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匯報材料

時間:2022-07-24 11:55:00

導語:街道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匯報材料

龍潭街道位于市區東北部三環路外側,幅員面積37.61k㎡,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村居民4.3萬人,轄20個社區。在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前,由于交通閉塞,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經濟發展緩慢,居民生活困難,城鄉面貌和發展環境十分落后,曾被稱為成都的“西伯利亞”,是中心城區農業面積最大、農村人口最多、城市化水平最低、推進難度最大的地區。

龍潭街道黨工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委推進城鄉一體化“三個集中”、“六句話”的工作要求,把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努力實現整個地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堅持科學規劃,引領城鄉一體化

2005年初,街道黨工委新班子到位后,根據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立足成都市城市向南、向東發展的戰略部署,及時確定了區域發展定位和產業發展空間布局。重點是進一步完善了《成華區龍潭地區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龍潭地區生產力布局規劃》、《龍潭地區控制性規劃》、《成都市北郊風景林地控制性規劃》、《龍潭地區道路交通建設規劃》等城鄉一體化專項規劃,形成了“三區一中心”(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原創:北郊風景區、龍潭現代農業片區和龍潭場鎮中心)的空間布局,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對全轄區37.61k㎡的土地資源進行了功能定位,劃分為工業用地、倉儲物流用地、商住用地、現代農業用地、旅游風景區用地等幾個板塊。在此基礎上,結合龍潭實際,集中多方意見和智慧,提出了打造“成華副中心”的發展定位和建設“工業龍潭、物流龍潭、居家龍潭、休閑龍潭”的發展思路,并得到市、區兩級的一致認可。

二、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區域發展承載力

落后的道路、破舊的場鎮,成為制約龍潭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嚴重阻礙了城市化進程,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去年,街道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全面推進路網建設和舊場鎮改造。

1、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

龍潭地區2004年底以前僅有13公里的破舊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龍潭地區道路面貌的真實寫照。老百姓出行難、經濟發展受阻,群眾怨聲載道。街道一方面千方百計爭取資金,另一方面積極發動群眾全方位參與,于去年4月12日,全面啟動雙龍路、龍石路改擴建工程和30余公里的鄉村路網建設。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相關社區,克服了任務重、時間緊的困難,用1個月時間完成了一般情況下半年才能完成的拆遷工作。目前,投資15623萬元,長約9公里的雙龍路、龍石路改擴建工程即將完工;投資8400多萬元,長30余公里的新社區道路全部通車。轄區已經形成以成華大道、龍青路、老龍青路等主干道為主,環湖路、龍潭繞場路、龍木路等次干道和鄉村路網為輔的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

2、高起點改造舊場鎮

龍潭舊場鎮是典型的“五無”(無市政配套設施、無污雨水管道、無自來水、無天然氣、無消防安全設施)場鎮。落后的場鎮設施,不僅給居民生活、生產帶來了極大困難,而且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對舊場鎮進行改造,是龍潭廣大干部群眾多年來的心愿,但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實施。在多方努力下,于去年5月25日啟動了龍潭舊場鎮改造工程,比計劃提前一年時間。按照規劃,經改造后的龍潭老場鎮將是成華副中心的核心區,是一座集生態休閑、客家文化、商務旅游等于一體的功能齊全的現代活力新城。目前,已經完成場鎮拆遷任務的35%。預計今年10月底完成拆遷,2007年底全面完成舊場鎮改造任務。

三、培育支柱產業,強化產業支撐

根據“工業龍潭、物流龍潭、居家龍潭、休閑龍潭”的發展思路,街道以項目為抓手,促進都市工業、商貿物流、房地產業、休閑旅游4大支柱產業發展。

1、以加快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為重點發展都市工業

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位于龍潭街道鶴林、叢樹、威靈社區,規劃占地11000畝。為了把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打造成成都市都市工業的制高點和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樂園,建立了區、管委會、街道、社區四級聯動機制,確保落戶項目盡快建設、盡早投產。目前集中發展區一期工程2700畝建設已完成,引進光明乳業、焊研科技等規模企業47家,已有21家企業建設竣工,16家企業建成投產。2005年8月,園區成為第二個四川省中小企業示范園。下一步,將抓緊實施占地3100畝的二期工程,歐盟工業園在11月中國――歐盟企業產品發展洽談會召開前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采取“市場主體辦園區”的模式,實行多方聯動,啟動建設占地1200余畝的機械電子創業園。

