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兩型社會建設工作匯報

時間:2022-12-03 04:39:00

導語:街道兩型社會建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兩型社會建設工作匯報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也是貫徹黨中央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7月8日,全區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工作會議召開后,邾城街積極響應,熱情參與,先后召開了黨工委擴大會和各站、辦、所負責人會,結合會議精神謀劃工作措施,對區下達的“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重點工作進行了分解落實,各頂工作已全面啟動,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多種形式,深入發動,營造“兩型社會”建設良好氛圍

宣傳發動既是搞好“兩型社會”建設的前提,也是貫徹活動始終的一項重要工作,街道通過各種形式,多種途徑,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先后召開了兩次干部學習討論會,組織黨員干部觀看了市組織的“兩型社會”宣講團開展的“繼續解放思想,大力推進‘兩型社會’建設電視宣講活動,為使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在街道專欄舉辦了“兩型社會”專題板報一期,動員全體機關干部建言獻策,為我街“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在區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動員會上,印發了?致邾城街居民的一封信?,動員全體市民積極參與,并開展建言獻策活動,對被采用的建議將給予獎勵,大大提高了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街道還充分發揮農民學校的陣地作用,在村極農民學校中定期開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知識教育培訓,同時,利用廣播、閱報欄、黑板報等形式進行宣傳,在村民中舉辦“熱情迎奧運,文明我爭先”等活動,強化了村民道德意識,環境意識,使“兩型社會”建設進入千家萬戶,為我街改革試驗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加強領導,建章立制,建設節約型機關

為切實加強對建設節約型機關的領導,堅定不移地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街道領導高度重視,在黨委會上重點強調,并進行了專題研究,傳達了上級關于創建節約型社會文件精神。在工作上,堅持領導帶頭、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協調發展的原則,結合本機關實際,既要從宏觀上加強管理,從大處著眼,更要注重從微觀上入手,從平時最容易被忽視、看起來微不足道等最細小的環節抓起,把節約的著力點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節水方面,加強了對上下水管道的維修,對供水管道銹蝕腐爛的分期分批進行了維修更換。在辦公管理方面,嚴格文件、材料的制作份數,提倡一紙兩面用,盡可能的使用網上傳送文件。嚴把計算機耗材關,耗材要主要領導審批。另外,在財務、用電、車輛使用、待客進餐、辦公用品以及采購等各方面都進行了明確的管理規定。建設節約型機關,制度是保證,為此,街道黨政辦公室建立了?辦公室資源節約監督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向制度要節約,在正確處理好服務與節約的關系的同時,有機地把提高認識與狠抓落實結合起來,把認識變為人人行動的動力,把制度措施變為全體干部職工的自覺行動,真正收到建設節約型機關的實效。

三、調整結構,狠抓特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邾城街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也是一個農業大街,全街共有耕地面積7。5萬畝,其中旱地面積6。4萬畝,水田面積1。1萬畝,20*年,邾城街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以現念發展農業。一是優化農業結構,圍繞蔬菜、蘑菇、林果、水產、畜禽五大板塊做文章。先后在陳先、錢寨建成黃金梨基地1060畝,對基地實行高標準規劃、公司化管理、高科技種植。同時抓好以“站橋瓜”“邱橋紅菜苔”、“城西花菜”為代表的有機蔬菜種植,努力引進蔬菜加工項目,使站橋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力爭實現年加工蔬菜總量突破1000噸。在巴徐村建設胭脂魚試驗養殖和蝦鱉套養基地,與相鄰的養雞場、養鴨場及200畝生態林共同構成以巴徐村為主體的生態養殖基地;二是扶持龍頭企業,實現產、供、銷一條龍;三是開展信息服務,加強技術指導,開拓產品市場,搞活產品流通,打造農業品牌;四是開發農家樂項目,依托中心城鎮,發展觀光、垂釣、休閑農村產業經濟。

四、保護農田,節約用地,推進土地資源集約

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兩型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加強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的國策,我們一是在40個村設立了農田保護站,繪制了宣傳土地保護的文化墻,宣寫標語400余條,同時,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五不準”的規定,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建立健全了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檔案,按照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要求,嚴格落實保護基本農田的村支部書記責任制;二是切實加強土地規劃管理,發揮規劃的宏觀調控作用,我們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實行年度計劃預報制,即提前預報街內較大的非農業建設用地和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及時信息反饋,對計劃執行情況及時進行匯總整理,由街道土管所及時了解和掌握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在土地利用上,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優先做好重點建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用地,控制一般性用地,辦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手續,推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對于建設占用土地的,我們從是否符合土地總體規劃,是否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是否符合建設用地標準等方面進行預案,非農業建設項目造址時,由街土管所嚴格現場把關,申請用地一律不準占用農田。另外,我們堅持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切實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大政方針,積極探索正確處理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新路子,在落實嚴格的土地保護政策的前提下,圍繞如何處理好“基本國策”與“第一要務”的關系,一方面在不違反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對規劃調整的農田進行補劃,切實做到了缺一補一;另一方面在立足存量,內涵挖潛,集約利用上做文章,保證了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通過以上措施,既保證了我街經濟建設項目落地,又有效地保護了我街的耕地和基本農田。

五、抓環境創新,促文明創建,大力構建和諧邾城

按照“三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的要求,年初全街召開了文明創建工作大會,確定了全年的創建目標,一是開展文明村組、社區、單位及“五好家庭”的創建活動,確定文明社區標準,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組織,加強科學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方式,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努力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遷建停車廠,繼續改造背街后巷泥巴路,整改地下排水管網,維護城區排水、綠化及公用市政建設。

在我街“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工作中,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離目標任務還有一定的距離,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在:1、在“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過程中很多人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認為搞“兩型社會”建設是政府部門的事,是企業的事,與其它行業或個人無關,造成工作不能順利開展;2、生態建設不容樂觀,從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新洲的要求來看,對于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所涉及到的綠化率和農村坡地的森林覆蓋率,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生態型、節能型、環保型農村民居的推廣等尚未引起足夠重視。3、社會共同參與“兩型社會”建設力度不夠,要加大宣傳力度,政府部門應率先垂范,營造全民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下階段,我街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提倡無公害種植,綠色生產和文明消費,倡導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污、可循環的生產模式,大力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此,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鼓勵和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在發展民營經濟,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上下功夫。為建宜居宜業,富足和諧的邾城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