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保障通知
時間:2022-01-24 11:20:00
導語:供水保障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市(州)、縣水利(水務)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1月12日省“5.1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精神,加快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受災群眾安全過冬、歡樂過年,現就加強災區冬季農村供水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確責任和目標
災區飲水安全工作直接關系到災區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是災后重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各市、縣、鄉人民政府是災區飲水安全工作的責任主體、工作主體和投資主體,要嚴格按照縣、鄉兩級落實的行政責任人和技術責任人,全力推進災區農村供水保障工作。據1月13日統計,全省還有3.2萬受災群眾飲水困難。各地要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在春節前全面解決災區應急供水問題。一是修復集中供水工程20處,解決1.4萬人;修復分散供水工程560處,解決0.2萬人。二是新建集中供水工程7處,解決1.1萬人;新建分散供水工程825處,解決0.4萬人。三是對極個別短時間難建成工程的地方,采取臨時送水解決0.1萬人的應急供水問題(詳見附件)。
二、積極開展應急供水工程建設
受余震和“9.24”洪水的影響,以及失地群眾返鄉安置工作的推進,目前災區還存在部分農村群眾的應急飲水問題。各地要利用新增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和省財政廳《關于下達汶川地震中央災后恢復重建補助資金的通知》(川財預(2008)123號)、《關于下達2008年汶川地震省級災后恢復重建補助資金的通知》(川財預(2008)126號)安排的水利重建資金,優先重點安排災區高山地區和因災失地返鄉群眾的應急供水問題。積極配合對口援建單位,加大災區應急供水的建設力度。要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因地制宜,分類解決災區的應急供水問題。一是對集中供水工程,要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實施,未開工的要抓緊開工,已開工的要抓緊建設。二是對分散供水工程,要加強技術指導,依靠當地群眾尋找可靠水源,采取打井、集雨,建池、建窖等多種方式盡快予以解決。三是對水源水量不足的安置點,要積極尋找水量保證率高的替代水源,并制定應急方案,保證安置點冬季枯水期的正常供水。對部分尚未修建蓄水池的安置點,要盡快新修蓄水池,增強調蓄功能,提高春節供水保障率。
三、制定冰雪低溫天氣應急預案
各地要認真總結去年雨雪冰凍災害的經驗和教訓,有針對性地制定應急預案,防止因低溫冰凍斷水給高寒山區群眾生活飲用水造成困難。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供水工程的防凍保護,提高工程抗災能力。要加強對輸、配水管網的巡查以及調節構筑物的檢查,確保工程主要建筑、設備的正常運行;對可能出現冰凍災害的地區可采取定時供水的方式,夜間將供水管道中的存水排空,避免管道凍裂;居民家中要做好生活用水儲存。水管、水表、水龍頭等用水設施可用棉麻織物、泡沫塑料進行包扎,露天的水管更要注意保溫,防止管內結冰影響室內用水;在晚間要保持管內水流動,防止凍結。二是加強值班制度,保證信息暢通。各供水單位要加強值班巡查,保持信息暢通,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要按照《四川省村鎮供水工程應急預案》的相關規定迅速處置,并將有關情況及時、準確地按程序向有關部門報告。三是制定應急搶修措施。各地要早做準備、周密安排,進一步落實搶修隊伍和人員、送水車輛以及責任人,做好供水工程應急材料、設備的儲存,以保證災區農村供水工程的應急處置。
四、加強農村供水水質監測
要配合衛生和環保部門加強對災區供水工程和水源地水質的監測及檢測,保證水質安全。對部分供水工程水質出現余氯不合格以及濁度、大腸桿菌超標的現象,要及時采取增加消毒設備和投加消毒劑(片)等有效措施確保供水安全。同時,要通過飲水安全掛圖和手冊等宣傳方式,加強對災區群眾的飲水安全知識普及,大力提倡節約用水、不喝生水,增強群眾的安全飲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