2、以推進北湖核心景區深度開發為重點發展休閑旅游業

2004年11月,在全面完成北郊風景區植綠的基礎上,啟動了北湖核心景區建設,建成水面面積近800畝、蓄水量達50萬立方米的北湖,形成城區規模最大的人工湖泊。鼓勵農民采取土地入股等方式流轉土地,引進休閑觀光旅游項目95個,其中大型項目16個,引進資金2.3億元,成功打造集“旅游、娛樂、購物、住宿、美食、健身、會展、學術研討”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都市生態旅游區。目前,北湖秀麗風光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成為成都市鄉村旅游的新亮點和新農村的典范,受到中央和省市領導及社會各界的肯定。通過北湖核心景區建設,昔日的廢磚廠變成了美麗的生態公園,長期貧困的和成、秀水、石馬3個社區人均純收入達到7680元,部分農民人均收入超過了萬元,就地解決就業1700人。下一步,我們將抓住2k㎡高檔居住區建設、高爾夫球場定點及游樂園規劃搬遷的機遇,推進北湖深度開發。同時加快外環路外6k㎡的現代觀光農業示范區建設,努力提升龍潭地區休閑旅游業的規模和檔次。

3、以構建現代物流中心為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業

依托龍潭寺火車站為核心的一站七線和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整合轄區倉儲資源,大力發展流量經濟,打造區域商貿樞紐。目前已引進以坤澤物流、中石化、437處鋼材交割中心等為代表的重點物流項目。下一步將精心策劃、包裝西部農產品批發展銷中心等一批物流項目,爭取每年有4-6個項目見成效,逐步構建現代物流中心。

4、以構筑成都“人居天堂”為理念加快發展房地產業

在“成華副中心”的產業布局中,房地產用地達5k㎡,外加北湖核心景區周邊2k㎡的高檔住宅用地,房地產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街道結合北湖的環境和人文優勢,按照“杭州有西湖,成都有北湖”的定位,提出了構筑成都“人居天堂”的房地產開發理念。目前,萬科、海昌等知名房地產商已積極籌劃,準備入駐龍潭。

5、以招大引強為重點發展總部經濟

依托舊場鎮的改造和北湖核心景區、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積極發展總部經濟,目前已引進四川鑫拓、萬佳實業、坤澤物流、中石化成都代表處、四三七處鋼材交割結算中心等稅收上千萬元的總部企業。下一步爭取每年引進3-5個總部企業,特別是吸引入駐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的各大企業總部進駐龍潭。

四、加快集中居住,促進農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

我們一方面加快舊場鎮改造和新居、新社區建設,促進農民集中居住,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另一方面通過“新農村•新市民”系列宣傳活動促進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轉變。

一是向場鎮集中。按照規劃,改造后的龍潭場鎮可吸納5萬人居住,將成為成華區的副中心,直接為工業集中發展區和北郊風景區提供后勤和社會化服務。

二是向新居集中。根據規劃,在龍潭布局了4個農民新居,安置農民2萬余人。目前,建筑面積29萬㎡的桂林新居主體工程即將竣工,年內將交付使用,可集中安置農民6000人,其他3個新居工程正進行開工前的準備工作。

三是向新社區集中。街道引入市場機制,采用bt模式,于去年11月8日,啟動建設成都市首個“198”范圍內規模最大的同樂新型生態社區。該社區有效解決了新農村建設“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的難題。目前,占地69畝,建筑面積9.7萬㎡,投資近1.5億元的同樂新型生態社區一期工程主體工程全部完工,預計將于今年8月交付入住,集中安置農民2000人。占地180余畝,建筑面積26萬㎡的二期工程將于10月份開建。

