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21 02:57:00
導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2008年3月起,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啟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期半年的教育活動,引發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更激發起中國海油繼續深入探索科學發展之路的活力。在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工作引向深入的過程中,中國海油的科技創新能力大為增強,為建設國際一流能源公司提供了重要保障。
“雞蛋里頭挑骨頭”:找出科技創新工作“短板”
與陸地石油勘探開發相比,海上石油勘探開發雖然只隔了一層水,但是成本卻要高出8—10倍。中國海油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通過引進消化技術、加強科技自主創新、優化管理手段,實現了高效高速發展。
中國海洋石油工業起步雖然較國外相對要晚,但是憑借著科學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吸收,集成創新、自主創新,成功實現了從淺水至深水、從國內到國際、從純上游到綜合型的三大跨越。僅僅用了26年時間,中國海油就形成了國外石油公司百年以上才能形成的發展格局。
面對公司高效高速發展的大好局面,中國海油黨組一點兒都沒有松懈。學習實踐活動伊始,黨組書記、總經理傅成玉就給公司上下提出了要求:“雞蛋里頭挑骨頭”。簡言之,就是要把那些今天看還不是、但明天看可能就是,放在國內政策環境下看不是、但放在國際競爭環境下看可能就是的問題,統統找出來。
海油黨組7名成員分別帶隊深入各所屬單位進行調研,與1298名各層面員工座談,對4408人進行問卷調查,先后收集各方面各類意見和建議3000多條。經過調研,中國海油黨組發現了科技創新工作的“短板”。在影響制約公司科學發展和群眾最為關心的8個方面220多個問題中,相當一部分涉及到了中國海油科技發展規劃、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自主研發的機制與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問題。
經過廣泛深入的討論、分析,科技創新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浮出了水面:對于創新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投入的精力還不足;對建立具有中國海油特色的自主創新體系所做的研究不夠深入,部署不夠系統;較多地依賴技術引進,有時忽視技術積累;注重對急需技術進行研究,對影響公司長遠發展的創新重視不夠等。
科學發展:走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之路
針對科技創新工作存在的不足,中國海油黨組提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整改思路。黨組要求,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科技真正成為公司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20多年來,中國海油堅持科學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經歷了引進消化、集成創新和自主創新三個階段,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海油特色的科技發展之路,目前已成為全球除深水之外的科技領先的海洋石油企業。
在中國海油的多項技術創新中,稠油技術和FPSO(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技術最具代表性。中國海油經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自主研發出世界上首套專門應用于稠油油田開發的技術。目前,這套海上稠油開發技術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以“鉆井壓裂適度出砂技術”為代表的稠油開采技術大大提高了稠油油田的采收率。
FPSO作為海上油氣田開發的關鍵設施,支持著我國海洋石油75%—80%的產能。中國海油已擁有16條FPSO,中國是世界上擁有FPSO最多的國家。在成本方面,中國海油每艘FPSO投資10億—14億元人民幣,僅為國外同等規模的70%—80%。
解放思想:強化科技創新驅動作用
自2008年3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中國海油廣大干部員工已經形成了共識:開創公司科學發展新局面,必須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
思想的解放釋放了中國海油的科技創新活力。短短幾個月時間里,中國海油又有多項新技術問世。
5月28日,海上第一個熱采試驗項目——南堡35—2油田多元熱流體單井吞吐項目通過驗收審查。
6月11日,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COSL)研制的“扇區固井質量測井儀”問世。
7月1日,國家“限塑令”正式實施僅一個月,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即與中科院聯手成功研制出了全球首批二氧化碳可降解的環保塑料袋。
……
同時,中國海油的科技創新工作瞄準了更為遠大的目標。那就是走向深水和發展新能源,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2006年,中國海油歷史上第一次制定了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引領公司未來長遠發展的8個重點領域的26個重大專項。其中,深水技術和新能源技術是兩大重點。
未來幾年里,中國海油將以2006年我國第一口水深超過1000米的深水井——荔灣3—1—1的探井鉆探成功為基礎,加緊深水鉆井平臺、鋪管船等大型深水裝備的制造,加快向深水進軍的步伐。同時,中國海油注重發展海上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2007年11月,我國第一座海上風電站實現并網發電,中國海油成為我國海上風電領域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