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2-01-24 11:23:00

導語:政府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查,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2008年,是極不平凡、極不尋常的一年,是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一年。面對“5·12”汶川特大地震及“8·30”攀枝花-會理地震和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部署,在省委的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一手堅持不懈地抓抗震救災工作,一手堅定不移地抓經濟社會發展,抗震救災取得重大勝利,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2506.3億元,增長9.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41.8億元,增長1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增長13.8%;農民人均純收入4121元,增長16.2%;城鎮化率37.4%。

一、抗震救災取得重大勝利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此后又發生了“8·30”攀枝花-會理地震。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區市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把抗震救災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省人大、省政協全力以赴,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頑強拼搏,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凱歌。

千方百計搶救群眾。災情發生后,立即依法啟動應急Ⅰ級響應。迅速組織廣大干部群眾自救互救,為搶救生命贏得了極其寶貴的時間。全力做好保障和協調工作,確保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公安民警和消防、地震、醫療衛生等專業救援隊伍迅速投入抗震救災。堅持開放式救援,積極接應國外和港澳臺地區的救援隊參與搶險救人。搶救被掩埋人員83988人,收治傷病員400.5萬人次,向20個省區市轉運重傷病員10015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殘率。緊急轉移、應急安置受災群眾1200余萬人,疏散解救中外游客5.5萬人。

妥善安置受災群眾。震后不到3個月,445.4萬戶住房損毀家庭基本實現過渡安置。落實生活補助政策,發放臨時生活補助資金83.8億元。妥善安置因災新增孤兒、孤老、孤殘人員1460人和受傷致殘人員5899人。緊急搭建各類應急市場14萬平方米。幫助109.8萬因災失業的城鄉勞動者重新就業。45個縣(市、區)因災延期高考順利舉行,災區中小學生全部按期復課。組織協調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強化宣傳引導,開展文化安民行動,做好心理服務。全力保障災區群眾安全過冬,扎實開展“四保一儲備”工作,對53萬多戶群眾自建過渡安置房進行加厚保溫,發放棉被396.1萬床、棉衣褲490.2萬件、取暖用品45.9萬件,提供救濟糧49.8萬噸,接種流感疫苗169.3萬人,儲備2924.6萬元的應急過冬物資和114.8萬噸糧油。

切實加強衛生防疫。組織動員醫療衛生人員、救援人員和受災群眾參與防疫工作,5月27日實現防疫到村,確保了大災之后無大疫。妥善處理遇難者遺體,緊急免疫接種易感人群223.9萬人次。無害化處理死亡畜禽3217萬頭(只),緊急免疫畜禽1256萬頭(只),做好鼠害防控。加強廢墟環境消毒,強化飲用水監測和食品衛生監督檢查,搞好疫情監控。

搶修損毀基礎設施。投入3萬多人、7500多臺機械設備、5500多輛搶險車,緊急搶通國省干線公路3600多公里和全部因災斷道的通鄉通村公路。緊急搶修受損供水設施1500多處,新建應急集中供水工程2129處,5月底全部解決了災區575萬農村群眾臨時應急用水問題,保障了城鎮應急供水。緊急恢復電力、通信,6月12日重災區所有鄉鎮恢復供電或實現臨時供電,6月18日所有受災縣和鄉鎮恢復公眾通信。

嚴密防范次生災害。安全、科學、快速地對104座堰塞湖進行了排險處置,特別是唐家山堰塞湖的成功處置創造了世界上處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跡。對1996座震損水庫和706處震損堤防緊急除險。排查因災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2969處,并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對1100多萬平方米各類房屋和大型公共設施進行評估鑒定和排險加固。及時排查和整治企業安全隱患。

強化物資、資金保障和監管。做好救災物資的籌集、接收和調配,組織企業加快生產,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和救災救援的需要。開通資金撥付“綠色通道”,下撥中央和省級財政各類抗震救災資金985.5億元。省級機關日常公用經費支出在年初預算的基礎上壓縮10%用于抗震救災。公開救災款物接收發放情況,開展救災款物專項監察和審計,嚴肅查處挪用、侵占救災款物等行為。

