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10-26 11:26:00

導語:市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將我市上半年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年初以來,我們按照省、吉林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的總體安排和工作部署,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本著先行試點、循序漸進、分類指導的原則,組織開展了“十、百、千”工程,即抓好12個試點村屯(包括兩個省級試點村屯)示范建設、100個村屯規劃和880個村屯整治工作。

(一)全市新農村建設情況。上半年,全市共投入資金4278萬元用于新農村建設。在基礎設施方面,建設村屯水泥路100.8公里,占計劃的35.2%;磚砌圍墻32715延長米,占計劃的19.5%;改水、改廁、改廚、改圈5671戶,占計劃的18.3%;啟動了“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建設沼氣池102個,占計劃的13.1%。

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圍繞“三清”,投工投勞18240個,清理垃圾20264噸,清污泥16888噸,清路障42350延長米。村屯美化、綠化植樹30.2萬株。

在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結合“農村文化共享工程”,新建村級文化室29個,占計劃的38.2%,新通有線電視1746戶,占計劃的73.1%,新裝電話2093戶,占計劃的51%。深入開展了“平安××”創建和“五五”普法活動,創建村務公開示范村50個,完善了農村救助救濟、優撫撫恤、大病救助、五保戶供養制度,全市納入農村“低保戶”5167戶13482人;開展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第二批試點工作,參合農民達16.9萬人,參合率達83%。

在發展農村經濟方面,按照標準化、專業化、區域化和服務系列化的要求,以項目和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上半年,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完成投資6.12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農業產業化項目完成投資4.51億元,同比增長89%。新建寶信稚牛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金牛飼料養殖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項目8個,實際完成投資2870萬元。重點建設了67個園區(基地),其中黃牛園區34個,優特糧園區11個,中藥材園區9個,食用菌園區6個,其它類園區7個,通過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帶動了我市五大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全市優特糧種植面積達5250公頃,中藥材種植面積達9388公頃,食用菌達1887萬袋,黃牛飼養量達11.92萬頭,林蛙放養量達7.43億只。

(二)試點村建設情況。全市12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屯共投入建設資金530萬元。修建水泥路14.35公里,占計劃的40.2%;磚砌圍墻27285延長米,占計劃的70%;改水、改廁、改廚、改圈共計554戶,占計劃的13.8%;建設沼氣池93個,占計劃的16.8%。圍繞“三清”,投工投勞4106個,清理垃圾2875噸,清污泥3738噸,清路障3050延長米;村屯美化、綠化植樹4.3萬株。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相關市領導為副組長,農業、財政、建設、水利等42個部門為成員的××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市編委專門批了7個事業編制,組建了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制定、綜合協調、工作指導、工作調度和監督檢查。實行了新農村建設工作指導員制度,采取了市級領導包鄉鎮、市直部門和后備干部包村屯的方式,加大協調服務力度。從市、鄉兩級抽調了400余人,組成了12個包扶小組分層次對全市179個行政村進行包保,在規劃、資金、物質、技術、信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配合村屯抓好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先后召開了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協調會和現場調度會,具體落實了市直相關部門、各鄉鎮和試點村鎮工作分工及任務。領導組織機構和辦公室的建立和組建為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啟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搞好宣傳發動。利用廣播、電視、板報等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市電視臺專門開設了新農村專欄,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創辦了《××市新農村建設簡報》,現已出刊11期,通過專欄、簡報的形式宣傳我市新農村建設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等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在全市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搞好規劃編制。為使我市新農村建設工作有計劃、分步驟穩步推進,今年年初,我們就對全市179個行政村880個屯的基本情況、基礎設施等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摸底,并建立了檔案,在廣泛聽取鄉鎮政府及村屯干部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討論、修訂,制定了《××市2006-2020年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草案)和《××市2006年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組織各鄉鎮和市直相關部門做了總體規劃、經濟發展規劃和建設規劃,現已編制1個鄉鎮10個村的規劃,有66個村的規劃正在編制當中。

