提高知名度,擴大銷售渠道。此外,各養殖小區和養殖戶要積極組成行業服務協會等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共同配合解決好各種困難和問題,為畜牧業健康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積極貢獻。四是積極推廣飼草種植,保障畜牧養殖健康發展。飼草飼料是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鄉農業站、畜牧站等部門要結合種植結構調整,積極引進優質、高產、高效的優良飼草品種以及青貯玉米、高賴氨酸玉米等優種飼料作物,加大試驗、示范、推廣力度,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并通過養殖小區與種植戶簽約形式,建立穩定的供求關系,通過壯大養殖,帶動種植,實現種植戶與養殖戶共同增收、良性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和運銷大戶。實施流通拉動農業結構調整,在大力培植和擴大農村流通隊伍的同時,按照訂單搞生產,合作搞營銷的思路,著力發展、壯大并逐步規范以民間組織為主的營銷中介組織和運銷大戶,使他們成為開辟市場的“先頭部隊”,銜接產銷的中間力量,傳遞市場信息的重要渠道,帶動更多的農民直接進入市場,在市場利益導向的驅動下,增強結構調整的主動性。公務員之家
三是繼續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認真謀劃全鄉的水利建設,重點解決公路以北各村人畜飲水和生產灌溉用水問題。大力發展水池、水窖等集雨設施建設和管道節水灌溉工程。在公路以南,以搞好配套工程為主,進一步維修原有水利設施,充分發揮灌溉潛能,提高使用效率。同時,南部兩河流域還要重點加強防汛排澇工程建設,以確保農業生產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結合本鄉實際,通過發展第二、三產業,開拓新的就業途徑,滿足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需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全鄉鐵礦資源的大量開發,吸收大量民工,帶動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二是通過加快農村集貿市場建設,引導農民到市場做生意,三是利用近郊優勢,引導農民到市區從事二、三產業勞動,四是組織部分有經濟頭腦的農民做經濟人,積極參與農產品的營銷,活躍農產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