全面啟動恢復重建。做好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10個專項規劃、43個行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的編制工作,審核批準極重災縣和重災縣實施規劃。研究制定支持災后恢復重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建材特供機制,加強建材質量、價格監管。啟動城鄉住房建設,農村永久性住房開工109.4萬戶,其中建成56.3萬戶;城鎮住房開工7.2萬戶,其中建成1.2萬戶。啟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學校開工1625所,其中建成211所;醫療衛生項目開工518個,其中建成189個。開工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項目76個、水利項目862個。97%的受災工業企業恢復生產。建立對口支援協調對接機制,達成援建項目協議1907個,啟動項目736個,到位資金134.5億元。組織受災較輕的13個市(州)分別對口支援1個重災鄉鎮。及時為災區基層機關事業單位補充工作人員。

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切實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建立信息機制,及時通報災情和抗震救災情況,深入報道感天動地的英雄事跡,為抗震救災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各位代表,這場特大地震災害,既是人世間的一場重大磨難,也是前進中的一場重大考驗。在波瀾壯闊的抗震救災斗爭中,我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鑄就堅強、用真情凝結關愛,大力培育和弘揚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災群眾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災害造成的損失,災區社會秩序恢復正常,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災后恢復重建全面有序推進,抗震救災斗爭取得了重大勝利。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積極投身抗震救災的廣大干部群眾,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公安民警,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新聞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設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傾情傾力支援我省抗震救災的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區市和社會各界,向踴躍為災區提供援助的香港同胞、澳門同胞、臺灣同胞以及海外華僑華人,向積極為災區提供寶貴支持的國際社會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

去年以來,受特大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省經濟發展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征。1-4月,經濟社會呈現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第一季度GDP增長14.5%。地震災害發生后,經濟發展嚴重受挫,第二季度GDP僅增長4.6%。面對嚴峻形勢,我們組織重災區盡最大努力恢復發展、輕災區下更大決心加快發展,遏制了經濟下滑勢頭,主要經濟指標逐月回升,第三季度GDP增長10.1%。9月以后,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省經濟的影響日益顯現,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決策部署,抓投資、促消費,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第四季度GDP增長9.5%。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全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千方百計維護穩定,努力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次產業較快發展。農業增加值2366.2億元,增長3%。糧食總產量3500萬噸,增長3.2%;肉類總產量905.5萬噸,增長4.3%。林業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136萬畝,新增有效灌面35萬畝,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2725萬千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939.3億元,增長17.9%;凈利潤680億元,增長12%。大企業大集團“兩個帶動”工程和“小巨人企業計劃”深入推進,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58戶,492個重點技改項目完成投資391億元。產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1.4%。第三產業增加值4350億元,增長8.3%。生產性、民生性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產業取得新進展。旅游總收入1091.5億元,下降10.3%。

投資消費穩定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81.2億元,增長29.5%。462個重大投資項目進展順利,完成投資1615億元,其中50個重點支持和重點推進項目完成投資890億元。南渝、鄰墊、西攀、攀田等高速公路竣工投入使用,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162公里。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和達成鐵路擴能、襄渝鐵路二線等項目加快推進。成灌快速鐵路、成綿樂客運專線等鐵路,達陜、成綿復線、廣南、廣甘、納黔、瀘渝等高速公路,成都集裝箱中心站、雙流機場二跑道及新航站樓、瀘州港擴建、宜賓港、珙縣電廠一期等項目開工建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00.8億元,增長19.6%;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1%,低于年初確定的5.9%的控制目標。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搭建了省級投融資平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和擴權強縣試點順利推進。未受災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在176個縣(市、區)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建立資源開發新機制。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52.1%。在市縣兩級實行較為規范的部門預算,省級探索建立部門預算編制聯審制度,國庫動態監控系統建設、財稅庫銀聯網試點和支出績效考評穩步推進。金融改革發展加快,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力度加大,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范圍擴大,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效。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8661億元,比年初增加4710.5億元;貸款余額11163.4億元,比年初增加2345.3億元。成功舉辦第九屆西博會,赴18個對口支援省市和港澳地區開展致謝和投資促進活動,共簽約項目1210個、總投資5319億元。對口援建合作產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到位國內省外資金2998.2億元,增長52%;實際利用外資33.4億美元,增長66.1%。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7戶。外貿進出口總額220.4億美元,增長53.3%,其中出口131.1億美元,增長52.3%。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24億美元,增長98%。駐川外國領事機構增加到8家,國際友城增加到67對。港澳臺僑及口岸、海關、檢驗檢疫等工作得到加強。