(四)組織學習考察。為學習外地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防止我市新農村建設出偏差、走彎路,我們組織了市直相關部門一把手,各鄉鎮(永吉街道)黨委書記及其試點村村支部書記參加的新農村建設考察團,赴江西、河北、山東、遼寧等4省11個縣(市)21個點進行了學習考察,通過參觀學習考察,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寶貴經驗,對我市新農村建設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五)制定扶持政策。為推動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對龍頭企業和產業化基地的扶持力度,市政府專門制定了《××市關于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和《××市2006年農民增收實施方案》,在市場準入、科技服務體系、金融信貸、稅收優惠、土地、供水供電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扶持政策,市財政專門拿出3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廣泛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六)爭取省包扶部門的工作支持。為得到省級新農村建設包扶部門支持和幫助,我們積極與省國資委、吉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北華大學及紅石林業局等包扶單位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對接。省包扶部門對我市新農村建設非常重視,他們多次來樺了解情況,幫助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問題和困難,協調通鋼和吉糧集團等省營大企業具體包扶一些鄉鎮。聯系省通用機械廠幫助我市制作沼氣池模具,辦理建牛舍用地手續等。

(七)抓好督導檢查。實行定期的督導檢查,是確保新農村建設按照既定方案推進、取得預期效果有效手段,為進一步推動我市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們制定落實了新農村建設“半月報”制度,不定期地深入鄉村進行檢查督導,重點加強了對工作進度和質量的跟蹤檢查,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工作,及時發現并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三、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市新農村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新農村建設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主導產業支撐力不強,農民持續增收后勁不足。由于受我市產業基礎、地域環境、文化素質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市產業化經營仍處在初級階段,農產品加工層次較低,產業鏈條短,主導尚未形成規模、形成品牌,市場競爭能力差,致使全市新農村建設缺乏有力的產業支撐,制約了農民增收。

二是新農村建設資金缺口較大,鄉鎮試點村屯建設進展不平衡。由于我市市、鄉兩級財政都很緊張,絕大多數農戶收入不高,使得我市新農村建設資金和物資存在較大缺口,據初步預算,全市12個試點村屯需建設資金約2947萬元,但缺口資金就達1500多萬元,由于受資金的困擾,各試點村屯建設也不平衡,部分鄉鎮已做到時間過半任務過半,而有些鄉鎮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等方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三是農民的主體意識淡薄。大多數農民存在“等、靠、要”思想,特別是在投資投勞方面不積極、等待觀望,部分農民沒有把新農村建設當作自己的事情,沒有認識到最終受益的是他們自己。在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建設、新產業發展等項目的投入上,沒有認識到他們自己才是主體,個別農民把新農村建設和村容村貌治理當成任務來完成,缺乏主動投入和參與意識,群眾參政議政意識差,自我發展的意識淡薄。再加上省級試點扶持資金沒有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

四是部分村級組織缺乏凝聚力、戰斗力。目前部分村班子尤其是村領導組織和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建設新農村的能力比較差。

四、下步工作安排

結合工作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下步工作安排是:

(一)搞好宣傳發動。利用現有新聞媒體,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因勢利導,通過再宣傳、再發動,著力破除部分基層干部群眾存在的觀望依賴思想,引導他們主動投工、投勞自覺參與新農村建設。繼續利用我市新農村簡報及時報道各鄉鎮、各部門新農村建設的好思路、好經驗、好典型,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關心新農村建設,社會各界廣泛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二)加快規劃編制。按照省、吉林市新農村建設辦公室的要求,加快做好我市省級試點村鎮和吉林市級、本市級試點鄉鎮村的三個規劃(總體規劃、經濟發展規劃和建設規劃)及百屯規劃編制工作,規劃要有新觀念、求特色,繼承傳統,著眼長遠。

(三)抓好包扶工作。制定本市包扶工作考核辦法,充分發揮工作隊協調各方的作用。積極爭得省和吉林市包扶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使其真正為鄉鎮新農村建設解決項目資金和物資、技術、信息、市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四)發展縣域經濟。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現代農業,突出發展優特糧、中藥材、食用菌、黃牛和林蛙等五大市級主導產業;積極發展農村各類經濟合作組織,全力引進技術、資金、人才、項目,壯大鄉村經濟實力。同時,要注重發展冶金、礦產、頁巖、水電、建材等縣域支柱產業,從而真正做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

(五)培育新型農民。深入開展“一推雙帶”活動,通過加大“陽光工程”等農民培訓教育工程的實施力度,增強農民務業、就業和創業的能力,打造勞務品牌,發展勞務經濟,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群體。

(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扎實開展“三創兩建”活動,解決目前我市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那些真正有創新意識、有開拓精神、有能力、干實事的人脫穎而出,讓新農村建設能人成為村班子領導,讓村班子領導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同時,要搞好“村民自治”工作,正確運用“一事一議”政策,做到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充分調動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基層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建設、自我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