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03 10:21:00
導語:街道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突發公共事件基本情況
2009年,**街道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加強宣傳教育,健全組織機構,制定有效措施,抓好貫徹落實,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街道應急管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無死亡人數,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起數、以及造成的經濟損失較上一年略有下降,促進了社會和諧。
(一)自然災害
在自然災害方面主要是雨水天氣造成地質災害,48戶197人轉移安置,農田水利、道路、農房等基礎設施也不同程度受損,經濟損失達56.3萬元,雖然遭遇雨水、地質災害,但在全街道干部群眾的積極、有序應對下,將各類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降至最低。
(二)事故災難
全年沒有發生各類生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無死亡人數,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三)公共衛生事件
去年全街道無一例公共衛生事件發生。通過開展乳制品、副食品、農產品的專項檢查工作,堅決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發生;配合街道衛生局和各社街道衛生機構完成免費為13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麻疹疫苗接種工作,做好預防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5N1流感宣傳工作;9月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居住在鐵路社區的一位“甲流”疑似患者黃某要求其在家隔離觀察,并每日跟蹤測量體溫,使病源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四)社會安全事件
全街道社會安全形勢總體和諧穩定。2009年發生刑事案件353起,破獲195起,破案率55.2%,治安案件發生225起,已查處167起,查處率達74.2%;全年街道沒有發生重、特大刑事案件,沒有發生影響全市、全街道重大的治安穩定事件,沒有集體赴省進京上訪事件發生。全街道治安形勢總體平衡,群眾社會治安滿意度不斷提高。
二、應對工作總結評估
2009年,我街道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切實推進應急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形成指揮統一、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各類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
(一)逐步健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召開專門會議,安排部署應急管理工作,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專業處置、部門聯動、條塊結合、”的工作格局。調整充實應急管理辦公室人員,掛靠在街道黨政辦公室,同時還要求各村、居、各部門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一把手為主要責任人,落實專人負責具體抓。全年共召開各種安
全生產工作會議12次,全面安排部署針對突發公共事件各階段、各環節的應對工作。
(二)積極推進應急預案體系和機制建設。
應急預案是應急準備工作的核心,也是應急管理貫穿始終的基礎性工作,為此,街道主要領導專門召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會議,將預案編制工作,分別分解到全街道各個相關部門,分別就食品衛生、防火、防汛、防臺、地質災害、自然災害、重大動物疫情控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漁業船舶水上安全、森林火災控制、森林火災撲救處置、群眾越級赴省集體上訪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救援工作制定了《預案》;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轄區、企業、學校、社區、農村的應急預案建設,要求制定各個專項應急預案,從源頭上抓好應急管理工作。
(三)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培訓。
加強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培訓,主責在政府,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為此,街道相關部門,利用發放資料、張貼宣傳標語、宣傳欄和各類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抗災減災、安全生產、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傳染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千方百計調動起、發揮出、保護好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避險自救能力,提高了各級應急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工作水平,全街道上下營造了共同關注公共安全、共同承擔社會責任、共同參與應急管理的良好氛圍。
(四)深入推進應急處置工作。
有效預防、妥善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是加強應急管理的根本目的。為此,街道定期組織安辦、水利站、鄉建站、防火辦、食安辦、公路站、動檢站、林業站、派出所和民政辦等站、辦、所積極開展隱患排查,加強對水陸交通、地質地震、動物疫情、防汛防臺、食品安全、森林防火、企業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的監控力度,有針對性的落實防范措施,力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處置,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在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及回頭看工作中,共開展了12次安全隱患大排查,查出隱患42處,當場整改隱患22處,限期整改的20處,現已全面整改完畢。此外還認真做好信息和值守應急工作,切實加強應急資源整合,提高應急科技含量,全面提升全街道應急保障能力。全年還組織地質災害、安全事故、動物疫情、森林火災撲救、群體性事件等各類應急預案演練,為防范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總體來看,2009年我街道應急能力進一步提高,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均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置。