民生工程深入實施。八大民生工程共投入501.4億元,安排撥付富民安康工程資金76.4億元。新解決25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281.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和改建通鄉通村公路2.7萬公里,新建沼氣池52.2萬口。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阿壩州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全面推進,包蟲病防治工作扎實開展,對現癥病人實施免費治療。城鎮新增就業63.5萬人,幫助5萬戶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1人實現就業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4.6%。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強農民工培訓,實現勞務收入1228億元,增長14%。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人數分別增加92.6萬人、376.3萬人、14.8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穩步推進。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提高33元、18元,低保人數分別增加11萬人、128.6萬人。農村“五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集中供養率達30.4%。新建廉租住房2.8萬套、經濟適用住房1.9萬套。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新增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縣2個,全省“普九”人口覆蓋率99.6%。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化債成效明顯。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職業教育攻堅計劃有序推進,特殊教育得到發展。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加強。新獲得專利授權13369項、中國馳名商標47件、中國名牌產品17個,認定授牌省高新技術創新產品30個、產學研創新聯盟25個,新增創新型企業163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35.8億元,增長24.9%。涉農縣(市、區)全部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農民6141.3萬人。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12個。婦幼衛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持續下降,嬰兒死亡率首次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血吸蟲病綜合治理率先實現全省達到國家傳播控制標準。文化產業穩步發展。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6%、97.1%。文藝創作進一步繁榮,推出了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新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78項。新建農家書屋6000個。川籍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取得4金、3銀、5銅,在殘奧會取得2銅,均創歷史最好成績。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2.4‰。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和檔案工作取得新成果。第二輪修志工作進展順利。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得到加強。

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扎實推進。初步測算,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均下降2%。金沙江、長江干流、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水質主要指標達標率77.7%,提高2.5個百分點。17個省控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個城市達到一級標準。城市污水處理率、垃圾處理率分別達61%、75%。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和第二次土壤污染現狀調查進展順利。完成營造林900萬畝、沙化土地治理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1907.7平方公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加到22個,創建生態示范區86個,森林覆蓋率30.6%。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實施“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139.7萬畝,新增耕地17.5萬畝。

社會管理逐步完善。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采取果斷措施維護藏區穩定。強化災區社會服務和管理,保持災區和諧穩定。北京奧運火炬在我省傳遞展示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進一步深化,大調解工作格局不斷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逐步健全。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深入推進平安建設,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活動,努力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實現“四個下降”。認真做好嬰幼兒奶粉事件處置工作。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質量價格監管,嚴厲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659件、商業賄賂案件180件。保密工作得到加強。

民族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加強民族團結,進一步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對民族地區扶持力度加大,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工作得到加強,宗教事務條例得到貫徹落實。

國防建設不斷強化。預備役部隊、民兵隊伍建設質量明顯提高,國防工業、國民經濟動員、交通戰備、人民防空、國防教育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征兵工作、雙擁工作、轉業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和軍烈屬、殘疾軍人優撫工作得到加強,軍民關系更加融洽。

一年來,我們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注重提高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大力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和廉政建設。明確每月工作重點,每季度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針對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適時采取應對之策。省政府規章10件,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5件,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議案提案和建議意見1684件;完善市縣政府行政決策機制,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和程序。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認真落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和責任追究“三項制度”,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636項,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行政審批流程提速37.9%,省、市(州)和152個縣(市、區)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實現三級聯網,在全省推行并聯審批。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增強。堅持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嚴肅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

各位代表,在特大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雙重影響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省人大、省政協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支持的結果,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駐川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政法干警、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和風險。

--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十分艱巨。受災企業產能還難以全面恢復,交通、水利和公共服務設施重建任務繁重,旅游業復蘇難度很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下降。恢復重建資金缺口大,建材保障困難多。

--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日趨嚴重。外需增長放緩,出口難度加大,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部分行業和企業經營困難加劇,全社會用電量、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等一些重要經濟運行指標大幅下滑。企業景氣指數、居民收入和消費預期下降。稅源減少、剛性支出增加,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全省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粗放型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工業化、城鎮化依然滯后,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基本公共服務總體水平較低,均等化程度不高。

--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更大壓力,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等方面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政府職能有待進一步轉變。社會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政務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門工作不落實、辦事效率低,少數干部責任心不強。個別地方和領域腐敗現象還比較突出。

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