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鄉規劃評估報告
時間:2022-03-04 06:23:00
導語:市城鄉規劃評估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城鄉規劃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顯,規劃工作逐漸成為政府決策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和風向標。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區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城鄉統籌不斷加快,政府投入于城鄉規劃的專項資金也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長。如何進一步提高規劃工作的科學性與嚴肅性,規范規劃專項資金管理和監督,保證資金專款、有效使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與產出效應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開展規劃專項資金綜合績效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專項資金財政安排及使用情況
(一)資金安排情況。我分局專項資金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規劃編制經費,二是測繪專項經費。2007年度,由財政安排規劃編制經費993萬元,測繪專項經費807萬元。其中,規劃編制經費993萬元主要安排14個項目:*西部地區發展規劃(60萬)、梁祝區塊概念性城市規劃(75萬)、新城區城市環境藝術研究(50萬)、*區住房建設規劃(40萬)、兩個重點示范村建設規劃(50萬)、新城區銅盆浦區塊修建性詳細規劃(80萬)、新城區內原垃圾填埋場居住地塊修建性詳細規劃(50萬)、*區社區布局規劃(80萬)、潘火地區修建性詳細規劃(90萬)、*區醫療衛生體系布點規劃(45萬)、新城區屋頂綠化設計研究(30萬)、*區河網水系專項規劃(80萬)、*區路網控制性詳細規劃(150萬)、鄞江鎮它山堰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45萬)及其它配套支出68萬。測繪專項經費807萬元主要安排5個項目:繞城高速以內控制點測量(95萬)、重點鎮鄉1:500地形圖測量(200萬)、全區1:2000地形圖測繪二期(200萬)、*區繞城高速內地下管線普查二期(300萬)、*區高分辨遙影像數據處理(12萬)。
(二)落實使用情況。2007年度開展的14個規劃編制項目,均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編制,除新城區銅盆浦區塊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區醫療衛生體系布點規劃等兩個項目尚未全面完成外,其余12個項目均已完成編制,規劃編制資金支出使用率約為70%;5個測繪項目全部完成,當年實際支出費用627萬元,測繪專項資金支出使用率為78%。
二、專項資金利用具體做法
為進一步提高規劃專項資金利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增強資金運作透明度,提高資金利用率,我們根據規劃編制及測繪工作的特點與特殊要求,主要采取以下幾種做法。
(一)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大多數規劃編制及測繪項目均實行招標(邀請招標)。按照規劃編制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要求,結合項目內容及設計(測繪)單位對于*情況的熟悉程度,決定采取招標或邀請招標的方法進行設計委托。請國內外知名規劃編制單位參與項目的規劃方案設計,國內的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清華規劃設計院、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外的如美國易道、英國阿特金斯等。多數規劃方案經由專家評選確定中標單位,個別項目由于特殊情況,會結合參標單位的特長,采取低價法確定中標單位。還有的項目考慮到編制要求的特殊性或設計的延續性,會以直接委托方式請國內外知名設計公司進行編制。測繪項目一般采取公開招標(如地下管線普查及1:2000航測均在全國范圍內公開招標),其中管線普查工作還進行了監理單位的公開招標,用于全過程臨理,確保工程質量。邀請招標一般由三家及以上單位參加。
(二)資質要求。根據項目大小、設計要求、質量保證等多方面因素,一般委托的設計或測量單位均要求有甲級資質,2007年度委托設計單位中,具有甲級資質的占80%以上。
(三)專家論證(評審)。對于規劃編制或測繪項目,均實行專家論證、部門會審,確保項目實施的科學性與嚴密性。其中,測繪項目還以內容完成率、工期提前(延期)率、質量合格率等指標進行過程控制,進一步保證成果質量。
(四)資金撥付與項目進度掛鉤。專項資金撥付嚴格按合同執行,與項目實施進度相掛鉤。其中,規劃編制經費撥付程序為:正式委托后,設計單位現狀調查階段撥付30%,初步成果匯報階段撥付30%,評審階段撥付30%,最終成果提交撥付剩余的10%。測繪專項資金撥付程序為:作業單位進入施工現場預付30%,完成所有作業并經相關單位驗收合格后再撥付20%,項目全部結束投入使用后付清余款。
(五)嚴格內部財務管理。為加強專項資金使用監管,提高資金年度利用率,由業務科室開展具體項目的委托與合同簽訂,財務部門備案并經日常監管。不斷健全資金管理、會計核算、財務審批管理等制度,確保資金利用符合國家財務有關管理規定,合理分配專項經費與管理經費結構,提高專項資金支出使用率。
三、取得的綜合效益
(一)充分發揮規劃合理布局城鄉空間、科學統籌社會資源的作用。每一個規劃編制項目均為城市的高標準建設與管理提供了合理的依據與科學的藍圖。如在07年編制的項目中,*區社區布局規劃主要針對我區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的公共設施及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的現狀,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為新社區的建設與街道社區的管理提供了依據;*區住房建設規劃落實了國家、建設部等的有關要求,為加強未來幾年我區城市住房建設事業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指導等。