(五)應急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街道應急管理工作雖取得一些成績,但還存有薄弱環節。一是由于街道應急辦未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造成辦事效率有限,協調力不強,資源力量未能有效整合,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變化;二是應急預案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的差距較大,有少數預案的科學性和操作性還不夠強,缺少培訓和必要的演練;三是應急經費投入不足,搶險救災資金和物資儲備不足(街道有一個裝備儲藏室,備有少許防汛、防森林火災物資)。由于經費有限,各部門的宣傳還不深入,方式單一,應急演練活動只在少數部門、地方開展;四是應急意識淡薄。個別單位應急管理意識淡薄,對應急工作沒有完全落實到行動上;一些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車主、業主應急意識不強,存在盲目指揮、違章作業等等問題;基層群眾和從業人員文化素質不高、應急意識不強、安全救護知識和逃生知識缺乏。
三、工作建議
為進一步提高防范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推進應急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我們認為:
(一)創新工作機制,推進常態管理。
進一步整合應急資源力量,加強應急管理辦事機構的工作力度,真正建立“日常有人管、遇事有組織、處置有隊伍”的工作機制。一是進一步抓好應急管理業務培訓,不斷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預案體系。二是建立突發公共事件工作研判分析機制,加強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及不穩定因素發展變化趨勢的預測,加強社會穩定局勢的評估,增強工作主動性。三是強化應急工作檢查,抓好日常監管,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長效監管機制。堅持重點下移、關口前移,做好重點領域、重點場所的安全大檢查,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和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四是進一步規范應急工作流程,建立嚴密、規范、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后,反應及時、高效有序,迅速完成命令部署、力量調配、后勤支持、信息報送等應急任務,將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危害降至最低。五是加大對群眾的宣傳力度,提高民眾面對危機的應急處置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應急能力。
加強應急專業隊伍的建設管理,開展教育培訓,熟悉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工作方案和預案,經常進行應急處置日常演練,提高快速反應和攻堅處突能力。同時強化協調聯動,提高合成應急、協同應急能力,增強各職能部門在處置突發性事件時的協調配合,提高全街道整體應急處置能力。
(三)加大經費投入,確保應急所需。
一是配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設備,確保災害發生后能迅速、集中調撥救災物資,滿足群眾生活生產的需要。二是有了經費保障后,不僅可以加強應急演練,還可以加大應急知識宣傳力度。
四、典型案例分析
7月3號凌晨5點,羅源村中心街南北兩側及瓦廠坪等3處發生地質災害滑坡.總土方量約1600-1700立方米,共有16戶73人受到威脅.其中:羅源中心街北側陳鐵英等11戶47人村民宅后滑坡,土方量約1000-1500立方米,危險性較大;中心街南側朱貴煌等3戶17人村民宅后滑坡,土方量約20-30一電信桿歪斜,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影響。面對此次地質災害,街道積極應對災害,最大限度降低了災害帶來的損失。
(一)完善體系,迅速進入實戰狀態。
為強化對此次救災工作的領導,建立強有力的指揮機構,7月3日8時,街道召開抗災緊急會議,安排部署當前抗震救災工作,決定成立抗災自救領導小組。辦事處主任、包村班子領導分別任正副組長,成員由鄉建站、水利站、**國土服務中心、民政辦、應急辦等人員組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有序指導、開展抗災自救工作。
(二)科學決策,有序應對救災工作。
一是及時啟動抗災自救應急(預案)機制,建立抗災自救會商制度。在此期間,街道抗災自救領導小組每天定時召開會商會,聽取抗災自救工作開展情況的簡要匯報,處理解決問題,并根據災情研究部署當天的救災工作,共召開會商會10余次,有序地指導羅源村抗災自救工作。二是加強慰問工作。街道領導每天堅持對各受災群眾進行查訪,第一時間到群眾家中,查看災情,慰問災民,穩定受災群眾的情緒,有效的維護了地方的穩定。三是加強協調工作。由于朱貴煌等3農戶后邊坡有電信水泥桿,由村負責與電信部門聯系移桿,要求盡快完成。四是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加強對群眾災情、查險和排險情況的統計,要求堅持災情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強化信息的報送工作,保證街道應急辦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抗災自救工作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果斷處理。
(三)以人為本,妥善安置災民。
面對災情,我街道積極妥善安置災民。一是緊急轉移安置災民,密切關注,必要時人員全部撤離。二是做好災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工作,特別是對無勞動能力的農村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確定專人負責救助,街道緊急下撥了生活救助金5000元,確保群眾思想安定,社會秩序正常。三是由**土地服務中心負責發放“明白卡”“避險卡”,確保受災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四)強化舉措,積極開展災后自救重建。一方面對受災房屋排險加固,清運土方;另一方面對嚴重受損房屋納入重建規劃,由羅源村上報新建房工作,目前羅源村已將其列入新村建設規劃范圍內,維護了群眾的利益,維護了基層的穩定,取得了抗災自救工作應急處置的勝利。
- 上一篇:我國行政咨詢完善論文
- 下一篇: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體制探究論文