四是轉變農民觀念。我們與區團委、民政局等一道,整合社區、高校、老年大學的教育資源,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新農村•新市民”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目前該活動已派遣了200多名“文明助理員”到轄區20個社區,幫助農民轉變生活、就業等觀念,摒棄陋習,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創新就業機制,有效轉移農村勞動力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過程中,大量的農村居民將離開土地,面臨重新就業。如何解決這些觀念落后、文化素質偏低、技能欠缺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龍潭街道在認真分析現行就業機制的基礎上,提出了“圍繞規劃抓項目,圍繞項目抓就業,圍繞就業抓培訓”的就業思路,于去年7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集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勞務組織――成都圖強勞務有限公司,有效解決了政府勞動保障所、社會培訓機構、社會職介機構在就業方面存在的不足。經過幾個月的實踐操作,公司在勞動力培訓轉移方面的“政府統籌、市場運作”的運行機制日益成熟,達到了“為政府分憂、為企業解愁、為農民服務、自身得發展”的“四贏”格局。目前,圖強公司擁有2000多㎡的辦公場所,成功開發崗位3000多個,轉移農村勞動力1800余名,已經成為失地農民的就業的“保險公司”,具有較強的品牌效應,目前省勞動保障廳已將此模式在全省推廣。今年,我們將圖強公司做成全市、全省的知名品牌,并通過這個平臺,力爭做到轄區有就業愿望的勞動力95%以上能得到實用培訓,參加培訓的90%以上能實現就業。

六、全面協調發展,構建和諧龍潭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中,我們非常注重可持續發展,提出了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努力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爭創“平安街道”。加強巡邏隊伍和治安亭建設,完善綜合治理機制,抓好集中整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2005年各類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19.8%,一舉摘掉成都市治安重點整治地區的帽子,今年將爭創成都市平安街道。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高度重視信訪維穩工作,有效整合信訪、司法、調解資源,充實信訪調解力量;建立健全信訪工作網絡,變上訪為下訪,每月對轄區內的不穩定因素進行疏理、排查、化解,確保龍潭有個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

實施環衛管理全覆蓋。今年在全市率先實行“戶集、社收、街運、區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環衛管理模式,場鎮、社區、企業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保潔率達100%,城鄉環境得到較大改觀。

構建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了以城鄉一體化、社會全覆蓋為特點,城鄉低保為基礎,助學、助醫、建房三大救助工程為配套,其他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為困難群眾的生活撐起一張“安全網”。

七、狠抓黨的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重點是抓好干部隊伍和基層組織建設,切實發揮黨組織在推進城鄉一體化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一是加強作風建設,提高原創:干部整體素質。轉變思想作風,增強干部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緊迫感;改進工作作風,將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導入規范化服務型機關建設,提高服務的質量、效率和水平,樹立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嚴格工作紀律,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工作上。

二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工委班子建設,堅持集體議事制度并開放黨工委會議,把科學民主的理念貫穿于班子建設始終;通過定期集中學習、外出參觀等多種方式,提高班子成員抓科學發展、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本領和能力。建立干部激勵機制,調整和提拔了一批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的科級干部,激發了干部工作激情與積極性。在社區黨員中開展“三個轉型”(思維方式、致富方式、生活方式轉型)活動,并按照社區職能探索黨員分類管理新模式。實施“雙培雙帶”為載體,大力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后備干部,鼓勵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和帶民致富。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去年秀水、叢樹成為區級黨建示范社區的基礎上,今年在所有社區支部中開展創建市級、區級黨建示范社區活動,促進硬件、軟件更上一個新的臺階,增強社區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區委、區政府的具體部署,進一步提高統籌推進“三個集中”的質量和水平,加快龍潭地區城鄉一體化進程。

龍潭街道黨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