(二)充分發揮規劃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的作用。規劃的前瞻性為政府決策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理論參考。如鄞江它山堰片區控規、*西部地區發展規劃與梁祝區塊概念性城市設計等兩個規劃設計項目的提前編制完成,為政府合理開發上述地區、科學定位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撐。*新城區河網水系專項規劃、*區路網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完成也為政府決策開展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改造和建設提供了翔實的依據等。
(三)充分發揮規劃為社會提供公共資源和產品的功能。通過各層面的規劃編制,合理布局高教、文衛、體育等設施,統籌布置城市綠地和開放空間,科學規劃停車場、加油站等公共設施,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和品味,加強對道路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規劃的研究等。
(四)測繪服務為全區各類項目提供精準的技術支持。一是測繪技術為區政府及所屬部門決策和社會事務管理提供了完善的基礎服務。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我區政府各部門紛紛建立起各自的專業信息系統,全區1:2000航測地形圖的測制完成,為政府各部門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政府全面系統的決策提供了最直觀的基礎保障。如*食品藥品監管分局實施的藥品網絡監管系統、環保局實施的全區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局開展的地質災害調查、文廣局開展的*區文物普查、城管局開展的數字城管等工作都無償利用了我分局提供的基礎地理數據。二是為建設項目提供了技術支撐。基礎測繪數據是任何一個建設項目實施前需要的第一手資料。在07年實施的基礎測繪項目中,重點鎮鄉1:500地形圖測量項目的如期完成為古林、高橋等重點鎮鄉的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最精確、全面、現勢性強的基礎數據。
(五)地下管線普查成果在社會各項事業中將發揮重大作用。地下管線普查項目的實施,使我區地下管線能清晰地反映在技術人員和管理者的視線范圍內,為加強規劃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綜合管線信息平臺的建立,使地下管線基礎數據產生更大的經濟社會管理效益。如可以避免因地下管線埋設不明而發生的規劃、施工事故,政府可以根據掌握的地下管線分布情況,指導防災、減災和救災工作;在環境治理方面,可有效進行追源截污,實現污水有序排放等。
四、主要存在問題與建議
(一)經濟社會效益短期內難以直觀體現。城市規劃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前瞻性及不可預見性很強,無論是規劃編制、規劃管理還是測繪服務,均很難在短期內體現出其經濟及社會效應,因此從績效評估角度上來看,直觀性不強,更不能以簡單的資金投入支出率來評定專項資金利用的好壞。如上面提到的我分局07年規劃編制資金支出使用率僅為70%,這與我們資金撥付的要求及程序有關。規劃編制不同于其它事務性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它有一個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反復論證修改的過程,且中間不可測的因素很多,加上所有的編制項目均離不開政府的決策與定位,因此編制進程非完全可控,從而造成資金支出使用率降低。測繪經費也是如此,07年度78%的測繪經費支出率,主要是因寧波市管線信息系統調整導致數據入庫驗收推遲,造成地下管線普查費用無法在年內支付完畢。
(二)各部門協調不夠,一定程度上影響規劃實施及最佳社會效益的取得。由于職能及體制原因,城鄉規劃編制的側重點往往是在建設規劃部門,而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與其它職能部門編制的專門規劃造成沖突的現象,這一方面加大了部門間溝通協調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影響了規劃實施到位的時間。建議政府重視多部門利益的綜合協調,突出各部門的價值取向,主動引導,明確職責。
(三)基礎測繪經費投入不足,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我分局作為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承擔著全區1380多平方公里區域面積的基礎測繪和基礎地理信息建設的重任。由于種種原因,前幾年政府投入相對不足(05年開始基礎測繪項目才列入財政預算)造成部分地區現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圖現勢性較差,個別鄉鎮甚至還在使用90年代以傳統測量方法測制的地形資料,已遠遠滿足不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建議政府增加基礎測繪公共財政投入,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基礎測繪及動態更新。
(四)基礎測繪管理運行機制不夠完善,有關職能部門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政府“多頭”投入。由政府公共財政投入的基礎測繪項目和建設工程測繪項目在立項審批前未征求本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意見,相關部門為各自用途使用財政資金自行組織施測,造成測繪成果系統標準不統一及使用局限性,導致重復測繪及資金浪費;二是測繪成果匯交制度尚未完全形成。有的測繪單位或項目業主未依法向當地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基礎測繪成果副本,將測繪成果視為已有,未能向社會公開及無償提供國家機關決策和社會公益事業,使已有測繪成果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重復測繪及資金巨大浪費。且由于部門意識不強,對現有的數據不及時進行動態更新,使原有的測繪成果很快失去使用價值。建議政府加強調研,進一步完善測繪管理運行機制,加強宣傳引導。
- 上一篇:區財政局年度工作計劃
- 下一篇:地質礦產資源利用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